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作品数:97 被引量:701H指数:14
相关作者:杨振京毕志伟孙继朝张琳贾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天文地球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10篇理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4篇地下水
  • 17篇土壤
  • 11篇污染
  • 10篇植被
  • 9篇同位素
  • 9篇孢粉
  • 8篇气候
  • 6篇全新世
  • 6篇离子
  • 6篇花粉
  • 5篇电感耦合
  • 5篇电感耦合等离...
  • 5篇气候变化
  • 5篇黄土
  • 5篇古环境
  • 5篇光谱
  • 5篇光谱法
  • 5篇表土花粉
  • 4篇云杉
  • 4篇黄土高原

机构

  • 10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中国地质调查...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河北地质大学
  • 6篇石家庄经济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7篇杨振京
  • 11篇毕志伟
  • 10篇张芸
  • 8篇郭娇
  • 8篇刘林敬
  • 8篇孙继朝
  • 8篇王攀
  • 8篇贾娜
  • 8篇王成敏
  • 8篇孔昭宸
  • 8篇张琳
  • 7篇张翠云
  • 7篇刘福亮
  • 7篇赵华
  • 7篇张永涛
  • 7篇石迎春
  • 7篇杨庆华
  • 7篇张胜
  • 7篇张英
  • 7篇张辰凌

传媒

  • 12篇南水北调与水...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化学分析计量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岩矿测试
  • 2篇水文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14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更新世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通过萨拉乌苏河流域下游酒坊台剖面较高精度的主元素氧化物及比值分析,结合测年结果,恢复了流域内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演化历史,指示了冰期-间冰期旋回在该区有很好的沉积响应。尤其是末次间冰期对应的萨拉乌苏组,各主要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5)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同时,针对剖面中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古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元素的赋存状态对流域内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影响。
杨劲松王永赵红梅
关键词:主元素晚更新世
湿陷性黄土侵水前后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研究——以河南巩义地区湿陷性黄土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侵水前后湿陷性黄土的快剪试验,发现侵水后土样的抗剪强度明显低于天然状态下土样的抗剪强度,且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土的类别有关。粉土类湿陷性黄土侵水前后的抗剪强度在各级压力下变幅相当,并且抗剪强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黏聚力的降低上,降幅达92%;侵水前后粉质黏土类湿陷性黄土的抗剪强度变化随压力变化分为快速变化和缓慢变化两个阶段,根据土的湿陷程度不同抗剪强度发生快速变化的起始压力也不同,其中内摩擦角的变化随湿陷系数的降低而减小,黏聚力的变幅与土的湿陷程度以及压缩系数有关。
王志良王秀艳孙琳
关键词:快剪试验黏聚力内摩擦角粉质黏土粉土
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分分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揭示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分的分层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岩溶水文过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岩溶石山地区土壤水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剖面水含量的分层特征。【结果】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34.66%~47.10%,平均值为38.15%,土壤质量水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5 cm深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水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值粒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有机质通过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土壤质量水含量变化。土壤质量水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分层性,地表至35 cm为表土层,35~85 cm为过渡层,85~115 cm为稳定层。【结论】岩溶石山地区土壤剖面水分具有明显的分层性,是土壤性质、结构特征、根系活动、水分运动、化学淋滤作用及基岩界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应注意20~40 cm处植被根系活动及基岩界面对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的影响。
郭小娇龚晓萍袁道先汤庆佳陈长杰李鑫
关键词:理化性质有机质
近二十年我国大气降水氚浓度及其变化被引量:16
2008年
大气降水氚浓度的研究不仅能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而且能为运用同位素进行环境同位素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水文学、气象学和环境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以我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数据(1985年—2002年)为基础,对单个站点、多个站点进行年际尺度的氚浓度的分析,讨论了氚浓度的时空变化的趋势及气象因素、地理要素的相关性。
张琳王莹刘福亮
关键词:氚浓度大气降水同位素
岩溶塌陷诱发水土资源退化模式研究——以鲁中南岩溶塌陷区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在岩溶塌陷区,资源环境受到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的严重影响和危害,生态环境也发生恶化现象,尤其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退化最为突出。以鲁中南典型岩溶塌陷区为例,阐述了岩溶塌陷诱发的3种水土资源退化模式: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和土壤退化,并分析了该区水土资源退化的现状,研究了水土资源退化的机理和特征。
王滨陈立王新宝蔺文静张发旺
关键词:岩溶塌陷
临河凹陷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层的光释光年龄被引量:7
2014年
河套盆地沉积有较厚的第四纪河湖相地层,大量的第四纪研究工作在该区开展,但地层划分缺乏年代数据的支撑,尤其是西部临河凹陷区,年龄数据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河套地区第四纪地层系统的对比研究。基于临河凹陷3个钻孔岩芯,分析光释光年代测定的可靠性,确定临河凹陷晚更新世以来地层年代,划定晚更新统底板埋深约150 m,顶板埋深自西向东由约9 m增到约15 m。结合钻孔岩性资料,该区气候变化为:晚更新世早期(约130~80 ka)主要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旱;晚更新世中期(约80~40 ka)为河流相与湖泊、洼地相交替沉积,气候较为湿润;晚更新世晚期(约40~10 ka)主要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旱;全新世(约10 ka)以来为湖相、洼地相沉积环境,起初气候条件略湿,逐渐转干。临河凹陷区光释光年龄的测定填补了河套盆地地层研究中绝对年代缺乏的不足,为分析环境演化与区域对比提供了年代依据。
刘哲赵华王成敏吉云平张翼龙刘林敬赵红梅毕志伟刘海坤
关键词:晚更新世
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通过调查分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铅、镉和铬的总量、有效态含量,并结合土壤性状和土壤中细菌总数、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研究了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已引起研究区土体重金属的污染,生活、工业污水灌区镉的污染已达到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的限值,且可给性高,有效态/总量比值大,最高达72%。镉和铅的含量具有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污水来源、土壤性状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分布状况都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
李政红张胜马琳娜何泽殷密英张翠云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污灌
土壤水D和^(18)O同位素在揭示包气带水分运移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包气带水分运移是水循环的中间环节,其研究对于分析地下水补给变化及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土壤水中的D和18O同位素特征可以揭示许多其他技术很难获取的水文过程信息如入渗、蒸发、蒸散和渗透等,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包气带水分的动态变化、运移特征及分析其补给机理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文主要对土壤水中D和18O同位素在揭示包气带水分迁移方式、土壤水蒸发过程及入渗补给特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君卫文张琳王莹段宝谦刘福亮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土壤水补给包气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镍的不确定度评定被引量:3
2023年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镍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有关规定,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量化了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到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采用置信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镍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35.3±1.2)mg/kg。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校准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样品处理及测量重复性等。
张辰凌刘佳韩梅贾娜刘冰冰张永涛
关键词:不确定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土壤
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砷(Ⅴ)稳定化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探讨了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外源水溶性砷(Ⅴ)进入土壤体系后,各种形态砷随培养时间增加的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较为一致。培养180天之后,水溶态和交换态砷在微孔扩散等作用下随培养时间分别下降至2.4%~4.7%和2.8%~3.2%。碳酸盐态砷主要受控于p H以及相应的表面沉淀作用。有机态砷存在再分配现象,最高值达48.8%~50.1%,有机态砷下降的同时,伴随氧化物态和残渣态砷的上升。越趋向氧化环境会使得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程度越高,反之,越趋向还原环境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程度越低。各种氧化还原条件下,土壤外源砷(Ⅴ)的稳定化过程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缺氧和过渡条件下表现为3阶段特征,而好氧条件下表现为4阶段特征。
荆继红黄冠星陈宗宇孙继朝刘凡张英王金翠
关键词:氧化还原条件土壤稳定化外源性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