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03)

作品数:54 被引量:356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炎华陆继来邹敏许明吴海锁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环保科技计划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9篇废水
  • 9篇印染
  • 8篇印染废水
  • 7篇水处理
  • 7篇污水
  • 6篇深度处理
  • 5篇厌氧
  • 5篇回用
  • 5篇反应器
  • 5篇处理印染废水
  • 4篇水解酸化
  • 4篇酸化
  • 4篇太湖
  • 4篇脱氮
  • 4篇微波
  • 4篇污泥
  • 4篇硝基
  • 4篇硝基苯
  • 4篇废水处理
  • 4篇A/O

机构

  • 30篇江苏省环境科...
  • 24篇南京工业大学
  • 9篇南京大学
  • 6篇东南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广播电视...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化扬子...
  • 1篇江苏省环境经...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 1篇江苏省嘉庆水...

作者

  • 18篇徐炎华
  • 9篇邹敏
  • 9篇陆继来
  • 7篇许明
  • 7篇吴海锁
  • 6篇赵浩
  • 6篇陈英文
  • 6篇沈树宝
  • 6篇王志良
  • 5篇朱骏
  • 5篇曹蕾
  • 5篇张利民
  • 4篇祝社民
  • 4篇蒋永伟
  • 4篇冯美丽
  • 4篇喻学敏
  • 4篇夏明芳
  • 4篇姜伟立
  • 4篇陆雪梅
  • 4篇陆曦

传媒

  • 6篇中国给水排水
  • 5篇工业水处理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现代化工
  • 3篇化工环保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给水排水
  • 3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工业安全与环...
  • 2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环境科技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精细与专用化...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年份

  • 5篇2013
  • 7篇2012
  • 18篇2011
  • 19篇2010
  • 5篇200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BioWin软件优化某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污水处理工艺被引量:3
2013年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不同于城镇生活污水,它呈现高氮高磷、低碳氮比的特征。某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工程实践表明,采用A/O处理工艺,即使HRT高达72h,硝化效果仍然欠佳,氨氮难以达到≤5mg/L的要求。利用BioWin数学模型对其工艺进行分析,在调整硝化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AOB)后,稳态模拟结果与实际处理出水基本吻合;在合理利用原处理工艺设施的基础上,给出了优化处理工艺及相应的运行参数,稳态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在不利的进水水质条件下,处理出水氨氮和总氮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
邹敏吴晓翔郭燕徐婧静叶阳阳陈科罕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
化工废水两相厌氧——二级好氧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苏南某化工企业油漆、涂料、树脂和高沸点溶剂等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化工废水处理,中试结果表明:当两相厌氧COD负荷为5.6 kg/(m3·d),一级好氧COD负荷1.47 kg/(m3·d),二级好氧负荷COD 0.035kg/(m3·d),且废水温度高于20℃时,两相厌氧—二级好氧生化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高于95%;工程化应用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的优点,当废水温度维持在20℃以上时,两相厌氧—二级好氧生化系统COD平均去除率达98%以上。
邹敏蒋永伟曹蕾陆继来闵毅梅
关键词:化工废水两相厌氧混凝沉淀深度处理
复合混凝剂处理石油化工二级出水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考察了不同混凝剂对石油化工生化出水的混凝效果,并针对不同混凝剂的特性复配,对复配组分的种类、加量、pH、混凝沉降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预制絮体实验对复合混凝剂去除有机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混凝剂PFAC+FC+AC+PAM比单独的混凝剂处理效果有显著的提高,该体系最佳混凝条件为pH=5.0、PFAC加量为150mg/L、m(FeCl3)∶m(AlCl3)=9∶1(总量保持50mg/L)、沉降时间为1h。在此条件下TOC去除率高达40.39%,处理后TOC降至15.51mg/L,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GB 8978—1996);电中和和络合吸附是混凝过程中有机物的主要去除机理。
李星徐夫元陈英文王哲明黄秋明吴海锁王志良沈树宝
关键词:混凝复合混凝剂
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水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医药中间体废水,分别考察初始pH、双氧水(30%)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微波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医药中间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为4、双氧水投加量为5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3 g/L、微波功率为300 W、反应7 min的条件下,处理500 mL医药中间体废水,其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达89.7%.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微波强化Fenton氧化法处理医药中间体废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半衰期为2.60 min.
朱骏陆曦赵浩孙晓丹徐炎华
关键词:微波FENTON氧化医药中间体废水废水处理
化工剩余污泥烧结填料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化工剩余污泥、粘土、重油为原料,经烘干、预热、焙烧等工艺过程,制备了粒径为3~6mm的水处理用填料。采用单因素考察了原料配比、预热时间、预热温度及烧结温度等试验条件对填料性能参数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参数:污泥灰渣、污泥、粘土、重油比例为5∶3∶1∶1、预热时间20 min、预热温度300℃、烧结温度1 050℃。在此条件下,填料的堆积密度为448 kg/m3,吸水率为54.2%,表观密度为517 kg/m3,比表面积为29.247 m2/g,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填料表面和内部孔隙特征。
钱斐斐胡俊潘丽娟徐炎华
关键词:污泥填料微观结构
新排放标准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进展被引量:19
2009年
随着我国的环境标准日趋严格,对印染废水排放要求越来越高。作者以新颁布的《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07)中印染废水处理要求为基准,综述了印染废水提标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膜技术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发展方向。
陆继来任洪强夏明芳邹敏姜伟立张利民王惠中
关键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污水回用
A/O-MBBR工艺处理低浓度城镇污水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A/O-MBBR工艺处理低浓度、低C/N值城镇污水,着重考察了载体投加位置及温度对硝化及反硝化的影响。当生化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回流比为300%、好氧池DO为2.7~7.0 mg/L、K3型生物悬浮载体投加量为好氧池总池容的11%时,在正常水温下,投加在好氧池前端和后端的装置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和92.6%,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4%和9.1%,且投加在好氧池前端比投加在后端的抗氨氮冲击负荷能力强;在6.3~10.5℃低温下,系统仍保持了较高的氨氮去除率,载体投加在好氧池前端时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2.9%,比投加在后端高8%左右。
邹敏吴剑王媛蒋永伟曹蕾
关键词:低浓度污水
重金属捕集剂XMT处理电镀废水中Cu^(2+)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以XMT作为重金属离子捕集剂,进行了电镀废水Cu2+的捕集研究,探讨了XMT加入量、pH、絮凝剂加入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u2+捕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的XMT加入量2.0 mL、pH=3~12、质量分数为0.01%的PAM絮凝剂加入量1.0 mL、反应时间10~30 min等优化工艺条件下,Cu2+去除率在99%以上,残余Cu2+质量浓度小于0.05 mg.L-1,出水满足GB 21900-2008一级排放要求。
王风贺王国祥王志良李时银陆继来张利民
关键词:电镀废水重金属捕集剂CU^2+
载铁活性炭对水中草甘膦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通过浸渍-焙烧法制备载铁活性炭,并用SEM电镜分析了载铁活性炭表面形态,研究了载铁活性炭(Fe-AC)对草甘膦溶液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载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Freundlich方程可以对Fe-AC草甘膦吸附等温线进行很好拟合,最大吸附量约为5.8mmol/g;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用Lagergren方程拟合,吸附速率常数在0.088min-1左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根据Kannan&Sundaram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大于10mg.min-1/2/g,并随着起始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草甘膦的存在形态和Fe-AC材料表面性质的变化,AC-Fe对草甘膦的吸附能力随水溶液的pH升高而降低.NaCl的存在产生拮抗效应使得Fe-AC对草甘膦的吸附容量大大下降,随着NaCl浓度增加至4g/L后,盐析效应开始占主导地位,使得Fe-AC的吸附容量略有增加;由于草甘膦分子的空间位阻效应和亚磷酸根与载铁活性炭表面形成较强的络合物,使得随亚磷酸根浓度的升高Fe-AC对草甘膦的吸附量持续下降。
谢明徐炎华
关键词:草甘膦
高压电弧放电处理偶氮染料废水被引量:6
2012年
用高压电弧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对含偶氮染料的废水进行了处理,以甲基橙为例研究了电压幅值、处理时间、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投加Fe2+和Fe3+对染料脱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浓度为50 mg/L时其降解率随时间和电压幅值的增加而增加。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去除效果影响较为明显,同等条件下初始浓度越低降解率越高。酸性条件下有利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甲基橙。Fe2+和Fe3+对低温等离子体降解甲基橙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电压8 kV处理3 min,Fe2+为20 mg/L时去除率由89.64%增至99.72%。Fe2(SO4)3的最佳投加量为5 mg/L(以Fe3+计),而FeCl3的最佳投加量为80 mg/L(以Fe3+计)。
武海霞徐炎华方志雷枭刘瑞菊蒋蓓蕾
关键词: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偶氮染料降解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