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作品数:477 被引量:2,565H指数:21
相关作者:李海兵武桂春纪占胜石秋圆曾普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3篇天文地球
  • 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6篇理学
  • 19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1篇文化科学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建筑科学
  • 7篇化学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8篇同位素
  • 41篇岩溶
  • 36篇地下水
  • 33篇地质
  • 33篇矿床
  • 32篇锆石
  • 31篇地球化
  • 31篇地球化学
  • 28篇盆地
  • 22篇质谱
  • 22篇土壤
  • 20篇污染
  • 18篇地震
  • 18篇重金
  • 18篇重金属
  • 18篇成矿
  • 17篇定年
  • 17篇岩石
  • 17篇色谱
  • 16篇相色谱

机构

  • 426篇中国地质科学...
  • 99篇中国地质大学...
  • 75篇国家地质实验...
  • 5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2篇西南大学
  • 16篇国土资源部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联合国教科文...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河北地质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8篇吉林省地质调...
  • 7篇北京矿产地质...
  • 7篇北京大学
  • 6篇东华理工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局
  • 5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1篇李海兵
  • 17篇纪占胜
  • 17篇武桂春
  • 13篇曾普胜
  • 13篇石秋圆
  • 12篇殷建军
  • 12篇何继富
  • 11篇王焕
  • 11篇唐伟
  • 11篇孙知明
  • 10篇章程
  • 10篇肖琼
  • 9篇刘崴
  • 9篇王贵玲
  • 9篇李浩
  • 8篇侯召硕
  • 8篇苏德辰
  • 8篇郭安臣
  • 8篇刘振宇
  • 7篇刘斯文

传媒

  • 56篇地球学报
  • 47篇岩矿测试
  • 46篇地质学报
  • 29篇地质论评
  • 21篇岩石学报
  • 17篇中国岩溶
  • 14篇地质力学学报
  • 1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环境科学
  • 9篇中国地质
  • 9篇地质通报
  • 7篇现代地质
  • 7篇地学前缘
  • 7篇地球科学
  • 6篇物探与化探
  • 6篇地质与勘探
  • 6篇中国矿业
  • 6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分析化学
  • 5篇水文地质工程...

年份

  • 24篇2023
  • 50篇2022
  • 69篇2021
  • 56篇2020
  • 80篇2019
  • 87篇2018
  • 76篇2017
  • 20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生植物对岩溶区河水地球化学昼夜变化的影响——以漓江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河流非岩溶区断面和岩溶区断面生物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水生生物对岩溶区河水碳汇作用的影响,于2016年10月30日-2016年11月1日,在广西桂林漓江干流非岩溶区的峡背和岩溶区的省里设置两个监测点同时开展了为期48小时的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和高频率取样工作,研究其水文参数(电导率(EC)、水温(T)、pH以及Ca^(2+)、HCO_3^-、NO_3^-等离子和溶解无机碳同位素(δ^(13 )C_(DIC))等水化学参数的昼夜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1)峡背和省里两断面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但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不同:省里断面的物理化学参数昼夜变化显著,T、pH、DO、SI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Ca^(2+)、HCO_3^-的质量浓度和EC、p(CO_2)白天降低、夜晚上升;而峡背断面理化指标昼夜变幅小,这与峡背断面处于岩溶区与非岩溶区交界处,非岩溶河流汇入、生物量较小等环境特征有关。(2)省里断面营养元素(NO_3^-、SO_4^(2-)、Cl^-、Na^+)昼夜变化过程主要受水生植物同化作用控制,呈现白天降低、夜间升高的变化规律。(3)峡背断面和省里断面TOC与DOC白天上升、夜间下降,最高日变化幅度可达79%和61%,利用端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省里断面和峡背断面内源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91.99%和88.39%,省里断面和峡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HCO_3^-作为无机碳源的比例为67.42%~99.75%和57.76%~69.78%,平均值分别为79.54%和63.13%。(4)省里断面溶解无机碳(DIC)变化范围为67.1~115.9mg·L^(-1),平均值为96.5mg·L^(-1),呈现白天下降夜间上升的变化。δ^(13 )C_(DIC)变化范围-7.8‰^-9.9‰,平均值为-8.9‰,表现为白天偏重、晚上偏轻的动态变化,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研究表明省里断面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钙沉降是控制DIC昼夜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估算监测期间省�
王奇岗肖琼赵海娟赵海娟汪智军
关键词:水化学水生植物碳同位素
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碳酸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指示意义
2023年
南羌塘坳陷三叠系与侏罗系地层之间存在广泛的沉积间断,针对这一时期地层的研究对于南羌塘盆地在该时期的沉积环境以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以南羌塘坳陷内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索布查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元素为对象进行相关分析。剔除陆源组分影响之后利用微量元素对碳酸盐岩进行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索布查组碳酸盐岩沉积时处于氧化环境,且地层由下往上水体逐渐变深,盐度逐渐增加,且研究区在当时处于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下。碳酸盐岩中的REE含量主要受陆源组分的影响,Ce与Eu主要反映的是陆源碎屑的特征。Ce的负异常反映陆源碎屑源岩沉积时为氧化环境,Eu的正异常主要来自含长石碎屑岩的风化淋滤导致。根据样品中与陆源碎屑相关的稳定元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推断陆源碎屑源岩为研究区北部中央隆起带附近的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地层。土门格拉组地层由于南、北羌塘地块汇聚隆升而成为索布查组碳酸盐岩中陆源碎屑的来源,之后南羌塘坳陷开始拉伸,索布查组碳酸盐岩开始沉积,其形成表示南羌塘坳陷开始进入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演化阶段。
谭梅季长军周冰洋康少伟
关键词:碳酸盐岩
申扎县永竹俄玛北日拉组中发现早白垩世珊瑚
2017年
青藏高原是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的一个既具有很大油气潜力但同时勘探研究程度又很低的地区(王成善等,2006;南征兵等,2012),其很有可能成为我国西部第二个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丘东洲,1997)。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中仅次于羌唐盆地的另一重要目标勘探盆地(魏玉帅等,2011)。
何继富纪占胜刘景彦武桂春石秋圆李浩仲昭
关键词:措勤盆地早白垩世珊瑚油气勘探
西藏马跃乡南部地区早白垩世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7年
青藏高原位于塔里木、华北、扬子与印度刚性地块之间,属于特提斯构造域亚段的区域,具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特征,是一个有勘探前景的有利区(赵政璋等,2011),也是中国陆上未来油气资源的重要的战略选区之一(张大伟,2006)。
李浩纪占胜武桂春石秋圆何继富仲昭
关键词:早白垩世珊瑚地层年代
西藏格仁错北沿岸中二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被引量:4
2017年
海相二叠系是特提斯构造域西段的中东和西亚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在特提斯构造域东段,羌塘盆地和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目标勘探盆地(赵政璋等,2001a;王剑等,2004,2009;付孝悦等,2005;王成善等,2006;刘家铎等,2007;南征兵等,2008,2012)。纪占胜等(2008)指出措勤盆地碳酸盐岩相的中、上侏罗统具有重大的油气勘探价值,同理,措勤盆地碳酸盐岩相的二叠系也具有重大的油气勘探价值。
石秋圆纪占胜武桂春李浩何继富仲昭
关键词:中二叠世珊瑚油气勘探
云南东部地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过渡期生物地层序列及对比
“雪球事件”以来,早期生命呈现多层次、大规模的快速演化,到寒武纪前夕,生命大爆发达到高潮。在我国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期的生物化石记录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这为解释早期生命的起源到寒武纪生命快速演替...
顾鹏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小壳化石地层对比
文献传递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子系统识别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地质学、岩溶动力学、构造学、地球物理勘探、流体动力学、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赋存与富集规律,阐明了可溶岩与构造对岩溶地下水分布的控制;采用多种手段联合方法对三姑泉域的地下水子系统进行了识别。共划分了东丹河、丹河、高平-晋城、赵庄四个地下水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都发育强径流带,径流带内物探结果显示低电阻率,水化学显示低TDS,同位素显示高δ18O、δD值,子系统边界上则呈现了高电阻率,高TDS及低δ18O、δD值的特征。多种研究方法相互印证结论一致,提高了地下水子系统识别的准确度。
王振兴李向全侯新伟张春潮桂春雷左雪峰
关键词:岩溶地下水
桂江流域夏季水-气界面CO_2脱气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7年
河流具有复杂的流域空间异质性,加之岩溶区河流富钙偏碱高溶解无机碳的特殊环境,使得河流水-气界面CO_2脱气出现显著的空间变化.为揭示岩溶区河流水-气界面CO_2脱气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主要离子、物理化学参数、δ^(13)C_(DIC)等数据以及模型法和浮游箱法分析桂江流域水-气界面CO_2脱气特征.结果表明:(1)桂江流域水文地球化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特征,HCO_3^-、Ca^(2+)以及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TDS)、SIc、p CO_2都表现出中游支流>中游>下游>上游的相似的分布特征;(2)桂江流域在监测期间均表现出CO_2脱气,为大气CO_2的源,脱气通量平均值为237 mg·(m^2·h)^(-1),位于世界河流平均CO_2脱气通量范围内,但桂江流域CO_2脱气在不同的河段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中游支流和中游明显大于上游和下游;(3)桂江流域中游干流和支流CO_2脱气主要受到碳酸平衡系统的影响,但同时中游支流受到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此外,上游CO_2脱气通量主要受到大气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下游CO_2脱气通量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张陶李建鸿蒲俊兵吴飞红李丽袁道先
关键词:光合作用
内蒙古莲花山铜矿床辉钼矿铼-锇年代学、矿石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被引量:10
2019年
莲花山铜矿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南段,其成因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对其开展了辉钼矿铼-锇测年和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形成于139.1±1.1 Ma,属于早白垩世,并非前人所认为的三叠纪。莲花山铜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V-CDT)分布于-1.5‰至5.0‰之间,具有塔式分布特征,与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产出的其他锡-钨-银多金属矿床中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非常类似,显示硫来源于深部岩浆,受到浅部硫源混染程度较小。莲花山铜矿床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线性排列特征,显示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经历了两端元的混合,包括一个低放射性成因铅端元和一个高放射性成因铅端元。这种铅同位素特征与大兴安岭中南段产出的其他多金属矿床中的铅同位素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反映了这些矿床可能含有一个相似的低放射性成因铅端元,但受到浅部不同铅的混染。莲花山铜矿床辉钼矿中铼的含量平均为1078×10-9,低于兴蒙造山带中与俯冲环境形成的斑岩铜矿床中辉钼矿铼的含量2个数量级,但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银多金属矿床中辉钼矿中铼的含量相似,显示莲花山铜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高分异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是高分异花岗岩晚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莲花山铜矿床的产出指示区域内可能具有寻找高分异花岗岩型深成高温锡-钨矿化的潜力。
康欢刘翼飞江思宏
关键词:硫同位素铅同位素
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现状及发展需求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总结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运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地学类核心期刊的发展需求,为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微信公众平台在刊载文章发布、文章阅读体验、特色消息发布方面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按时将当期文章目次及摘要等基本信息快速推送给读者,为读者提供较为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推出专题文章、高被引文章、与期刊专业特色相符的科技消息等富有专业特色的内容;3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没有发布任何内容,形同虚设。4种期刊实现了摘要式浅阅读与全文深阅读的顺利过渡;18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体验度较低。13种期刊发布了出版计划、写作技巧、学术发展动态等专业特色消息,但多数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只是进行简单维护,较少推送信息。【结论】中国地学类核心期刊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仍处在搭建与简单应用的初级层次,在办刊模式转变、多期刊协同、平台宣传力度等方面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马新荣徐书荣潘静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