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11130639)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兆群刘丽萍王李花郑绍华陈冠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赫尔辛基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中新世
  • 3篇英文
  • 2篇晚中新世
  • 1篇大熊猫
  • 1篇动物群
  • 1篇形态学
  • 1篇熊类
  • 1篇三趾马
  • 1篇鼠科
  • 1篇头骨
  • 1篇牛科
  • 1篇灞河组
  • 1篇小种
  • 1篇鹿科
  • 1篇决策树
  • 1篇化石
  • 1篇环境变化
  • 1篇哺乳动物
  • 1篇哺乳动物群
  • 1篇仓鼠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赫尔辛基大学

作者

  • 6篇张兆群
  • 3篇刘丽萍
  • 3篇王李花
  • 2篇刘艳
  • 1篇陈冠芳
  • 1篇郑绍华
  • 1篇杨兴恺

传媒

  • 5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三趾马研究现状
简要概述了旧大陆三趾马在分类和起源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详细论述了中国三趾马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其分类问题,仅简要介绍其起源问题。目前中国的三趾马包含4个属Hippotherium,Hipparion,Cremohippari...
刘艳
关键词:三趾马
文献传递
内蒙古大庙中新世哺乳动物群序列与环境变化被引量:10
2011年
中新世是现代地理、生态、气候格局等形成的关键时期,是研究陆生哺乳动物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理想时段。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发现的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试图揭示同一区域哺乳动物群落演变过程、生态类型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庙共产出了3个时段的动物群,分别为早中新世谢家期、中中新世通古尔期以及晚中新世灞河期。从哺乳动物群落组成以及类群的演化序列上分析,大庙地区从早中新世谢家期至晚中新世灞河期生态环境相对稳定,明显不同于现代的干旱草原环境,应该是温湿的森林与开阔的草原共存的格局。
张兆群王李花Anu Kaakinen刘丽萍傅明楷
关键词:中新世哺乳动物群环境变化
中国新近纪牛科分类及演化规律被引量:8
2009年
我国新近纪的牛科相当繁盛。至今已记录了30属,归入5个亚科(Hypsodontinae,Urmiatheriinae,Caprinae,Antilopinae和Bovinae)。化石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且大部分为土著类型,以颊齿中等高冠至高冠、前臼齿列短、头骨粗壮、弯曲和角心特化为特征。在整个新近纪时期,牛科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和4次大的更替。与同时代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牛科类群相比,中国牛科化石出现的时间早,且基本组成不同。在中新世,我国的牛科主要由Hypsodontinae,Urmiatheriinae,Caprinae的早期特化类型和Gazella组成,Boselaphini稀少并缺乏转角羚羊(Antilopinae);在上新世,除Gazella外,我国北方仍生活着Caprinae的一组土著类型。
陈冠芳张兆群
关键词:牛科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的仓鼠化石(英文)被引量:8
2008年
陕西蓝田是我国晚中新世地层发育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新近纪哺乳动物分期中的灞河期即根据该地区灞河组发现的化石而命名。1997至2001年度的中芬合作在灞河组发现大量的新层位与化石标本。连续的地层剖面与大量的化石资料为进一步认识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灞河组发现的仓鼠可以归入两个属:微仓鼠Nannocricetus和科氏仓鼠Kowalskia。微仓鼠的分布时限较长,从灞河组的底部到中上部层位,古地磁研究指示其年代为10.2~8 Ma。根据形态特征与测量数据,发现的微仓鼠标本被归入同一种Nannocricetus primitivus。其主要特征有:个体很小;m1的下前边尖在中度或重度磨蚀的标本上呈单尖,metalophulidⅠ存在,但metalophulidⅡ缺如;M1前边尖与原尖单连接;M3很退化。与Nannocricetus mongolicus相比,m1的下前边尖更少分开,且在唇侧有向后延伸的弱脊,下前小脊很弱或缺失,m2的舌侧前边尖较发育,M1前边尖与原尖单连接,M3次尖较发育且缺失后尖。推测Nannocricetus primitivus是N.mongolicus的直接祖先类型,向后者转换的时间大约发生在7~8 Ma。根据新的化石材料重新修订了微仓鼠的属征:个体很小的仓鼠;上臼齿的中脊与下臼齿的下中脊完全缺失或极不发育;m1下前边尖呈单尖或较少分开;m2的下次尖靠舌侧,使得m2的后部较窄,m2中原谷向前延伸不太远;M3很退化。科氏仓鼠的标本很少,仅发现在剖面的上部,其时代稍早于8 Ma,与云南禄丰的年代大致相当,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纪录之一。推测科氏仓鼠在8 Ma前从欧洲迁移至中国。
张兆群郑绍华刘丽萍
关键词:晚中新世灞河组仓鼠
内蒙古大庙晚中新世仓鼠科—新种(英文)
2011年
晚中新世是古老仓鼠类型向现代属种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描述了产自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村附近DM02地点新发现的仓鼠科化石一新种,吴氏微仓鼠Nannocricetus wuae。该种臼齿低冠,齿尖呈尖锥形;m1的下前边尖呈单尖,具有向唇、舌两侧延伸的脊,无下中脊或极微弱;m2下前小脊很退化,下中脊有或无;M1前边尖窄,轻度二分;M3长大于宽。不同于被归入Cricetodontinae的Megacricetodon和Democricetodon,新种显示出牙齿结构的简化,上臼齿无前尖刺、前中脊和内外侧的附尖,下臼齿无下前小脊刺和内外侧的附尖,上臼齿3个齿根,下臼齿2个齿根。新种在牙齿形态上与陕西蓝田灞河组发现的原始微仓鼠Nannocricetusprimitivus和内蒙古二登图的蒙古微仓鼠N.mongolicus最为接近,前者的m1下前边尖完全单尖,下前边尖与后面齿尖的连接完全缺失或极微弱,上下臼齿的中脊(下中脊)在部分标本上存在。这3个种皆为中国北部的地方类群,显示出明显的演化趋势:m1下前边尖的二分,M2/m2中脊(下中脊)的退化和前小脊(下前小脊)的发育。根据形态特征推测吴氏微仓鼠可能起源于众古仓鼠(Democricetodon),并在中国渐进演化出原始微仓鼠和蒙古微仓鼠。依据吴氏微仓鼠的进化水平,参照已有的化石记录,并结合共生哺乳动物化石,推测该地点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最早期。
张兆群王李花刘艳刘丽萍
关键词:晚中新世
熊类头骨的三维几何形态学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骨骼形态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用激光扫描可得到骨骼三维几何形态学的全部信息,用于骨骼形态的定量分析,对于建立客观的分类指标以及形态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熊猫、亚洲黑熊、棕熊和北极熊为研究对象,为亚洲黑熊、棕熊和北极熊的共计28件头骨和对应下颌建立三维模型,提取熊类下颌的9个形态测量的比例指标和头骨的15个形态测量的比例指标,对下颌和头骨进行数学建模。使用Weka的J48算法,构建决策树,成功实现了模式分类。又在上述三维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23个下颌形态标志点和29个头骨形态标志点;以标志点的三维坐标为初始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比较4种熊类的下颌和头骨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大熊猫的下颌和头骨形态与其他3类熊差别显著;棕熊的头骨和下颌形态介于黑熊和北极熊之间。在此基础上,以同样方法将一例大熊猫小种化石头骨与4种现生熊类头骨形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小种头骨形态与现生大熊猫相似,而又不在其种内差异的形态区间内。除去大小因素,大熊猫小种在头骨形态上与现生大熊猫仍有一定差异,略倾向于杂食熊类。
杨兴恺张兆群
关键词:大熊猫决策树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新世的真角鹿一新种(英文)被引量:4
2011年
描述了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中中新世化石地点(DM01)产出的真角鹿一新种:高枝真角鹿Euprox altus sp.nov.。新种具真正的角节,角节之上一定高度的两个分枝,长的角柄;牙齿低冠,上臼齿的前附尖和中附尖发育,新棱和齿带存在;p4的下后尖发育,下次凹存在;下臼齿具古鹿褶。这些特征可作为其归入真角鹿属Euprox的依据。Euprox altus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分叉起始位置比属内其他种的高。分叉起始位置的标志是角基的突然变宽,它不同于分叉的位置,可作为一个新的鉴定特征。角冠表面纵向分布不均的沟棱、更低冠的牙齿、P4原尖后棱上的脊、p4不明显的下前凹和不是很发育的下三角凹、下臼齿上发育较弱的古鹿褶等特征都是新种区别于属内其他种的重要特征。Euprox altus所指示的可能是温暖湿润的生活环境,与大庙现在干旱、恶劣的景象截然不同。
王李花张兆群
关键词:中新世鹿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