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作品数:116 被引量:980H指数:19
相关作者:万渝生杨崇辉任留东杜利林宋会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2篇天文地球
  • 8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3篇锆石
  • 16篇地球化
  • 16篇地球化学
  • 15篇定年
  • 12篇地质
  • 12篇同位素
  • 12篇变质
  • 11篇造山带
  • 11篇青藏高原
  • 10篇岩石
  • 9篇年代学
  • 9篇青藏
  • 8篇岩浆
  • 8篇羌塘
  • 8篇矿物
  • 7篇地震
  • 7篇杂岩
  • 6篇地质意义
  • 6篇元古代
  • 6篇蛇绿岩

机构

  • 12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吉林大学
  • 7篇北京离子探针...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石化股份...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南方海洋科学...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石油
  • 2篇加州理工学院

作者

  • 11篇万渝生
  • 10篇杜利林
  • 10篇任留东
  • 10篇宋会侠
  • 10篇杨崇辉
  • 9篇高利娥
  • 9篇陈文
  • 9篇杨经绥
  • 8篇翟庆国
  • 8篇尹继元
  • 8篇胡培远
  • 7篇耿元生
  • 7篇王永
  • 7篇李才
  • 6篇侯可军
  • 6篇高锐
  • 6篇熊发挥
  • 6篇喻顺
  • 6篇曾令森
  • 5篇王海燕

传媒

  • 24篇岩石学报
  • 17篇地质通报
  • 16篇地质学报
  • 7篇地球学报
  • 6篇地学前缘
  • 5篇中国地质
  • 5篇中国科学:地...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球科学与环...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岩矿测试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19篇2016
  • 13篇2015
  • 8篇2013
  • 6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准噶尔北部早二叠世石英正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朱鲁木特石英正长斑岩出露于西准噶尔北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它们的SiO2含量在74.5%~77.6%之间,显示高的K2O(4.60%~5.58%)、全碱(8.14%~9.61%)含量和高的K2O/Na2O比值(1.25~1.38),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列。铝饱和指数(A/CNK)=1.04~1.18,为过铝质岩石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在128×10-6~236×10-6之间。它们显示了轻稀土富集/[(La/Yb)N=6.0~10.4/],重稀土相对平坦/[(Gd/Yb)N=0.96~1.12/],强烈的负Eu异常(Eu/Eu*=0.23~0.26)为特征。微量元素显示亏损Nb、Ta、P、Ti等高强场元素,富集Rb、K、U和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Nd和Zr等元素。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斜长石,磷灰石,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石英正长斑岩具有正的εNd(t)和εHf(t),年轻的t2DM(Nd)(474~572Ma)和t2DM(Hf)(357~931Ma)模式年龄,可能是古生代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具有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34~865℃),与西准噶尔北部的A型花岗岩几乎同时形成,表明西准噶尔地区在早二叠世处于一种拉张高温的环境。
尹继元陈文喻顺孙敬博张斌杨莉袁霞张岩
关键词:西准噶尔石英正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早石炭世弧后拉张:来自A型花岗岩的证据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冈玛错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核,并且锆石Th/U比值大于0.5(0.58~1.05),显示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352.4±1.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钾长花岗岩富硅(Si O_2=74.17%~77.88%),低铝(Al2O3=10.50%~11.98%),贫镁(Mg O=0.23%~0.36%),富碱(Na_2O+K_2O=5.74%~7.24%),Na_2O>K_2O,K_2O/Na_2O=0.53~0.71,A/CNK=0.87~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P和Ti等元素,10000Ga/Al=3.12~4.14,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变化于+4.40^+12.14和549~985Ma,显示出正的、不均一的同位素组成,可能形成于壳-幔混合作用,其中幔源端元应当是伸展环境下上涌的地幔岩浆,而壳源端元则可能是扬子板块新元古代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壳对羌北-昌都板块北向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胡培远李才吴彦旺解超明王明李娇
关键词: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古特提斯洋A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
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7
2009年
西昆仑山前河流普遍发育6级阶地,利用光释光(OSL)与热释光(TL)方法对采自西昆仑山前几条主要河流的低阶地堆积物样品进行年代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河流低阶地的形成具有同时性,构造活动是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河流阶地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最早形成于约1.2Ma,T4、T3、T2阶地分别形成于约39ka、18ka和5ka。多级阶地的形成反映了河流自早更新世中期开始下切于活动抬升的西昆仑山。河流阶地的发育及区域对比揭示了西昆仑第四纪晚期以来的隆升过程,区域构造活动明显地影响河流的形态与行为。河流阶地的分布、地貌特征及区域对比表明,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演化受新构造活动、山脉隆升、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王永王军肖序常迟振卿王彦斌
关键词:西昆仑河流阶地新构造第四纪
华南埃迪卡拉(震旦)系顶部地层划分及与寒武系界线FAD分子的选择被引量:7
2018年
"雪球事件"以来,早期生命呈现多层次、大规模的加速演化,到寒武纪前夕,生命大爆发达到高潮;在生命剧烈演替的同时,地球环境标志也发生着响应,碳同位素剧烈漂移,并且与各个生命演化节点相对应。但是在划分最重要的地质界线,埃迪卡拉(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及界线层型和点位("金钉子",GSSP)确立的问题上迄今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以遗迹化石Treptichnus pedum作为该GSSP的标志化石,因其跨系、跨阶产出,生物延限长,因而在全球的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中(特别在西伯利亚和中国华南地区)一直质疑声不断,而且以遗迹化石作为标志化石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中国华南地区两类古老的宏体化石——矿化管状的Cloudina和条带状的Shaanxilithes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很好的对比,并且这两种实体化石的出现都对应着碳同位素的明显正漂移。本文通过研究华南震旦系顶部化石带的地层分布和地理分布,综合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点和系统演化意义,深入探讨了Cloudina和Shaanxilithes作为寒武系底界标志化石所具备的潜力,对埃迪卡拉(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界线划分和层型选择提出了更为理想的标准。
顾鹏钟玲张国栋宋思存唐烽凌茂前高林志
关键词:遗迹化石宏体化石
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差异性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探求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水分布规律,对现有勘探成果及断裂、不整合面、构造背景进行分析,应用常规测井、地震及地化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现出"马鞍状"三分特征,东部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塔中10号断裂带多分布气油比、干燥系数、硫化氢含量、含蜡量相对较高、密度相对较低的凝析气藏,两构造带之间的过渡带以挥发性油藏或油藏分布为主;油气在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层间不整合面以下300 m范围内。综合分析认为,不整合面纵向上控制了储层、油气藏的主体发育层位,平面上通过差异溶蚀作用造成的储层非均质性控制了油气的主要分布范围;断裂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形成有效的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的充注强度及油气藏类型;斜坡背景上的局部构造高点控制了油气的差异分布,越靠近高点,油气越易富集。
沈卫兵庞雄奇陈践发王阳洋张科贾颖超罗广平
关键词:碳酸盐岩主控因素塔里木盆地
SHRIMP锆石铀-铅同位素定年中普通铅(204)Pb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在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中,常用实测的204Pb校正普通铅,然后求得206Pb/238U、207Pb/206Pb等同位素比值及年龄。本文主要论述了普通铅204Pb校正的原理、来源、测定方法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普通铅204Pb测定结果不准确,会使数据在谐和图中的投影点偏离谐和线,使年龄结果偏离真实值。影响普通铅204Pb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测试位置是否有包体或裂纹、锆石表面的清洁程度、普通铅204Pb的峰位置是否正确等;此外,一次离子束强度、密度均匀性、束斑形状、清洗时间也可能有影响。由于大多锆石样品中普通铅204Pb含量很低,在扫描普通铅204Pb峰中心时,最好在高铀锆石包体、裂隙处,或在长石等含普通铅204Pb较高的矿物上进行,同时为了避免受质量数204左侧峰拖尾叠加的影响,通常把204Pb峰位置设定在峰中心稍偏右处。
刘建辉
关键词:SHRIMPU-PB同位素定年
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发现岩墙岭蛇绿岩残片被引量:5
2016年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缘多龙矿集区是青藏高原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集区,其成岩成矿地质背景是解决班公湖-怒江洋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发现,多龙矿集区南侧出露岩墙岭蛇绿岩残片,应该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墙岭蛇绿岩主要由席状岩墙群、枕状玄武岩和硅质岩组成,整体呈棱形或透镜体状断续分布于侏罗系复理石沉积内,构成典型的网结状构造。糜棱岩普遍发育在岩墙岭蛇绿岩和围岩的接触部位。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多龙矿集区早白垩世成岩成矿作用应该形成于增生楔之上伸展拉张的构造环境。岩墙岭蛇绿岩的发现和确定进一步约束了多龙矿集区成岩成矿地质背景,同时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延伸及其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许伟胡培远王明陈景文张天羽李馨
关键词: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吉林延吉杜荒岭浅成热液金矿床岩体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3年
杜荒岭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吉林省延吉地区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大量早白垩世火成岩。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杜荒岭金矿床的岩浆作用、岩浆起源及成矿条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矿区内含矿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锆石Th/U值>0.1,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呈左倾配分型式,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并存在不同程度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研究对象为典型岩浆锆石,结晶温度主要介于700~900℃之间。研究认为含矿岩石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块俯冲的弧构造环境。此外,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锆石相比成矿前岩石具有较高的Ce^(4+)/Ce^(3+)值和较低的结晶温度,指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具有高氧逸度和含水量,即高成矿潜力。而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的差异可能是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未成矿的原因。
柴鹏孙景贵袁玲玲门兰静
关键词: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藏北羌塘中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天泉山组的建立及意义——对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构造演化的指示被引量:2
2016年
藏北羌塘中部改则县以北天泉山、屏风岭等地区大面积分布一套浅变质岩系,岩性以变质杂砂岩、千枚岩为主,夹变质玄武岩、变质安山岩等火山岩夹层,因缺乏化石依据时代不明。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测得安山岩的^(206)Pb/^(238)U年龄为251.4±2.4Ma,同时结合该地区已测得的254Ma的^(206)Pb/^(238)U年龄,证实这套浅变质岩系的时代应属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并非传统意义的展金组。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将天泉山、屏风岭一带的浅变质岩系重新厘定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天泉山组。天泉山组的发现和建立不仅进一步完善了该区的地层系统,而且是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首次发现的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洋盆地层记录,为进一步丰富和研究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层证据。
刘金恒胡培远李才解超明范建军于云鹏
关键词:羌塘中部LA-ICP-MS锆石U-PB年龄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不同类型部分熔融作用的时限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6
2016年
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主要分布于两条近平行排列的东西向构造带内,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高喜马拉雅带。实验岩石学和理论研究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进行不同性质的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部分熔融类型与构造变形密切耦合。具体表现在:①46~35Ma,在增厚地壳条件下,以角闪岩部分熔融作用为主,形成了具有高Sr/Y比值的二云母花岗岩;②28~9Ma,减压条件下,俯冲物质快速折返,白云母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具有较高Rb/Sr比值的花岗岩;③其中,在21~16Ma期间,与藏南裂谷系E—W向伸展作用开启密切相关,变泥质岩发生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形成Rb/Sr比值较低,sr和Ba含量较高的花岗岩;④在25~27Ma期间,局部地区发生高压水致部分熔融作用。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侯可军高家昊尚振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深熔作用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