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102)

作品数:22 被引量:99H指数:6
相关作者:薛一雪刘云会王萍刘丽波张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缓激肽
  • 10篇激肽
  • 10篇胶质
  • 10篇胶质瘤
  • 9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血脑
  • 5篇血脑屏障
  • 5篇血肿
  • 5篇血肿瘤
  • 5篇血肿瘤屏障
  • 5篇神经胶质
  • 5篇神经胶质瘤
  • 5篇脑屏障
  • 4篇胶质瘤细胞
  • 4篇白细胞介素
  • 4篇C6胶质瘤
  • 3篇低频超声
  • 3篇通透性
  • 3篇脑胶质瘤

机构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薛一雪
  • 10篇刘云会
  • 5篇王萍
  • 4篇王振华
  • 4篇刘丽波
  • 3篇程鹏
  • 3篇高志强
  • 3篇付伟
  • 3篇夏春义
  • 3篇张震
  • 2篇樊立林
  • 2篇谷艳婷
  • 1篇解辉
  • 1篇王义宝
  • 1篇刘新
  • 1篇安平
  • 1篇杨智航
  • 1篇秦丽娟
  • 1篇汪洋
  • 1篇谢晓利

传媒

  • 11篇解剖科学进展
  • 6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MAP-Ⅱ选择性增加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内皮-单核细胞激活多肽(EMAP-Ⅱ)对脑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BTB)通透性的影响以及最佳的作用条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源性EMAP-Ⅱ在正常脑组织和脑胶质瘤组织中的分布;采用伊文氏兰(EB)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EMAP-Ⅱ作用后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在正常脑组织,内源性EMAP-Ⅱ主要表达在脑微血管和神经元;在脑肿瘤组织,主要表达在肿瘤组织微血管和肿瘤细胞。不同浓度的外源性EMAP-Ⅱ可使血肿瘤屏障对伊文氏兰的通透性增加,对正常脑组织的通透性没有影响,在EMAP-Ⅱ的作用1 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2 h时基本恢复至灌注前水平;40.g/kg体重的浓度为EMAP-Ⅱ的的最适作用浓度。结论EMAP-Ⅱ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选择性增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
刘丽波刘云会解辉王萍薛一雪
关键词:血肿瘤屏障通透性
颈内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C6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经颈内动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C6胶质瘤的趋化迁移能力及小剂量S缓激肽对其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体外培养、传代纯化。利用Transwell侵袭小室建立体外趋化迁移模型。立体定向方法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用BrdU标记BMSCs,经荷瘤侧颈内动脉灌注,观察其向C6胶质瘤组织的趋化能力以及在使用小剂量缓激肽后对其的影响。结果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传至第3代获得了纯化的MSCs。体外模型中BMSCs可通过聚碳酸酯膜向下室内的C6细胞迁移。经颈内动脉灌注后BMSCs可以存活,并表现出了向脑胶质瘤趋化迁移的特性。分布区域主要位于肿瘤内部,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交界位置亦有分布。使用小剂量缓激肽可以明显增加BMSCs通过血肿瘤屏障的数量。结论BMSCs具有通过血肿瘤屏障向C6胶质瘤趋化迁移的能力,经颈内动脉灌注是其有效的移植途径,小剂量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有助于BMSCs趋化迁移进入C6胶质瘤组织。
程鹏高志强刘云会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趋化缓激肽胶质瘤
抗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域抗体P5的制备及对人和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制备抗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域抗体P5,研究P5对大鼠血脑屏障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将已获得的P5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ET-30a-c并测序确证,重组载体经转化诱导后通过Western blot鉴定。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5在人及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结合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128kD,随着单域抗体P5(1μg/ml)作用时间的延长,P5与人及大鼠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水平增加。透射电镜结果显示随着给予单域抗体P5浓度的增大(1μg/kg,10μg/kg),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吞饮小泡的数量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结论成功获得抗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单域抗体P5,P5能增加血脑屏障的胞吞转运。
王萍王义宝薛一雪
关键词:血脑屏障
低频超声开放大鼠血脑屏障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1MHz低频超声在不同功率、不同照射时间对大鼠脑细胞及血脑屏障的影响,寻求开放血脑屏障的最佳条件。方法119只Wistar大鼠颅顶右前方开窗后超声照射,采用伊文思蓝(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1MHz、12mW照射20s或30s,照射后3hrs,血脑屏障通透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微血管内皮紧密连接呈开放状态,照射时间30s时,可见部分神经元核膜变形;照射后12hrs,与对照组相比血脑屏障通透性无明显差异(P<0.05),且部分神经元核膜的变形无明显恢复。1MHz、8mW照射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脑屏障通透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MHz、12mW、照射时间20s可能是可逆性地开放血脑屏障的适宜条件。
张震夏春义薛一雪刘云会
关键词:低频超声血脑屏障通透性
低频超声开放大鼠血脑肿瘤屏障与TNF-α表达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低频超声开放大鼠血脑肿瘤屏障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1MHz低频超声辐照C6胶质瘤大鼠,采用伊文思蓝(EB)法检测血脑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低频超声辐照后大鼠血脑肿瘤屏障的通透性逐渐增加,在辐照后1.5h ̄3h达高峰,12h恢复至正常水平;透射电镜显示低频超声辐照后,0.5h至9h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至12h时关闭;低频超声辐照后大鼠胶质瘤侧脑组织中TNF-α含量逐渐增加,在1.5h ̄3h达高峰,12h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低频超声辐照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后引起TNF-α量的变化与血脑肿瘤屏障通透性变化的趋势及达到峰值的时间相一致。TNF-α的增加可能是低频超声辐照开放大鼠脑胶质瘤血肿瘤屏障的重要因素之一。
樊立林张震夏春义薛一雪刘云会
关键词:低频超声肿瘤坏死因子-Α
低频超声对C6胶质瘤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低频超声开放血脑肿瘤屏障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1MHz低频超声辐照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及胶质瘤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C6胶质瘤细胞在低频超声辐照后1.5h~3h,其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达高峰。RT-PCR结果亦证明了低频超声辐照后1.5h~3h,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达高峰。结论低频超声辐照可刺激大鼠C6胶质瘤细胞TNF-α分泌增加,TNF-α的表达上调可能在低频超声开放血肿瘤屏障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樊立林张震夏春义薛一雪刘云会
关键词:低频超声肿瘤坏死因子-Α血脑屏障胶质瘤
大豆异黄酮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2组大鼠首先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0VX)制备去势鼠模型;采用Ap1~40,1μL。(10μg/μL)立体定位注射建立AD动物模型。治疗组灌服大豆异黄酮,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情况。【结果】雌激素治疗组AD动物模型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植物雌激素能改善AD大鼠模型认知功能,初步显示具有抗痴呆的药理作用。
商秀丽汪洋薛一雪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雌激素类
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在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在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颈内动脉灌注缓激肽后,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肿瘤组织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的功能亚基Kir6.2的分布和表达的变化。结果脑胶质瘤大鼠经颈内动脉灌注缓激肽后,其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的Kir6.2蛋白表达比对照组显著增多,且以灌注后10 min增加最为显著。结论ATP敏感性钾通道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缓激肽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
张振彪刘云会谷艳婷薛一雪
关键词:缓激肽ATP敏感性钾通道
缓激肽诱导胶质瘤细胞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磷酸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缓激肽作用下,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1μmol.L-1缓激肽作用C6胶质瘤细胞在不同时相点(0,5,10,15,20,30min)CREB磷酸化的动态变化。结果1μmol.L-1缓激肽作用C6胶质瘤细胞的5到30min的各时相点均能检测到CREB的磷酸化(P<0.01),其中以15min的磷酸化最强(P<0.01)。结论缓激肽可促进大鼠C6胶质瘤细胞中转录因子CREB的磷酸化,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血肿瘤屏障的选择性开放有关。
王振华薛一雪刘丽波王萍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缓激肽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缓激肽开放血瘤屏障过程中诱发快速耐受性的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缓激肽(bradykinin,BK)开放血瘤屏障过程中,HSF1和HSP70对BK诱发快速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立体定向法接种C6细胞制备恶性胶质瘤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经颈内动脉缓慢小剂量给予缓激肽(或生理盐水)10μg.kg-1.min-1,动态观察肿瘤组织内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蛋白单体和三聚体的活性及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的表达(Western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瘤屏障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变化。利用伊文思蓝连续监测缓激肽处理后的C6恶性胶质瘤大鼠血瘤屏障的通透性,同时电镜观察血瘤屏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缓激肽作用于C6大鼠后,紧密连接增宽,血瘤屏障通透性增加,伊文思蓝渗出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5.19μg.g-1(0min),5.06μg.g-1(5min),11.35μg.g-1(10min,P<0.05),21.54μg.g-1(15min,P<0.01),12.81μg.g-1(30min,P<0.05),7.28μg.g-1(60min)。肿瘤组织内HSF1蛋白三聚体活性和HSP70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且分别于处理后的5min和30min时达高峰(P<0.01,与对照组相比),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3倍。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处理后的C6动物,其血瘤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减少,15min后逐渐增加。结论缓激肽作用于血瘤屏障后,激活了HSF1并促进了hsp70蛋白的表达。增加的hsp70可能通过发挥分子伴侣作用来修复紧密连接蛋白,进而诱发快速耐受性。
秦丽娟谷艳婷薛一雪
关键词:缓激肽血瘤屏障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因子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