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2011YZ09)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唐荣华何新华钟瑞春蒋菁韩柱强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种间
  • 2篇花生
  • 1篇性状
  • 1篇杂交
  • 1篇杂种
  • 1篇栽培
  • 1篇栽培种
  • 1篇种间杂交
  • 1篇种间杂种
  • 1篇花生属
  • 1篇花生栽培
  • 1篇花生栽培种
  • 1篇间杂种
  • 1篇功能型
  • 1篇SSR

机构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广西大学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作者

  • 2篇唐秀梅
  • 2篇贺梁琼
  • 2篇李忠
  • 2篇熊发前
  • 2篇韩柱强
  • 2篇蒋菁
  • 2篇钟瑞春
  • 2篇何新华
  • 2篇唐荣华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花生种间杂种异源多倍化早期世代性状和SSR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四倍体栽培种花生仲恺花4号为母本、二倍体野生种花生Arachis chacoensis为父本,对其种间杂种F1及人工加倍获得的异源六倍体S0及自交世代(S1~S3)植株的植物学性状和花粉育性进行观察,采用SSR标记研究各世代的基因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自交的进行,F1~S3植株的总分枝数、第一对侧枝长和花旗瓣宽变异系数分别达到48.48%、34.56%和13.74%,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F1~S3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0、11.03%、10.58%、16.44%和18.53%,花粉育性随着世代的增加逐渐增强;扩增出的微卫星条带在F1开始发生变化,主要包括为亲本片段的丢失、跳跃式继承和新片段的产生,随着世代的增加表现出稳定的趋势,表明微卫星及侧翼区域变化剧烈而快速,其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多倍体进化过程有关.
贺梁琼熊发前韩柱强钟瑞春蒋菁唐秀梅李忠何新华唐荣华
关键词:花生属种间杂种SSR
利用SCoT标记分析花生栽培种×A.chacoensis组合异源多倍化的早期基因组变化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花生属异源多倍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化行为,揭示花生属多倍体进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CoT标记对四倍体栽培种仲恺花4号和二倍体野生种A.chacoensis的种间杂种F1及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基因组变化时间、类型和频率进行分析。【结果】18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12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率达92.86%,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出了丰富的DNA多态性;与扩增出的109条亲本条带比较,F1—S3分别丢失亲本条带28、30、10、11和10条,其中,来自父本特异性条带为16、12、7、9和9条,各自新增条带9、3、10、14和8条,说明SCoT产物早在Fl即开始发生变化,变化类型包括亲本条带的丢失、跳跃式继承和新条带的产生,在丢失的亲本条带中以父本条带为主。【结论】ATG翻译起始位点及其侧翼区域在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迅速发生广泛而剧烈的变化,其生物学功能可能与多倍体的进化和稳定有关;SCoT标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和实用的新型功能型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花生属及其它物种多倍体进化中基因组遗传变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贺梁琼熊发前钟瑞春韩柱强李忠唐秀梅蒋菁唐荣华何新华
关键词:花生种间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