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05004)

作品数:10 被引量:6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平兰庞雄奇宋宁陆英祝厚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凹陷
  • 7篇苏北盆地
  • 7篇泰州组
  • 7篇盆地
  • 4篇油气
  • 4篇海安凹陷
  • 3篇源岩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气资源
  • 2篇油气资源评价
  • 2篇源岩评价
  • 2篇上白垩统
  • 2篇烃源岩评价
  • 2篇资源评价
  • 2篇金湖凹陷

机构

  • 5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江苏油田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刘平兰
  • 3篇庞雄奇
  • 2篇宋宁
  • 2篇陆英
  • 1篇姜振学
  • 1篇刘长利
  • 1篇耿长波
  • 1篇任红民
  • 1篇朱筱敏
  • 1篇孙自明
  • 1篇祝厚勤
  • 1篇陈莉琼
  • 1篇辛仁臣
  • 1篇李树静
  • 1篇王铁冠
  • 1篇王兴明
  • 1篇姜慧超

传媒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评价被引量:9
2009年
苏北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质量、勘探潜力问题紧紧困扰着地质工作者。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泥灰岩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32%,干酪根为腐泥型和以腐泥为主的混合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海安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242×104,1358×104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刘平兰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泰州组海安凹陷苏北盆地
勘探效益法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成熟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备受关注。根据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储量发现规律,应用勘探效益法预测了该区剩余石油可探明储量,结果表明,金湖凹陷剩余石油可探明储量约为(3320~3670)×104t,仍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认为勘探效益法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其合理地回避了油气成因机理问题,计算过程简便且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祝厚勤刘平兰庞雄奇
关键词:金湖凹陷油气资源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在密集取样分析并结合前人分析化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州组烃源岩地球化学剖面,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成因法对泰州组资源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泰州组二段中上部的暗色泥岩对油气成藏作用不大;泰州组二段底部的"六尖峰"段泥岩、泥灰岩有机碳平均为1.54%,干酪根为Ⅰ型和Ⅱ1型,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为一套优质烃源岩;高邮凹陷剩余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分别为4254×104t、1293×104t,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刘平兰
关键词:烃源岩高邮凹陷泰州组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及应用被引量:21
2008年
在排烃门限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烃源岩热解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基于"将今论古"的思想和"物质平衡原理",详细探讨了生烃潜力法研究烃源岩排烃特征的原理、方法、操作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生烃潜力指数地质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运用该方法对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和排烃效率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烃源岩排烃量约为2.2×10~8t,排烃效率为50%。实践证明,由于生烃潜力法建立在大量的热解资料的基础上,体现了整体的变化趋势,因而合理回避了油气生成运移机理,可靠性高,方法简单易行。
祝厚勤刘平兰庞雄奇姜振学
关键词:排烃特征排烃量排烃效率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被引量:10
2010年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形成于晚白垩世,其底界面是由仪征事件形成的区域不整合面,其顶界面是由海安事件形成的局部不整合面。苏北盆地泰州组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水退,以该水退为界把泰州组分为层序1和层序2两个三级层序。通过对海安凹陷30余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层序1和层序2都由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1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湖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沉积;高位体系域是在湖平面下降缓慢的沉积环境下以陆源碎屑物质供给量不断减少的三角洲沉积为主,并发育大量的浊流沉积。层序2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湖侵体系域以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为主,而高位体系域以滨浅湖—滩坝沉积环境为主。
刘长利朱筱敏王兴明任红民李树静
关键词:层序体系域浊流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
勘探效益法在苏北盆地金湖凹陷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2008年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未发现的剩余油气资源不断降低,成熟探区剩余资源量的多少备受关注。根据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储量发现规律,应用勘探效益法预测该区剩余可探明储量,并简要介绍了勘探效益法预测油气资源的原理和步骤。研究表明,金湖凹陷剩余可探明储量约为(3320~3670)×104t,仍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实践证明,勘探效益法作为油气资源评价的一种新方法,由于其合理回避了油气成因机理问题,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祝厚勤刘平兰庞雄奇
关键词:金湖凹陷油气资源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输导体系及其控藏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测试等资料,识别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油气运移范围和路径,指出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分析了海安凹陷泰州组输导体系的特征及其组合方式。泰州组一段3套骨架砂体和系列断层相互配置,形成了连通砂体型、断层型、砂体一断层复合型3种输导体系类型。输导体系类型决定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泰州组一段1砂组,以连通性较差砂体为输导体系,发育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在2+3砂组中,以断层或砂体—断层为输导体系,发育构造油气藏。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泰州组的砂体和断层是油气运移优势通道,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形成于距烃源层较近或相邻的层位;而以断层为垂向运移通道的油气藏常在断层带附近多层叠置。
姜慧超宋宁耿长波
关键词: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泰州组海安凹陷
苏北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苏北盆地是中国东部唯一在上白垩统泰州组发现烃源岩的盆地,对其成藏期的研究是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其中东部上白垩统泰州组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和生烃史进行了数值模拟,对48件储层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岩相特征进行了观察及均一温度测定分析。研究认为,泰州组经历持续沉降—短暂抬升—再沉降的过程,发育3期烃类包裹体,而抬升和沉降幅度的差异导致不同凹陷和同一凹陷不同部位生烃和成藏期的差异。海安凹陷泰州组从始新世三垛末期至现今大量生烃,油气在上新世盐城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高邮凹陷泰州组从古新世阜宁末期到始新世三垛末期大量生烃,油气在始新世三垛期开始连续充注成藏,较海安凹陷早。油气主要成藏期与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和圈闭形成时间匹配,有利于该区油气充注成藏。
宋宁王铁冠陈莉琼辛仁臣
关键词:苏北盆地泰州组成藏期热演化
苏北盆地东部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沉积相被引量:6
2008年
苏北盆地是在晚白垩世发育起来的箕状断陷盆地。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东部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自下而上总体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52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及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识别出7种亚相和12种微相。泰州组分为两段,泰州组一段沉积早、中期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晚期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泰州组二段早期为深湖—半深湖沉积,中晚期为浅湖亚相。伴随湖平面的反复升降,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性。研究区泰州组一段表现为典型的退积型三角洲沉积。通过进一步研究泰州组一段各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及演变特征,指出在梁垛—安丰—李堡一带沉积砂体发育,是油气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陆英孙自明
关键词:苏北盆地东部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沉积相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一段沉积特征及演化被引量:3
2007年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K2t)为凹陷发育初期形成的一套碎屑岩沉积地层,总体自下而上构成由粗到细的沉积旋回。通过对区内30余口探井的录井、测井和岩心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泰州组一段沉积早、中期为辫状三角洲沉积,晚期转变为正常三角洲沉积类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识别出5种亚相和11种微相。该区的三角洲沉积体系为典型的退积型沉积体系,但伴随湖平面的反复升降,又表现出明显的多旋回性。综合分析泰州组各沉积时期沉积相的平面分布及演化特点,指出了梁垛—安丰—海中一带沉积砂体发育,是油气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陆英
关键词:沉积相泰州组海安凹陷苏北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