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

作品数:5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赵振明李荣社计文化王秉璋朱迎堂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高原北部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东昆仑
  • 2篇青藏
  • 2篇化学特征
  • 1篇早泥盆世
  • 1篇山岩
  • 1篇泥盆世
  • 1篇碰撞造山
  • 1篇羌塘
  • 1篇侵入岩
  • 1篇全新世
  • 1篇全新世以来
  • 1篇蒿属
  • 1篇藜科
  • 1篇晚期
  • 1篇麻黄属

机构

  • 5篇西安地质矿产...
  • 3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5篇计文化
  • 5篇李荣社
  • 5篇赵振明
  • 2篇朱迎堂
  • 2篇王秉璋
  • 1篇王国灿
  • 1篇黎敦朋
  • 1篇彭伟
  • 1篇林金辉
  • 1篇张振福
  • 1篇孟勇
  • 1篇陈守建
  • 1篇于浦生
  • 1篇朱同兴
  • 1篇伊海生
  • 1篇拜永山
  • 1篇王毅智
  • 1篇马华东
  • 1篇潘小平
  • 1篇史秉德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北部孢粉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被引量:13
2007年
根据青藏高原北部同纬度地区,同一个垂直自然带内的西藏羊湖的湖相沉积、青海昆仑河河流相沉积、青海豆错(苦海)湖的湖相沉积记录的全新世以来孢粉(spore-pollen)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①极度干旱荒漠区的代表植被麻黄属(Ephedra)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7.7%,4.2%,7.5%,总体上,羊湖地区的数值高于昆仑河地区与苦海地区。②代表气候湿润的禾本科(Gram ineae)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1.2%、4.9%、12.0%,从西向东数值逐渐升高。③代表气候湿润的蒿属(Artem isia)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22.2%,43.6%,48.8%,从西向东数值逐渐升高。④代表气候干旱的藜科(Chenopod iaceae)花粉平均百分含量,三个地区分别为:52.1%,42.4%,11.5%,从西向东数值逐渐降低。⑤依据蒿属、藜科花粉百分含量,计算出环境变化指标,蒿属/藜科(A/C)值,三个地区的平均值分别为:0.45,1.23,5.59,从西向东比值逐渐升高,⑥麻黄属/蒿属值,在全新世晚期,三个地区都呈上升趋势,但幅度存在差异,分别为:0.45,0.34,0.28,从西向东数值逐渐降低。综观上述6个方面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原北部全新世以来,干旱的程度从西向东逐渐降低;对青藏高原北部东西方向现今植被和环境的实际考察并结合上述变化规律,未来高原北部干旱变化的趋势将继续由西向东推移。
赵振明刘爱民彭伟计文化李荣社王毅智朱迎堂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全新世环境变化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与东昆仑地区新近纪以来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7
2009年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区和东昆仑构造区,新生代火山岩形成于中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岩性为碱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安山岩(或安粗岩)、粗面岩、粗面英安岩、流纹斑岩和流纹岩。火山岩的分布与区域深大断裂的位置关系密切,与下伏地层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火山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根据最新的火山岩年代资料和分布特征,研究区火山岩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区域:①可可西里-鲸鱼湖地区,以可可西里湖北为中心向"四周"时代逐渐变新;②木孜塔格-银石山地区,以银石山西南为中心向"四周"时代逐渐变新;③黑石北湖地区。三个区域相比较,其火山岩的范围与规模从东向西变小,时代从东向西变新。微量元素的K、Rb、Ba、Th活动性元素及La、Ce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流纹斑岩和流纹岩具强的负Eu异常,δEu的变化范围为0.04~0.39,其他岩石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值为0.61~0.95,经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分布曲线均为右倾负斜率轻稀土强烈富集型,从微量元素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判断具有岛弧火山岩的成分特征。研究区从东向西火山岩从酸性到中基性演化,伴随这一规律各类岩石Na2O和K2O的平均值总体呈减小的趋势,TiO2、Al2O3、TFe、MnO、MgO、CaO、P2O5、δSr、Sr/Y、∑REE、δEu、La/Yb平均值呈增加趋势,对于同一类火山岩,MgO随时代变新含量降低。部分火山岩的Sr、Nd同位素反映出富集Ⅱ型地幔(EMⅡ)的地球化学特征。包体特征显示,具有少量浅源包体,又具有深源包体。研究区火山岩形成于大陆内部,可能是在青藏高原自中新世以来的隆升过程中形成的,可能与青藏高原岩石圈减薄或大陆内部的俯冲过程有关。
赵振明计文化李荣社马华东杨子江王秉璋朱迎堂王国灿柏道远张振福黎敦朋
关键词:火山岩成因东昆仑青藏高原北部
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造山的侵入岩证据被引量:55
2008年
东昆仑昆中断裂带及其附近茶德尔塔格西、阿尔格山北、塔鹤托坂日、喀雅克登塔格地区的早泥盆世侵入岩,受昆中断裂长期活动影响,岩石变形强烈,岩体在平面上呈不规则透镜状,沿昆中断裂近东西向分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于亚碱性、高钾和低钾钙碱系列,介于偏铝质和过铝质之间;在R1—R2岩石类型分类图中位于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区;在微量元素标准化图中,具有Rb、Th、Ba富集,高强场元素Nb、Ta明显亏损的特点;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中,LREE富集,HREE亏损,曲线表现出明显的较为平滑的斜率相似的一组曲线,均属强烈右倾负斜率轻稀土富集型,整体分配模式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通过构造环境的综合判断,本文研究的东昆仑早泥盆世侵入岩属于后碰撞造山花岗岩,物质来源,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从而确立了加里东晚期东昆仑碰撞造山的构造过程。
赵振明马华东王秉璋拜永山李荣社计文化
关键词:东昆仑早泥盆世侵入岩碰撞造山
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古近纪火山岩中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北羌塘地区分布的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时代、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通过各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火山岩主要形成时代为古近纪,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区发育一定比例的标准埃达克岩(adakite),代表地区的12件埃达克岩样品,其SiO2含量≥56%(59.05%~67.80%),Al2O3≥15%(15.43%~16.63%),MgO〈3%(0.47%~2.98%,1件样品3.21%),Mg#〉20(21.2~56.5),Na2O/K2O〉1(1.03~1.76),Sr〉400×10^-4(609.6×10^-6~3008.0×10^-6),Y≤18×10^-6(4.53×10^-6~13.76×10^-6),Yb≤1.9×10^-6(0.44×10^-6~1.35×10^-6),Sr/Y≥40(44.3-314.68),La/Yb≥20(20.11-69.26),δSr正异常(1.02~7.66,3件样品0.82、0.93、0.97),δEu正异常或微弱的负异常(0.77~1.36),LREE富集,H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Nb、Ta、Ti)明显亏损^87Sr/^86Sr〉0.704(0.707101-0.707923),^143Nd/^144Nd〈0.5126(0.512382-0.512448)^40K-^40Ar、^40Ar-^39Ar测定时代分别为28.2~32.2Ma,38.1~46.8Ma.上述特征除表明该套古近系埃达克岩岩浆源处于加厚的下地壳环境外,可能还代表了在高原演化过程中,北羌塘地区滞留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洋壳残片”部分熔融并在地表喷发的构造过程.
赵振明李荣社计文化伊海生林金辉朱同兴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羌塘古近系埃达克岩
青藏高原北部茅口晚期地层缺失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青藏高原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广泛,化石丰富,尤其是早—中二叠世地层层序完整,且产丰富的、珊瑚、腕足类等化石,晚二叠世地层分布较为零星,仅局部地区有保存。通过对1999年以来在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开展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等资料的分析,结合大量的野外观察,发现中、晚二叠世之间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表现为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或假整合以及晚二叠世地层的大量缺失。与华南区对比,普遍缺失中二叠统茅口阶顶部的Yabeina生物化石带,相当于本带所代表的茅口晚期地层是缺失的,这对于建立青藏高原北部地层序列,探讨沉积—构造演化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陈守建李荣社计文化赵振明孟勇于浦生潘小平史秉德
关键词:青藏高原二叠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