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

作品数:21 被引量:188H指数:9
相关作者:黄娟李通屏黄丹成金华刘志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生态
  • 7篇生态文明
  • 3篇可持续发展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生态足迹
  • 2篇主义
  • 2篇经济学
  • 2篇共产党
  • 2篇国共
  • 1篇当代中国马克...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质遗迹
  • 1篇地质资料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新中国成立以...
  • 1篇信息化
  • 1篇演化经济
  • 1篇演化经济学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无锡城市职业...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徐州徐工基础...

作者

  • 10篇黄娟
  • 2篇李通屏
  • 2篇黄丹
  • 1篇何英
  • 1篇余秀娟
  • 1篇尹贻梅
  • 1篇成金华
  • 1篇李泽红
  • 1篇董锁成
  • 1篇邓宏兵
  • 1篇陈军
  • 1篇白永亮
  • 1篇向清娥
  • 1篇夏云娇
  • 1篇王波
  • 1篇陆玉麒
  • 1篇杨立
  • 1篇汪洋
  • 1篇石秀华
  • 1篇徐博

传媒

  • 2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经济纵横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企业经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旅游目的地发展新思维:来自演化经济学的启示被引量:20
2006年
旅游目的地研究具有综合性,需要多学科理论的指导。演化经济学以动态演化的视角解释社会经济过程,强调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互动,认为新异是演化的根本动力,是研究复杂经济现象的重要方法。目前创新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有必要在旅游目的地研究中引入演化经济思想。回顾旅游目的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发展,介绍演化经济理论的起源和基本特征,分析演化、新奇和惯例、路径依赖等演化经济的核心概念在旅游目的地研究中的涵义;基于演化经济思想,提出发展旅游目的地的若干建议,如建立和完善旅游创新系统、构建旅游目的地生产网络等。
尹贻梅刘志高陆玉麒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被引量:32
2010年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充分凸显和利用现有课程中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二是要大力开发潜在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黄娟贺青春黄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国家地质公园立法初探被引量:5
2006年
保护地质遗迹是建设地质公园的基本的价值追求,进行广泛的地球科学教育是建设地质公园的必要的价值追求,促进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地质公园的核心的价值追求。国家地质公园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的原则;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并举的原则;责权利统一原则;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及观光游览同步原则。
夏云娇黄德林
关键词: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特色资源安全路径的探索
2016年
资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以生态文明为视角,揭示了我国资源安全存在总量大、潜力弱,禀赋差、浪费多,污染重、冲突多等问题;分析了资源空间布局错位、资源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费模式落后、资源体制机制不顺、资源科技教育滞后等成因;提出了将生态文明融入资源安全建设,以资源供应安全、资源生态安全、资源社会安全为重点,以优化资源空间格局、促进资源绿色生产、推动资源绿色消费、完善资源体制机制、加强资源科技教育为措施,旨在为探索中国特色资源安全路径提供参考。
黄娟江潮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安全
我国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探析被引量:3
2016年
绿色发展既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发展理念。文化产业绿色发展可以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绿色发展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生态文明及绿色发展精神为指导,不断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发展方向,构建绿色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绿色发展可以为其他产业绿色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文化产业绿色发展要以培养绿色文化企业为主体,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持续扩大绿色文化消费,建设绿色文化人才队伍,完善绿色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使其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黄娟
关键词:文化产业生态文明文化消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被引量:9
2011年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主要采用文献、历史、比较、系统等分析方法,分别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和国家历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概括和提炼。
黄娟黄丹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人口转变与消费制度变迁被引量:11
2006年
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是中国消费制度的重大变革。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人口经济学理论,论证了中国人口转变通过人口增长的迅速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及其带来的人口红利对消费制度变迁的影响:死亡率下降主导的初期阶段,人口转变固化了抑制消费的制度,出生率下降主导阶段,人口转变与改革开放条件下的高速经济增长相叠加加剧了原有消费制度的不均衡。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出消费率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下降的必然性和中国保持适度人口增长的必要。
李通屏李建民
关键词:人口转变
绿色消费: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引擎——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绿色消费的重要论述被引量:8
2011年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围绕绿色消费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和引导对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论文对我党绿色消费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解读:绿色消费是指节俭消费、文明消费、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绿色消费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引导绿色消费,必须转向绿色增长方式、形成绿色产业结构、培育绿色消费热点、提高绿色消费能力、完善绿色消费政策、加强绿色消费教育。论文旨在为我国形成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黄娟贺青春高凌云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绿色消费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铜陵市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矿区的环境保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水平度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以铜陵市为实例分析,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值达0.835 7,整体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合理,资源利用转换效率高,矿产开采效率和矿业结构调整措施合理;但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环保投资率偏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不足。
方春洪王波张超
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概念体系与内在逻辑被引量:12
2012年
把握生态文明的概念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是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依据。论文主要从党的文献角度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理论梳理并认为: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经济与生态协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建设"两型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长远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最终归宿;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导;绿色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黄娟陈军
关键词:生态文明内在逻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