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098)

作品数:17 被引量:67H指数:5
相关作者:唐建武王波刘淑清孙明忠王绍清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理学

主题

  • 10篇肝癌
  • 8篇肿瘤
  • 8篇淋巴
  • 7篇淋巴道
  • 7篇淋巴道转移
  • 6篇蛋白
  • 6篇细胞
  • 6篇小鼠
  • 5篇鼠肝
  • 5篇小鼠肝
  • 4篇小鼠肝癌
  • 3篇肿瘤转移
  • 3篇转染
  • 3篇腹水
  • 3篇腹水型
  • 3篇腹水型肝癌
  • 3篇肝肿瘤
  • 3篇ANNEXI...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7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生物化学与分...

作者

  • 16篇唐建武
  • 9篇王波
  • 7篇孙明忠
  • 7篇刘淑清
  • 5篇王绍清
  • 4篇孙成荣
  • 3篇王志强
  • 3篇王梅
  • 2篇辛毅
  • 2篇宋美英
  • 2篇郭春梅
  • 2篇张亚楠
  • 2篇张宇虹
  • 2篇王绍青
  • 1篇宋波
  • 1篇张宏颖
  • 1篇张竹青
  • 1篇张军
  • 1篇徐跃飞
  • 1篇李荣宽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泛素C-末端水解酶-L3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中的表达
2009年
肿瘤转移机制及防治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高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Hca-F)、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Hca-P)是由大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自行建立的肿瘤转移机制实验模型。
张竹青唐建武孙成荣
关键词:C-末端水解酶转移株肿瘤转移机制泛素
中波紫外线与化学致癌物诱导下HaCaT细胞的蛋白表达应答被引量:1
2009年
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别进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2,4-二硝基苯磺酸(DNBS)刺激及UVB+DNBS(UD)共同刺激,利用二维荧光差异胶内凝胶电泳(2D DIGE)、D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和HPLC-nESI-MS/MS分析技术,对HaCaT细胞产生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鉴定.有65个蛋白质点发生了明显表达差异(P<0.05),与UVB或DNBS单独处理细胞相比,有41个蛋白点表现为UVB和DNBS的正协同效应,13个蛋白点表现为负协同效应,5个蛋白点与UVB单独处理相近,6个蛋白点与DNBS单独处理相近.HPLC-nESI-MS/MS从6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中共鉴定出60种单一(Unique)蛋白.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鉴定蛋白所涉及的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进行了系统分析.实验得到了与紫外辐射和化学诱导损伤的直接相关蛋白,有助于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皮肤癌的形成及皮肤疾病的有效防护与治疗.
孙明忠刘淑清吕晓郭一萌郭春梅辛毅唐建武
关键词:中波紫外线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与肿瘤
2009年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又称核氯离子通道蛋白27(NCC27),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CLIC1的异常表达则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CLIC1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诸多过程。
宋美英唐建武
关键词:肿瘤肿瘤转移
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被引量:27
2007年
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机制不清,一直是肿瘤学研究面临的难题,为寻找淋巴道转移相关蛋白,以一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且淋巴道转移潜能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其中Hca-F为高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Hca-P为低淋巴道转移力细胞株,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了高低淋巴道转移力小鼠肝癌细胞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高通量筛选与肿瘤淋巴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经DeCyde软件分析,共得到163个有统计学差异的蛋白质点,选择2倍以上的差异性蛋白质点23个,经质谱鉴定得到17个蛋白质,在Hca-F中高表达的蛋白质有7个:转羟乙醛酶、波形蛋白、肌酸激酶(脑)、膜联蛋白7、膜联蛋白5、烯酰辅酶A水合酶1(过氧化物酶体)、核内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异构体1.而在Hca-F中低表达的蛋白质有10个:真核翻译延长因子2、Ero1样蛋白、乙醛脱氢酶2(线粒体)、苹果酸盐脱氢酶2(NAD)、β-内酰胺酶2、谷胱甘肽S转移酶"1、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3、内质网蛋白29(前体)、溶血磷脂酶1、微管不稳定蛋白.这些差异性蛋白质的功能涉及到代谢、蛋白质分泌、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钙离子结合、凋亡和调节生长等过程.对这些蛋白质功能的进一步验证,将有助于解析肿瘤淋巴道转移的分子机制.
孙成荣唐建武孙明忠刘淑清张宏颖王波宋波张亚楠张竹清赵志英
关键词:肝癌淋巴道转移质谱
磷酸化JNK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磷酸化JNK(p-JNK)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Hca-P)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这两个细胞株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以进一步探讨JNK基因在肝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腹水型肝癌淋巴道高转移株(Hca-F)和低转移株(Hca-P)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JNK在Hca-F和Hca-P两细胞株的表达。结果p-JNK在Hca-F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高于Hca-P,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JNK可能在促进肝癌淋巴道转移中发挥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张宇虹唐建武王绍清李玲孙成荣王波王梅
关键词:肝癌淋巴道转移P-JNKWESTERNBLOT
pCDNA3.1-Annexin A7载体的构建及在Hca-p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构建pCDNA3.1-Annexin A7载体并稳定转染Hca-p细胞。[方法]提取小鼠总RNA,逆转录成cD-NA,PCR扩增,获取Annexin A7 CDS,将PcDNA3.1(+)质粒和Annexin A7 CDS片段行BamH I和EcoR I双酶切,构建并抽提pCDNA3.1-Annexin A7质粒,测序鉴定后转染Hca-p细胞,经400μg/mL G418完全培养基筛选获得pCDNA3.1-Annexin A7载体稳定转染的Hca-p细胞,在蛋白质水平检验Annexin A7的表达并行基因组DNA鉴定。[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nnexin A7载体,经测序鉴定,所得到的载体中的CDS经比对与库中序列一致。pCDNA3.1-Annexin A7载体转染Hca-p细胞后,获得稳定上调表达Annexin A7的Hca-p细胞株;行基因组DNA鉴定,证实pCDNA3.1-Annexin A7已转入Hca-P细胞中,western-b 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前后蛋白的表达相对值Annexin A7/GAPDH分别为0.43544±0.0112和0.45957±0.0065(P<0.05)。[结论]pCDNA3.1-An-nexin A7的构建并稳定转染Hca-p细胞成功,为通过上调Annexin A7在Hca-P的表达以证实Annexin A7与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潜能关系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王志强唐建武王绍青孙成荣王波
关键词:PCR转染肿瘤淋巴道转移
凝溶胶蛋白表达稳定下调的小鼠肝癌高淋巴道转移力Hca-F细胞株的构建被引量:2
2009年
在前期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凝溶胶蛋白(Gelsolin,GSN)是一个潜在促进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基因基础上,本次实验设计合成3条GSN的shRNA短发夹序列(shRNA1、2、3),并成功将它们构建入pSilencer3.1质粒,重组质粒转染鼠肝癌高淋巴道转移力Hca-F细胞,获得了稳定转染的pSilencer-GSN-Hca-F细胞株.结果表明:GSN空白对照组和无关序列对照组细胞中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相近;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3个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对GSN抑制率分别为46.8%、48.2%、20.2%,在蛋白水平对GSN的抑制率分别为73.9%、45.1%、31.2%;shRNA1重组质粒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通过RNA干扰和基因转染技术成功建立了GSN表达稳定下调的鼠肝癌Hca-F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GSN在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王绍清唐建武孙明忠刘淑清王波
关键词:凝溶胶蛋白淋巴道转移肝癌基因转染
金属离子对蛇毒蛋白生物活性及结构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从旅顺产白眉蝮蛇(Gloydius blomhoffii brevicaudus,GBB)蛇毒中纯化得到了3种电泳和质谱纯蛋白活性组分,其酶解肽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MS/MS)进行序列测定,与其它同源性蛇毒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3种蛋白为新的蛇毒磷脂酶A2、类凝血酶和金属蛋白酶,分别将其命名为GBB-bPLA2,GBB-TLE和GBB-M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得每个GBB-bPLA2和GBB-MP中含有一个Ca2+;每个GBB-TLE中含有2个Zn2+.Ca2+可分别使GBB-bPLA2和GBB-MP的荧光发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2.0和1.6nm,使二者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4.0%和11.0%;Ca2+的存在可显著提高二者的热稳定性,使GBB-bPLA2和GBB-MP的热变性温度分别提高1.5和2.0℃.Zn2+使GBB-TLE的荧光发射强度增高4.3%,但对GBB-TLE的酯酶水解活性、荧光发射波长和热变性温度无显著影响.金属离子的存在能够不同程度地影响蛇毒蛋白结构热稳定性,但对蛇毒蛋白生物活性的作用则不同.
刘淑清郭春梅徐跃飞孙明忠辛毅唐建武
关键词:金属离子活性
鼠肝癌淋巴道转移细胞模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对2株来源于同一亲本细胞但淋巴道转移力显著不同的小鼠肝癌腹水型细胞株Hca-F(淋巴结转移率75%)和Hca-P(淋巴结转移率25%),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2D DIGE)和D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及HPLC-nESI-MS/MS技术,定量分析和鉴定了小鼠肝癌细胞Hca-F和Hca-P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有116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Hca-F中表达上调蛋白质点62个,下调蛋白质点54个.对所有116个蛋白质点进行了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共鉴定出109种单一(Unique)蛋白.其中部分蛋白已被报道与不同类型肿瘤的发生、浸润和转移相关,多数蛋白质被首次报道与肝癌的淋巴道转移过程直接相关.
孙明忠刘淑清唐建武
关键词:肝癌淋巴结转移
shRNA抑制小鼠肝癌细胞株JNK的表达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shRNA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ca-F JN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阐明JNK表达水平与小鼠肝癌细胞淋巴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构建3条shRNA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稳定转染Hca-F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hRNA对JNK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筛选出RNA干扰效果最好的shRNA;Transwell实验检测Hca-F细胞穿膜细胞数观察shRNA对Hca-F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Silencer-shRNA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Hca-F细胞,筛选出对JNK表达抑制效果最好的shRNA;其转染后JNK mRNA表达水平与其他组比较明显下调(P<0.01);JNK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转染shRNA后Hca-F细胞穿膜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建立pSilencer-shRNA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Hca-F细胞株,获得JNK表达稳定下调的Hca-F细胞株,抑制JNK表达水平可降低小鼠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JNK可能是决定肝癌淋巴转移潜能的重要基因之一。
张宇虹唐建武王绍清王志强孙成荣王梅王波
关键词:C-JUNSHRN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