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908)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管海燕李卓恒于彩平卢来春罗明和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牛蒡
  • 5篇牛蒡子
  • 4篇牛蒡子苷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增强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动力学特性
  • 1篇学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荧光光谱

机构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卢来春
  • 4篇于彩平
  • 4篇李卓恒
  • 4篇管海燕
  • 3篇李沉纹
  • 3篇罗明和
  • 1篇赵语
  • 1篇付元元
  • 1篇王庆

传媒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牛蒡子苷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高糖诱导HUVECs,建立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经牛蒡子苷处理后,用MTT法、划痕试验及Matrigel法分别检测牛蒡子苷对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牛蒡子苷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牛蒡子苷组HUVECs的增殖、迁移及血管腔形成能力明显降低;HIF-1α、VEGF-A和Akt蛋白的表达亦显著下调。结论牛蒡子苷可能通过阻断Akt-HIF-1α-VEGF-A信号通路来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的增殖、迁移及血管新生。
付元元卢来春李园园张倩俞秀恒王庆赵语
关键词:牛蒡子苷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Effects of arctiin o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Sprague-Dawley rats
Diabetic retinopathy(D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sever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DM).In this s...
Cai-ping Yu1,Lai-chun Lu1,Wei Zhou1,Zhuo-heng Li1,Chen-wen Li1,Ming-he Luo1,Hong Xie2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关键词:ARCTIINHBA1CRETINA
文献传递
牛蒡子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离与鉴定牛蒡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手段对牛蒡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鉴别与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牛蒡子中分离鉴定出10个化学成分,分别为β-谷甾醇(1)、牛蒡子苷元(2)、罗汉松脂素(3)、牛蒡酚B(4)、牛蒡酚A(5)、牛蒡酚F(6)、牛蒡子苷(7)、8-hydroxypinoresino(l8)、(+)-Fraxiresino(l9)、胡萝卜苷(10)。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牛蒡子中获得。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牛蒡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李卓恒于彩平管海燕卢来春
关键词:牛蒡子化学成分
牛蒡子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计算牛蒡子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吸收半衰期(t1/2)、单位时间吸收率(P)、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牛蒡子苷10~50μg/mL在肠道吸收的Ka、t1/2、P、Papp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结论牛蒡子苷在大鼠体内的小肠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李沉纹罗明和李卓恒于彩平管海燕卢来春
关键词:牛蒡子苷肠吸收动力学特性在体肠灌流被动转运
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牛蒡子苷-牛血清白蛋白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牛蒡子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结果:在△A=15nm时,牛蒡子苷对BSA的荧光具有规律性增强作用,最大发射波长蓝移,表明牛蒡子苷的加入影响了BSA中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用荧光效应增强方程计算它们在298K、310K和318K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1=7.899×10^4 L/mol、K2=5.962×10^4L/mol和K3=3.903×10^4L/mol,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H=-26.874kJ/mol,△S分别为3.601、4.737、3.395J/(mol·K),△G分别为-27.940、-28.340、-27.951kJ/mol。结论:牛血清白蛋白与牛蒡子苷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
罗明和李沉纹于彩平李卓恒管海燕卢来春
关键词:同步荧光光谱法牛蒡子苷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对牛蒡子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对牛蒡子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结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在拟生理pH条件下考察不同的金属离子(Cu2+、Mg2+、Zn2+)对牛蒡子苷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在金属离子(Cu2+、Mg2+、Zn2+)存在下,随着体系中牛蒡子苷浓度增大,BSA荧光增强,两者间的结合力仍以静电作用力为主。金属离子存在时,牛蒡子苷与BSA的结合常数在25℃时,分别为7.899×104(无金属离子)、8.557×104(Cu2+)、6.724×104(Zn2+)、7.062×104(Mg2+);在37℃时,结合常数分别为5.962×104(无金属离子)、6.096×104(Cu2+)、5.915×104(Zn2+)、5.612×104(Mg2+)。结论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影响牛蒡子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Cu2+存在下,牛蒡子苷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增大;锌离子和镁离子存在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减小。
李沉纹于彩平李卓恒管海燕罗明和卢来春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牛蒡子苷金属离子荧光增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