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0610-01)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吴怀仁卢晓河庞家伟王齐虎更多>>
相关机构:陇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陇东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8篇文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写作
  • 5篇方言
  • 4篇小说
  • 4篇写作主体
  • 3篇叙事
  • 3篇语言
  • 3篇陇东方言
  • 3篇汉语
  • 3篇汉语写作
  • 2篇道教
  • 2篇修辞
  • 2篇语法意义
  • 2篇山水
  • 2篇山水田园
  • 2篇审美
  • 2篇唐代
  • 2篇田园
  • 2篇小说写作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主义

机构

  • 20篇陇东学院

作者

  • 14篇吴怀仁
  • 6篇卢晓河
  • 2篇庞家伟
  • 1篇王齐虎

传媒

  • 7篇陇东学院学报
  • 3篇写作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阴山学刊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甘肃高师学报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陇东方言中的虚词“来来”“囕”被引量:3
2007年
"来来"、"囕"是陇东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特色虚词,其运用方法复杂而细腻,在陇东方言的表情达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来来"和"囕"大致分别相当于普通话的"来着"和"了",但在用法上存在不少差异,语法形式和意义别具特色。以结构形式为纲,分别对它们的各种用法及语法、语义作用进行讨论,其内部结构、语气体貌及外部组合的互补分布规律卓然可见。
吴怀仁
关键词:陇东方言语气语法意义
“桃源”意象在宋代诗文中的新变被引量:2
2008年
自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构建了中国本土大同理想的社会蓝图——"桃花源"模式以来,后世历代都有借此母题以寄托理想、抒写情志的诗文。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桃源"母题的理解也发生着不同的异变。唐人笔下的"桃源"大多已成为神仙的居所,而宋代诗文中,"桃源"意象的涵义已由唐人的仙界回落人间,趋向现实化,其讽喻性也明显增强了。究其原因,与宋代社会现实不无关系。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期,北宋内忧外患,南宋半壁河山。士大夫们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比前代都增强了,对现实的忧患与失望使他们不可能再像唐人那样幻想在仙界找寻理想的归宿,便把目光投向了对现实的整顿。于是,"桃源"意象在宋代走向现实便成为必然。
卢晓河
关键词:宋代现实化
北地战争与边塞诗
2007年
古代庆阳(秦、汉至隋为北地郡,唐、宋为庆州,元、明、清称庆阳)西北与宁夏接壤,东南与陕西及平凉毗邻,“北控羌胡,南辖关陕”,为长安西北的屏障,自古以来为边陲要塞。秦、汉时北地为汉与匈奴的边界。隋唐吐蕃入侵,又成为边关要地。天宝后期,北地多次成为唐军与吐蕃决战的主战场。北宋时北地沦为西夏与宋的界碑,金人占据西北后,又成为金夏的边界。蒙古灭夏后,北地又成为金蒙大战的前沿。兵事频仍,战火不息,使北地人民饱受战争的苦难。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边塞诗,这些诗作劲风流溢,真挚苍凉,是北地人民遭受战火荼毒的历史的最真切的反映和见证。
卢晓河
关键词:战争边塞诗
中华农耕文化与古代文士的隐逸情趣被引量:3
2010年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卷中,古代文士的隐逸之趣是其显著、生动的无尽主题。不管是归隐田园的隐士,还是身居庙堂的朝臣,山水田园都是他们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究其原因,中华农耕文化是决定他们价值取向的主要原由。农业作为古代中国主要的经济方式,影响深远。扎根于农业文化土壤上的中华农人与自然的亲和感根深蒂固。故此,中华士人无论现实中是否归隐,他们总会把田园山林当作心中最圣洁、最美好的乐土而去追求。
卢晓河
关键词:农耕文化崇尚自然山水田园
现代小说叙事中故事的解构与重构
2011年
叙事与"故事"密切相关,没有故事就不会有真正完整和形象生动的叙述。离开了故事就没有叙事艺术,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叙事学。现代小说打破传统的"故事性"叙事模式,"放逐故事",正视生活事件本身的"非故事性"和人类生存本身的"非传奇性",以及人类生命存在的"非自由性与荒诞性",使现代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走向了"非故事化"、"非情节化"的极端,造成现代小说的边缘化。在进行解构故事的叙事试验的时候,许多现代小说叙事主体又发出"重建故事的吁请"。从故事入手,洞悉故事的内在本性,在解构与重构中选择一种合乎时宜的策略,就成为现代小说叙事主体的必然选择。
吴怀仁
关键词:现代小说叙事故事解构
论写作中语言的功能性特性
2007年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要考虑到写作介质——语言的组合功能、描述功能、情感功能三个特征,根据表达思想情感的内容而恰当地选择语言的功能,使文本真正起到传达写作主体写作意图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写作受体毫无阻碍地接受写作主体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实现写作的真正意义,完成整个写作过程。
吴怀仁
关键词:写作语言情感功能
对汉语方言写作的民俗审美观照被引量:1
2009年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方言写作无疑将是从另一个视角去保护民族文化的举措之一。方言是民俗底蕴的凝聚,汉语方言写作不仅可以保护民俗文化,而且能拓展写作渠道,丰富写作风格,从而进一步实现汉语写作生态化。对汉语方言写作进行历史、民俗文化和审美观照,以挖掘汉语方言写作的民俗文化意味,考察其审美意蕴,也就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
吴怀仁
关键词:汉语写作方言民俗审美
范仲淹戍边战略的儒学特质被引量:1
2009年
范仲淹的政治影响及人格魅力为时人和后世所敬仰者甚众,但对他庆历年间戍边西北的经略思想则关注甚少。本文旨在通过对他经略西北边疆的研究,解读儒家"仁"学思想对他的影响。和平是人类永久的希望,范仲淹以"仁"为本的战略思想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永久的生命力。
卢晓河
关键词:儒学防御战略
论写作中文本语言表现的多层次结构模式
2007年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制作表达写作意图并与写作受体产生共鸣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写作主体通过文本的语音——听觉层、语义——幻觉层、图式——填补层、意蕴——体验层四种语言表现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使文本能准确体现写作主体的写作意图,具有审美价值,更能与写作受体产生共鸣。
吴怀仁
关键词:写作主体文本语言
论汉语写作中的意象思维定位被引量:3
2010年
意象思维是汉语写作中最显著的思维方式。意象思维的根本特点在于在认识和评判外界事物时,以时间属性为主,空间属性为辅,以时间属性统摄空间属性。意象思维凭借饱含情感的形象,用譬类喻示的方式,表现了对宇宙人生的优乐情怀,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性和对诗意的执着追求。文章对汉语写作中的意象思维从其表现特征、意象思维的分类、意象思维的方式方法、意象思维的定位等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意象思维与意识流理论紧密相关,说明了汉语写作中意象思维能将众多表现手法统摄起来,试图构建汉语写作意象思维理论体系的粗框架,并希望在汉语写作上具有实践指导功能。
吴怀仁
关键词:汉语写作意象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