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LJ200922)

作品数:14 被引量:92H指数:6
相关作者:谭善忠沈建军肖倩蒋淑莲梁重锋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第二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衰竭
  • 8篇肝衰
  • 8篇肝衰竭
  • 6篇慢加急性肝衰...
  • 6篇急性肝
  • 6篇急性肝衰
  • 6篇急性肝衰竭
  • 6篇肝炎
  • 6篇病毒
  • 5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中医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病毒相关
  • 3篇正虚
  • 3篇慢性

机构

  • 13篇南京市第二医...
  • 1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4篇谭善忠
  • 9篇沈建军
  • 8篇肖倩
  • 7篇蒋淑莲
  • 5篇梁重锋
  • 5篇孙薇薇
  • 4篇徐立华
  • 3篇汪增秀
  • 3篇张旸
  • 3篇梁重峰
  • 3篇廉亚男
  • 3篇赵磊
  • 2篇曹慧
  • 2篇吴银亚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正虚病机的益气健脾法治疗对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基于正虚病机的益气健脾法治疗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例HBV-ACL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以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33%(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频数改善情况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基于正虚病机以益气健脾法治疗HBV-ACLF更有利于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有效率,其药理机理可能与改善其"耗损"的T淋巴细胞功能相关。
廉亚男徐立华谭善忠肖倩孙薇薇沈建军梁重峰蒋淑莲
关键词:益气健脾法
华蟾素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注射用洛铂TACE治疗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洛铂TACE)18例,对照组(单纯洛铂TACE)1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和VEGF等指标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2%和50%(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乏氧诱导因子(HIF)-1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能较好地抑制栓塞后局部微环境乏氧诱导细胞和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从而抑制TACE后残余肿瘤复发转移。
沈建军谭善忠
关键词:华蟾素注射液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乏氧诱导因子
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CD25^+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汪增秀谭善忠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
关键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衰竭组)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乙肝组)各50例,以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20名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CD4+和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比值、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结果肝衰竭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35.48±23.44)%]、CD8+T淋巴细胞[(37.66±13.28)%]、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0.72±1.07)%]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31±12.09)%、(42.05±9.26)%、(2.93±1.31)%]和慢乙肝组[分别为(49.72±20.11)%、(41.95±8.63)%、(3.47±2.29)%]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一旦形成,有别于慢性乙型肝炎时期,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等效应T淋巴细胞便处于耗损状态。
曹慧谭善忠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T淋巴细胞
“治未病”理念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防治的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临床上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但随着其病程的延长,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西医对其无明确的治疗方案。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它奠定了预防医学的基础,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大特色。可根据辨证从情志、饮食、劳逸、药物等方面入手,以扶住正气、调和阴阳为原则,积极将"治未病"思想运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防治中,对患者有预防、延缓和减轻其发作的作用。
徐立华谭善忠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原发性肝癌血瘀证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发现晚、进展快及预后差等特性,目前西医常用手术、化疗、放疗、介入及免疫等治疗方法[1],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术后复发率较高。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控制原发性肝癌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意义。兹就近年来中医从瘀论治原发性肝癌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汪增秀谭善忠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瘀中医疗法
扶正化瘀方对慢性肝损伤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形成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干预治疗对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形成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6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急性肝衰竭组(8只)、慢性肝炎模型组(6只)、慢性肝炎干预组(6只),ACLF模型组(20只)、ACLF干预组(20只),采用50%CCl_4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慢性肝炎模型,干预组予扶正化瘀方灌胃干预治疗,第9周用D-氨基半乳糖急性攻击正常大鼠、慢性肝炎模型大鼠和慢性肝炎干预组大鼠建立急性肝衰竭或ACLF模型,12 h后观察各组死亡率、肝功能及肝脏病理等变化。结果大鼠造模9周,慢性肝炎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肝体比显著升高,肝功能指标明显恶化;病理显示肝细胞损伤,炎细胞侵润。慢性肝炎干预组肝体比和肝功能指标较慢性肝炎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病理上炎症明显减轻。急性损伤后12 h,急性肝衰竭组、ACLF模型组、ACLF干预组死亡率分别为0%、100.00%、25.00%。急性肝衰竭组、ACLF模型组肝功能指标较正常组明显恶化,病理见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而ACLF干预组较ACLF模型组肝功能指标和肝细胞坏死和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结论扶正化瘀方明显减轻ACLF形成时的严重程度,降低死亡率,对于ACLF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
汪增秀廉亚男谭善忠孙薇薇沈建军肖倩梁重锋蒋淑莲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慢加急性肝衰竭
基于正虚机制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基于正虚机制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慢乙肝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补虚法在慢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50例慢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健脾为主的中药煎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2周时的临床转归、TBil与PTA的改善程度及MELD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2.00%高于对照组的40.00%;治疗组TBil,PTA及MELD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基于正虚机制以益气健脾法治疗慢乙肝肝衰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张旸吴银亚谭善忠肖倩沈建军梁重锋蒋淑莲
关键词:益气健脾法
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中医治法特点被引量:4
2014年
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病因病机、临床症候复杂,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历代医家对此认识及治法颇多。将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治法归纳为: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扶正补虚,并认为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扶正补虚。
徐立华谭善忠
关键词:治法扶正补虚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通过中医四诊判断中医证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湿证、气虚证所占比例均为100%,高于瘀、热、血虚、阴虚、阳虚证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基础的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虚证为主所占比例65.7%,高于慢乙肝基础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有湿证和气虚证。发展至肝硬化基础所致者,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更应强调扶正补虚。
徐立华谭善忠赵磊沈建军肖倩梁重峰蒋淑莲
关键词:证候气虚湿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