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307448)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少南朱国念边文杰徐燕袁丙强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毒死蜱
  • 2篇对硫磷
  • 2篇微粒
  • 2篇微粒体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2篇细胞色素P4...
  • 2篇硫磷
  • 2篇马拉硫磷
  • 1篇代谢率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研究方法
  • 1篇遗传毒性
  • 1篇遗传毒性研究
  • 1篇乙草胺
  • 1篇致畸
  • 1篇致畸效应
  • 1篇生物群落
  • 1篇土壤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5篇李少南
  • 3篇朱国念
  • 3篇边文杰
  • 2篇徐燕
  • 1篇刘新
  • 1篇李贤宾
  • 1篇顾晓军
  • 1篇袁丙强
  • 1篇张莉

传媒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毒死蜱与鱼肝微粒体P450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评估毒死蜱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比较研究了毒死蜱对斑马鱼、麦穗鱼及太阳鱼的急性毒性,3种鱼肝微粒体P450酶系对毒死蜱的脱硫转化作用及毒死蜱对肝微粒体P450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斑马鱼、麦穗鱼及太阳鱼的96 h-LC50分别为1.94,0.0273,0.0681 mg.L-1。3种鱼肝微粒体P450酶系对毒死蜱代谢的Vm ax/Km值分别为:1.67×104,5.00×104,2.00×104,即代谢能力大小为麦穗鱼>太阳鱼>斑马鱼,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相吻合,从而P450酶系的脱硫转化活性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毒死蜱对3种鱼的毒性差异。试验浓度毒死蜱对3种鱼的P450酶系的影响不显著。
边文杰徐燕李少南朱国念
关键词:毒死蜱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乙草胺对热带爪蟾的早期致畸效应及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评价乙草胺对热带爪蟾Xenopus tropicalis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采用爪蟾胚胎致畸试验(FETAX)测定了乙草胺对爪蟾胚胎发育的致畸效应。结果表明,乙草胺对热带爪蟾胚胎的致畸中浓度(TC50)为有效成分1.20 mg/L,且能引起爪蟾腹部水肿、面部畸形、脊柱弯曲、尾巴弯曲、头部畸形等多种胚胎畸形。乙草胺的致畸指数(TI)为1.88,具有潜在的致畸风险。爪蟾蝌蚪在亚致死浓度的乙草胺中暴露4 d后,微核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乙草胺可导致蝌蚪血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升高,其尾部DNA含量和Olive尾矩两个指标也均显示细胞DNA受到损伤,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对DNA的损伤程度增强。
李贤宾李少南袁丙强朱国念
关键词:乙草胺致畸效应DNA损伤
4种鱼类肝脏细胞色素P450对毒死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的脱硫代谢被引量:2
2011年
以毒死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为供试农药,以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及太阳鱼为供试生物,研究了3种农药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4种鱼肝细胞色素P450对3种农药的脱硫代谢作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对于上述4种鱼的96hLC50分别为1.94、0.171、0.0273、0.0681mg·L-1;对硫磷为2.6、0.0559、1.78、1.02mg·L-1;马拉硫磷为7.07、0.907、6.03、0.172mg·L-1。4种鱼肝脏P450对于毒死蜱代谢的Vmax/Km值分别为1.67×104、2×104、5×104、2×104min-1;对于对硫磷代谢的Vmax/Km值分别为2×104、5×105、1.11×105、1.43×105min-1;对于马拉硫磷的值分别为5×103、5×104、2.5×103、1.67×104min-1。96hLC50值与Vmax/Km值大体呈负相关,其中毒死蜱的相关性较弱,对硫磷及马拉硫磷的相关性较强(R2值分别为0.2181、0.8490、0.5102)。研究结果说明P450在鱼类耐药性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阻碍作用。
边文杰徐燕李少南朱国念
关键词:毒死蜱对硫磷马拉硫磷细胞色素P450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副作用的研究方法被引量:10
2010年
微生物群落在保持土壤肥力和对外界适应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药的广泛应用和农药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负面影响,并且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虽然对其中任何一种方法的使用,均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农药副作用的认识,但是使用少数几种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已能够满足风险评估的最低要求.论文以农药风险评估的"资料要求"为依据,对"资料要求"中涉及的"碳转化"和"氮转化"两种室内试验的特点和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农药管理部门在土壤微生物风险评估中常用的几种模型,并探讨了这些模型与具体试验方法之间的关联.从文中可以看出,对于农药的土壤微生物影响,现已建立起了比较规范化的室内测定方法,目前缺乏的是与风险评估模型相配套的田间试验方法或准则.
李少南
关键词:农药土壤微生物群落副作用
鱼类肝脏微粒体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异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弄清鱼类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s(CYPs)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别,选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篮鳃太阳鱼Leponus macrohirus四种鱼作为受试生物,选用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三种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作为受试药剂,以外源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率为指标,在离体状态下间接测量了杀虫剂活化代谢物的相对生成量.离体试验表明,对于对硫磷,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为: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太阳鱼(p<0.05),最高的麦穗鱼和最低的太阳鱼之间相差10.0倍;对于马拉硫磷和毒死蜱,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均为:剑尾鱼>太阳鱼>斑马鱼、麦穗鱼(p<0.05),最高的剑尾鱼和最低的麦穗鱼之间的分别相差66.9和137倍.毒性测定表明,对于对硫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四种鱼96hLC50之间的最大差别分别是45、18和77倍.对马拉硫磷而言,96hLC50的种间差异特征与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种间差异特征比较吻合,而对于对硫磷和毒死蜱而言,两者之间的吻合度较低.研究证实了肝脏CYP在活化硫代磷酸酯杀虫剂方面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同时也证实仅以活化代谢物的离体生成量这一指标来衡量鱼类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其结论可能会较大幅度地偏离生测结果.尽管如此,本研究证实在所测的鱼类当中,斑马鱼属于CYP活性较低的鱼种,而这一特性很可能是造成斑马鱼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偏低的重要原因.
李少南张莉边文杰顾晓军刘新
关键词:对硫磷马拉硫磷LC5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