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3BSJJ012)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晓强李引乾杨鹏超蒿彩菊张小莺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诱导大熊猫大肠埃希菌对普多沙星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大熊猫源大肠埃希菌对新型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普多沙星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从大熊猫体液分离的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大肠埃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丙沙星、麻保沙星和普多沙星通过体外逐渐递增药物浓度的方法诱导其成为耐药菌株。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诱导耐药菌株的靶位基因gyrA和parC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讨外排泵在体外耐药中的作用。【结果】采用体外浓度递增法可诱导大熊猫大肠埃希菌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环丙沙星最易产生耐药性,其次是麻保沙星,普多沙星相对较慢。普多沙星诱导的耐药菌首先在gyrA基因发生点突变,随着MIC的升高,靶基因突变位点也逐渐增多。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的4株耐药菌的gyrA基因出现Ala 119Glu突变,而该突变在普多沙星所诱导的突变体中未发现。acrB,emrE和mdfA 3种外排泵基因在所有诱导的耐药菌株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特别是在环丙沙星和麻保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普多沙星诱导突变体中的表达。3种受试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均随MIC的升高而增加。【结论】普多沙星引起的大熊猫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主要由靶基因的点突变和外排泵基因的过量表达所导致。
- 刘晓强李芳娥杨鹏超李引乾蒿彩菊
- 关键词:大熊猫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
- 磷霉素对犬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 2015年
- 应用微量稀释法和E-test,测定磷霉素对不同耐药类型的犬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测定磷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表明,磷霉素对大肠杆菌,包括对其他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MDR)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和MBC分别为0.25~4.00 mg/L和0.50~32.00 mg/L。时间-杀菌曲线法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磷霉素浓度的增加,杀菌效应也明显增加,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的特性。本研究为磷霉素临床控制动物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及防控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 刘海侠刘晓强李引乾蒿采菊
- 关键词:磷霉素大肠杆菌MICMBC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陕西境内犬粪肠球菌的敏感性和防突变浓度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粪肠球菌是引起宠物感染的一种重要致病菌,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粪肠球菌感染的一类重要药物。本试验调查研究了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宠物源粪肠球菌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肉汤微量稀释法和判断标准,对2010年—2011年分离自西安及周边宠物医院的127株粪肠球菌进行了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普多沙星等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调查,并测定了3种药物对敏感菌的最小防突变浓度。结果 3种药物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普多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粪肠球菌对恩诺沙星耐药率为38.5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37.01%,对普多沙星耐药率为33.07%,整体耐药率为44.88%。对粪肠球菌的平均防突变浓度(MPC)顺序为普多沙星(2.5μg/mL)<环丙沙星(16μg/mL)<恩诺沙星(39.4μg/mL)。结论试验结果初步揭示了陕西境内宠物源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提示临床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耐药率之间具有关联性。
- 刘晓强李引乾张小莺
- 关键词:粪肠球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防突变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