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作品数:134 被引量:903H指数:18
相关作者:王兰民张学民王谦钟秀梅卢育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46篇建筑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3篇地震
  • 45篇黄土
  • 13篇地震动
  • 12篇电离层
  • 9篇震前
  • 9篇DEMETE...
  • 8篇地震前
  • 8篇遥感
  • 7篇灾害
  • 7篇滑坡
  • 6篇地脉动
  • 6篇三轴试验
  • 6篇荷载
  • 5篇形变
  • 5篇震陷
  • 5篇土力学
  • 5篇汶川地震
  • 5篇饱和黄土
  • 4篇电子密度
  • 4篇动力响应

机构

  • 80篇中国地震局兰...
  • 71篇中国地震局
  • 58篇中国地震局地...
  • 17篇兰州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防灾科技学院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6篇兰州理工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青海省地震局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陕西省地震局

作者

  • 20篇王兰民
  • 18篇张学民
  • 18篇王谦
  • 17篇卢育霞
  • 17篇钟秀梅
  • 15篇吴志坚
  • 14篇申旭辉
  • 14篇石玉成
  • 14篇刘静
  • 13篇刘琨
  • 12篇孙军杰
  • 11篇欧阳新艳
  • 11篇王平
  • 9篇崔月菊
  • 9篇王峻
  • 9篇田文通
  • 9篇赵庶凡
  • 8篇杜建国
  • 7篇王强
  • 7篇钱家栋

传媒

  • 23篇地震工程学报
  • 11篇地震
  • 7篇世界地震工程
  • 7篇西北地震学报
  • 6篇地震工程与工...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 5篇防灾减灾工程...
  • 4篇水文地质工程...
  • 4篇空间科学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地震研究
  • 4篇地震学报
  • 3篇中国地震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电波科学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14篇2018
  • 2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16篇2014
  • 18篇2013
  • 10篇2012
  • 11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1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PS-InSAR技术的丽江断裂2003~2010年形变信息提取与初步分析
<正>DInSAR测量技术由于受大气干扰、DEM误差、以及时空失相干等影响,其精度往往只能达到cm级。所以,DInSAR测量技术一般可以满足地震同震与震后形变监测,但无法满足需要更高精度的、长期观测的活动断层形变监测。永...
洪顺英单新建申旭辉戴娅琼邵叶刘智荣
文献传递
基于物理力学机制的黄土震陷数学估算模型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分析黄土震陷物理力学机制,将影响震陷的主导因素归纳为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土体强度特征)、孔隙比(土体沉降特征)和外部动荷载特性(能量输入特征)等3方面。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应用孔隙比描述震陷系数的定量关系;利用摩尔-库伦破坏准则,提出了考虑动应力和固结应力的应力比概念,用以刻画动载输入对土体结构强度的影响;结合室内动三轴试验数据,给出了孔隙比压缩量与应力比之间的定量统计关系。耦合以上分析结果,建立了基于物理力学机制的求算地震动作用下黄土残余应变(震陷系数)的数学估算模型。
孙军杰王兰民秋仁东王峻
关键词:黄土震陷应力比
多视线向InSAR形变场约束的改则地震滑动分布反演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3种不同视线向LOS(Line Of Sight)的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干涉处理,提取多视线向(Multi-LOS)的同震形变场;结合同震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构建了改则地震双断层破裂模型;利用四叉树采样后的多视线向同震形变场进行约束,通过梯度下降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SDM)与Crust2.0地壳分层模型反演了改则地震的同震滑动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反演的形变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基本介于0±10 cm之间;主震断层的滑动量主要位于断层面2—16 km深部,最大滑动量可达1.34 m,位于断层面6.4 km深处;余震断层滑动量主要位于断层面2—6 km深部,最大滑动量可达0.90 m,位于断层面3.52 km深处;主震断层与余震断层均以正断为主,但主震断层还具有一定的左旋走滑分量,而余震断层的左旋走滑不明显;当剪切模量μ取3.2×1010Pa时,反演获得的主震与余震地震矩M0分别为6.34×1018N·M与1.20×1018N·M,分别相当于矩震级MW6.47与MW5.98。
洪顺英刘智荣申旭辉陈立泽荆凤戴娅琼
关键词:滑动分布反演梯度下降法INSAR
基于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的兰州盆地强地面运动二维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对兰州盆地进行二维强地面运动模拟。假设3个不同的震源深度5、10、20km的同一地震下,以一个5层的二维剖面作为模型,以此来研究地震波传播过程并分析复杂的二维非均质路径效应,以及局部地下速度构造对强地面运动振幅加乘的影响,从而了解路径效应对强地面运动最大峰值位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模拟地震波场结合了有限差分法和伪谱法的优点,弥补了二者的不足,能较好地处理介质不连续面的计算,同时保证了和伪谱法相当的计算精度。通过地震波场模拟可知沉积盆地的强地面运动较基岩相比具有放大效应,震源深度的不同对兰州盆地垂直分量地面最大峰值位移影响较大,在震源深度为5km时最小,为0.06cm;震源深度10km时在水平剖面30~55km范围内峰值位移最大,达到0.14cm;但对水平分量的峰值位移影响较小。
严武建王彦宾石玉成
关键词:兰州盆地波场模拟
基于泊肃叶定律的土体渗透系数估算模型被引量:10
2016年
渗透性影响土体工程地质特性与力学行为,要对渗透系数进行理论估算相当困难。为应用泊肃叶定律建立土体渗透系数的估算模型,引入等效渗透管径概念并推导其关系式,利用针对性渗透试验对模型合理性与适用性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土体内部渗透通道可借助等效性原理给予等效细管化;等效渗透管径的关系式,能够考虑土体密实度、结合水含量和颗粒级配、排布方式、几何形状等;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较为一致,在误差控制方面表现良好。基于泊肃叶定律的土体渗透系数估算模型,各关键参量具有相对严格的物理背景,物理含义较为明确;可能适用的土体粒径范围为0.002~0.500 mm,大致覆盖上至中砂粒、下至粗粘粒包含的区间。
孙军杰田文通刘琨冯敏杰李娜
关键词:土力学土体渗透性
黄土地区含可液化层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震害调查表明,地震诱发含液化土层边坡滑移失稳的灾害案例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近年来,地震液化滑坡研究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这类滑坡的失稳机理一直是岩土地震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其地震动力响应的再现是厘清该...
杨博
关键词:边坡滑移黄土地区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
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浅析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在分析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5.7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特征、震害分布基础上,结合区域第四纪地层分布成因特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对三维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断层地貌解译分析,认为此次5.7级地震是北西向永宁断裂正断为主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在影像上线性延伸,断层崖发育,其晚第四纪活动性对建立区域新构造变形模式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胡朝忠杨攀新熊仁伟
关键词:地震构造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震害分布
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研究和震陷灾害区划
2013年
震陷属于典型黄土地震灾害。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所取的黄土原状样进行动三轴试验,并对比分析其他典型黄土地区试验结果,获得了甘南地区黄土残余应变特征。结合当地钻孔勘查和高密度的地脉动测试,得到了该区黄土覆盖层厚度。基于震陷试验和覆盖层分布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插值和空间分析功能对合作市进行了两种超越概率下的四级震陷灾害区划。
吴志坚张泽忠王平曾立峰
关键词:震陷小区划
天水市岩土体剪切波速与埋深的变化关系被引量:9
2014年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天水市1 294组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数据。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值随深度或风化程度不同均具有较大的变化区间;任一类型岩土体的剪切波速分布呈现出正态分布特征,其峰值区间和优势区间可以很好地反映岩土体的物理性状;松散堆积类岩土体(如:粉土、粉质粘土、卵石和圆砾等)的剪切波速与深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二次函数和幂函数表达;同一类型成岩体(如:泥岩、砂岩和砾岩等)的剪切波速变化主要受岩体的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影响,与深度的相关性较小。
王强王兰民吴志坚王平
关键词:岩土体剪切波速埋深
饱和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研究饱和黄土的动力非线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选取黄土高原的不同场地,在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拟合计算的方法得到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研究不同地区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变化特征,分析饱和黄土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区域差异性,探讨饱和黄土与原状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差别,并研究物性指标对饱和黄土动力特性拟合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符合Hardin-Drnevich模型。区域分布特征对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影响较小,对阻尼比影响显著。相比于原状黄土,饱和黄土的动剪切模量比均明显减小,由于区域分布导致的动剪切模量比离散性减小;而相同地区饱和黄土的阻尼比较原状黄土的阻尼比显著增大,且受黄土结构性差异的影响明显。初始孔隙比对饱和黄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较大,而黏粒含量增加导致的结构性变化是造成饱和黄土最大剪应力幅值和最大阻尼比变化的主要原因。
王谦马金莲马海萍王峻王兰民高中南钟秀梅
关键词:土力学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动三轴试验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