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L-SW-319-01)

作品数:5 被引量:91H指数:5
相关作者:邵怀勇仙巍周万村杨武年李爱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2篇三峡库区
  • 2篇库区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遥感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平衡状态
  • 1篇坡度
  • 1篇重点流域
  • 1篇岷江上游
  • 1篇空间格局研究
  • 1篇覆被变化
  • 1篇不同坡度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上游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5篇仙巍
  • 5篇邵怀勇
  • 4篇周万村
  • 3篇杨武年
  • 1篇马泽忠
  • 1篇李爱农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不同坡度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被引量:5
2008年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DEM和GRID模型研究了重庆开县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研究区不同坡度带的土地利用格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随坡度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坡度带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耕地在各坡度带上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林地和草地的地位逐渐增强,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针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现状,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规划的优化方向。
邵怀勇仙巍杨武年周万村
关键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
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库区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研究——以开县为例被引量:5
2007年
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运用建立的模型以及LUCC的幅度、区域差异模型,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了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开县LUCC的过程。
邵怀勇仙巍周万村杨武年
关键词:三峡库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1∶5万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年和2000年TM图像为信息源,分1955—1972年、1972—1986年和1986—2000年三个时段,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0.60%,目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江中下游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13%和0.54%;后者草地面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16.89%、-8.27%、-3.70%。前者耕地面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变幅分别为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持续增加,前者三个时段增幅分别为1.85%、1.02%和10.34%,后者则为7.27%、5.16%和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用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邵怀勇仙巍杨武年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岷江上游长江上游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的分形结构模型研究被引量:20
2004年
运用分形理论对四川省汶川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计算,并讨论了各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性质。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是一种随机分形结构;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越大,其形态越复杂,反之越简单。SI(稳定性指数)>0,表示景观在其形态复杂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性,SI越大,该景观形态越稳定;反之亦然。SI<0,表示景观在其形态简单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性,SI越小,该景观形态越稳定;反之亦然。景观类型的分维值随时间变化而增大,该景观的形态变得复杂,反之,该景观形态变得规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的分维值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镶嵌体景观格局的一种综合性的定量指标。
邵怀勇仙巍马泽忠李爱农周万村
关键词:土地利用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研究被引量:56
2005年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利用1972年M SS遥感影像、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在总结了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等模型,并指出唯有将这些模型综合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利用上述模型以及LUCC的幅度、区域差异模型,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了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14个县市区LUCC的过程。
仙巍邵怀勇周万村
关键词:平衡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