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8ZD125)

作品数:38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美兰刘宝霞穆涌曹嫄刘曼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8篇汉语
  • 14篇用词
  • 13篇常用词
  • 8篇动词
  • 6篇语义
  • 5篇兴替
  • 4篇语义演变
  • 4篇明清
  • 4篇汉语常用词
  • 4篇词汇
  • 3篇异文
  • 3篇游记
  • 3篇粤语
  • 3篇西游记
  • 3篇近代汉语
  • 3篇鼓词
  • 3篇《西游记》
  • 2篇兄弟
  • 2篇语词
  • 2篇语料

机构

  • 30篇清华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张美兰
  • 4篇刘宝霞
  • 3篇周滢照
  • 2篇曾昭聪
  • 2篇穆涌
  • 2篇颜玉君
  • 2篇庄卉洁
  • 2篇曹嫄
  • 2篇刘曼
  • 1篇张雁
  • 1篇孙清忠
  • 1篇李菲

传媒

  • 6篇合肥师范学院...
  • 3篇中国语文
  • 3篇国际汉语学报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语文研究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语言研究
  • 2篇海外华文教育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殷都学刊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语言学论丛
  • 1篇阅江学刊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 1篇励耘语言学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明初汉语常用词新旧质素的兴替变化——以《训世评话》为中心被引量:4
2013年
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阶段。除产生了一批具有元明时期个性特征的词语外,在汉语常用词方面,成批地出现了在历时更替过程中具有主导词地位的词。《训世评话》文白对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明初常用词新旧质素的兴替概貌。选取其中九组词,通过共时描写和历时对比,进一步揭示每组词的兴替变化及其在元明的主导词地位。
张美兰
关键词:元明《训世评话》常用词
“波逃” “相宜”考源
2013年
本文从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角度讨论敦煌变文词语'波逃''相宜'的词源。'波逃'是同义复合词,'波'与'播'同源通假,非'逋'之假借。'相宜'从表示言语内容演变为表示言语行为,可能是'相可'的同义替换形式,'相'非'商'之同音通用字。
张雁
关键词:词源敦煌变文近代汉语
从“舂捣”义动词的更替频度看中古汉译佛典的文献价值
2017年
本文借助中古时期的本土文献与汉译佛典文献,以常用动词“舂”“捣”为个案,比较中古汉语汉译佛典及同期本土文献中常用词的更替频度,证明汉译佛经中常用词的更替频度大于本土文献,汉译佛经比本土文献更能清晰地反映出常用词的更替面貌,具有较及时的敏感性、较强的口语性、较鲜明的时代性、较连贯的继承性。进一步强调汉译佛典对研究中古汉语词汇史的语料价值。
战浩
关键词:汉译佛典语料价值
反复问句结构的历时演变与南北类型关联制约——以《官话指南》及其沪语粤语改写本为例被引量:3
2018年
明清以来反复问句主要形式"VP-Neg-VP"在官话中占主导地位,而上古直至元代常用的"VP-Neg"句式却是粤语、沪语的主要表达式。随着元明以来"VP-Neg(否定词)"式中否定词的不断虚化,衍化出"麽"字是非问,这种现象在官话与沪语粤语翻译文本中体现出是非问与反复问之间的关联衍生与地域分布层次。除受共同语影响及地域特征外,粤语主要体现在句式的新旧历时替换,沪语还存在周边方言"阿VP"句式的借入渗透。
张美兰
关键词:粤语反复问句历史层次
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与个性化语料选用被引量:3
2017年
语料对历时词汇研究关系重大。在汉语常用词演变个案研究过程中,在运用常规性研究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每个(组)词的个性化特点,选择带有个性研究的语料。应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材料特点、词汇语义演变特点,增设一般语料库基础外的特色语料,使个案研究更有针对性,解释更有说服力。
张美兰
关键词:常用词
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
2023年
在汉语词汇史上,表“稠密”义的主导词为“稠”“密”,表“稀疏”义的主导词为“稀”“疏”,它们均在上古汉语中已见。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稠”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西的区域。“密”呈现出不连续分布状态,它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但在秦岭—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的区域也有分布。“疏”“朗”等在东南部省份中错综复杂地分布,其余基本都是“稀”的地盘。汉语“稠密”“稀疏”义词的语义演变中有一些有规律的语义演变模式,如从“密度域”到“频度域”,从“密度域”到“浓度域”,从“密度域”到“情感域”,从“厚度域”到“密度域”。
汤传扬
关键词:语义演变
汉语常用词历时演变的新视角——以版本异文为视角被引量:5
2013年
同义异文是汉语常用词历时研究重要的旁证资料,本文分析了"文言与白话语体异文、注疏体注文、原本与改写本或引征异文)、同一文献不同时代不同文本异文、同一文献同一时期不同文本异文"等诸种形式的同义异文,认为不同时代的这类素材扩展了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新视角,帮助我们厘清了词汇新旧历时替换的线索,值得充分重视。
张美兰
关键词:常用词异文
明清时期“理睬”义动词的历时演变和地域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动词"理"、"采"开始表示"理睬"义的时代不同,明代开始展开竞争。本文根据明清白话文献描写了"理"、"采"词汇运用的消长动态情况,结合当今汉语方言,讨论了它们的地域分布特点。
刘宝霞
“拐(柺)”的语义演变及其所在两个语义场词汇的历时替换被引量:1
2013年
名词"拐"从本义到"拐杖"义、"跛行,瘸"义的语义演变,考察了这两个语义场中"拐"与其他成员的替换消长情况两种语义演变分别涉及泛化、隐喻、转喻等机制,"拐杖"义语义场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复音化的趋势,"跛行,瘸"义语义场成员的差异体现了典型性的影响。
刘曼
关键词:语义演变拐杖跛行
从《清文指要》满汉文本用词的变化看满文特征的消失被引量:15
2016年
本文利用满汉合璧《清文指要》(百章)以及相关汉文译本共8种材料的对比,选取其部分虚词为对象,探讨《清文指要》(百章)汉文译本对译过程中满文虚词形态特点脱落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透露了不同时期满语与汉语接触、融合、最终被汉语代替以致衰落的历程,也反映出共同语基础方言地位会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而改变的情况,还提醒我们汉语史研究过程中需要挖掘整理这样的新语料。
张美兰綦晋
关键词:虚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