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新疆巴楚-伽师6.8级地震应急工作专项计划”项目

作品数:13 被引量:166H指数:12
相关作者:徐锡伟杨晓平冉勇康韩竹军宋方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新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南天山
  • 6篇柯坪塔格
  • 5篇第四纪
  • 5篇晚第四纪
  • 5篇西南天山
  • 4篇地震
  • 4篇推覆
  • 3篇地壳
  • 3篇地壳缩短
  • 2篇东段
  • 2篇新疆南天山
  • 2篇推覆体
  • 2篇逆冲
  • 2篇伽师地震
  • 2篇古地震
  • 2篇发震
  • 2篇发震构造
  • 2篇巴楚-伽师地...
  • 1篇断层
  • 1篇断层陡坎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
  • 5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徐锡伟
  • 6篇冉勇康
  • 6篇杨晓平
  • 5篇沈军
  • 5篇宋方敏
  • 5篇韩竹军
  • 4篇程建武
  • 4篇吴传勇
  • 4篇陈建波
  • 4篇闵伟
  • 4篇陈立春
  • 3篇宋正娜
  • 3篇王翠
  • 3篇向志勇
  • 3篇李军
  • 2篇谢天
  • 1篇张先康
  • 1篇张兰凤
  • 1篇陈桂华
  • 1篇曾宪伟

传媒

  • 12篇地震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体前缘断裂活动性质及速率被引量:13
2007年
柯坪塔格推覆体位于天山西南麓,由多排NEE—EW向的褶皱-逆断裂带组成。文中介绍了皮羌—巴楚磷矿以西3排褶皱-逆断裂带前缘断裂的活动性质及速率。新获资料表明,各排褶皱-逆断裂带前缘皆由多条断裂构成,都具典型的逆断层性质。其中最新活动断裂位于褶皱-逆断裂带的最前缘,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它们切割冲沟T0、T1、T2、T3阶地堆积,形成不同高度的断层陡坎。根据陡坎剖面测量和年龄样品测试,求得T0面形成以来断裂的垂直位移量、位移速率、地壳缩短量和缩短速率分别是0.9~1.1m、0.53~0.65mm/a、1.93~2.56m和1.14~1.52mm/a;T1面形成以来分别是1.4~1.8m、0.36~0.46mm/a、3.00~3.86m和0.77~0.99mm/a;T2面形成以来分别是2.1~3m、0.31~0.45mm/a、4.50~6.98m和0.67~1.04mm/a;T3面形成以来分别是3.4~4.2m、0.28~0.35mm/a、7.29~9.22m和0.61~0.77mm/a。根据T0面形成以来的缩短量和缩短速率,计算柯坪塔格推覆体约1.7ka以来总的地壳缩短量是9.65~12.80m,缩短速率5.68~7.53mm/a。
宋方敏闵伟韩竹军徐锡伟
关键词:柯坪塔格地壳缩短
柯坪塔格推覆体的新生代变形与扩展被引量:18
2006年
柯坪塔格推覆体位于天山西南麓。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天山晚古生代褶皱和断裂构造重新复活隆起,并向南北两侧推挤,在前陆盆地中渐进式地形成多排褶皱-逆断裂带。文中讨论了皮羌近SN向断裂带以西推覆体的新生代变形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推覆体的新生代变形为波浪式差异性隆起。从天山南侧到塔里木盆地方向,构成推覆体的各排褶皱-逆断裂带的形成顺序有先后之分,早期形成的靠近天山,晚期形成的靠近塔里木盆地,反映推覆体在形成过程中由北向南的扩展,其扩展距离最大约76km。除此之外,各排褶皱-逆断裂带前缘都由多条断裂组成,它们与褶皱伴生,具有不同的形成和新活动时代。早期形成的断裂靠近山地一侧,晚期形成的断裂靠近盆地一侧,反映褶皱-逆断裂带单排前缘断裂也具有由北向南扩展的性质,其扩展距离为100—500m。最后,对推覆体扩展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宋方敏闵伟韩竹军徐锡伟
关键词:柯坪塔格推覆体
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古地震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柯坪塔格断裂位于西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最前缘,以皮羌断裂为界分成东西两段。在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开挖了6个规模较大的探槽,6个探槽都揭露出断层,但其中3个探槽的古地震事件不清晰,另外3个探槽有古地震遗迹。通过分析研究,共确定了全新世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于距今约12ka,第2次事件发生于距今约8.6ka,第3次事件大致发生于距今约5ka,第4次事件发生于距今(1.73±0.15)ka以来,很可能是1961年西克尔6.8级地震。这4次古地震事件具有约3—5ka的准周期重复特征。天山南麓有5—6排推覆体,每排推覆体的前缘都发育活动逆断裂,它们向下收敛于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因此,天山南麓的地震破裂非常复杂,这4次古地震事件的震级、发震构造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闵伟宋方敏韩竹军徐锡伟
关键词:古地震西南天山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构造柯坪塔格山前逆断裂东段晚第四纪的古地震被引量:14
2006年
柯坪推覆构造系是西南天山前陆推覆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试图通过对柯坪推覆构造区的影像解译和野外观察、断错地貌的实测和探槽开挖,探讨柯坪塔格山前断裂东段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震活动。在三岔口以西的五道班一三间房一带和三岔口以东的大山口道班一带,除现代洪积扇外,明显可见2期保存较完整的洪积扇被断错。五道班一三间房地段的3个探槽揭露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该破裂段发生的4次事件,其参考年代为:距今22、14、6.5和4.4ka;重复间隔时间约为:8、7和2ka左右。间隔时间长的事件垂直位移量约1—1.2m,缩短量约1.3—1.4m;间隔时间短的事件,垂直位移量0.20—0.30m,缩短量0.6—0.7m。大山口道班段探槽揭露出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2次事件,分别发生在稍早于距今13ka和稍晚于距今6ka。重复间隔时间约7ka。同震垂直位移量约50cm,缩短量130cm左右。
冉勇康杨晓平程建武徐锡伟陈立春
关键词:柯坪塔格晚第四纪古地震
西南天山柯坪塔格前缘断裂带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12
2006年
柯坪塔格前缘断裂东段是柯坪推覆构造系前缘的一条活动断裂,野外调查获得了其晚第四纪错断洪积扇、冲沟阶地面的证据,实测了变形地貌面上的断层陡坎,分析了断层的形变量,通过采样测年估算了断层的缩短速率。由7个观测点的断层陡坎剖面测量,计算了观测点处断层的水平缩短速率,结果表明,断裂弧顶部位的五道班、三间房以西及其大山口道班附近,断层错断了I级和Ⅱ级洪积扇(阶地)。断层在这些地点最新活动强烈,水平缩短平均速率全新世以来为0.35~0.44mm/a。更新世晚期末以来为0.16~0.30mm/a,而在非弧顶部位的巴楚磷矿、三岔口以北及大山口北断层只错断了更新世晚期Ⅲ级洪积扇,且水平缩短速率较小,断层水平缩短平均速率更新世晚期以来为0.05~0.07mm/a。
程建武冉勇康杨晓平徐锡伟
关键词:柯坪塔格逆冲断裂晚第四纪断层陡坎
库车坳陷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被引量:28
2006年
简要介绍了南天山山前库车坳陷的主要活动逆断裂-背斜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样式、最新活动证据等资料。平面上库车坳陷呈一“眼”状,由南北两大背斜带构成。北部靠近南天山为一套向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逆断裂-背斜带为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南部靠近塔里木盆地的是一套向北逆冲的逆断裂-背斜系统,最新活动的主要是秋里塔格逆断层-背斜带及其以南的亚肯背斜等新背斜;南北两大背斜系统夹持着拜城盆地。坳陷区北部的喀桑托开断裂与坳陷区南部的秋里塔格断裂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前者长逾60km,后者长近200km,沿这两条断裂带均发现了清楚的断裂露头和古地震形变带。此外,在秋里塔格背斜带以南发育了更新的、规模较小的背斜,表明库车坳陷区的褶皱作用继续向盆地方向扩展。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显示,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褶皱作用均受盖层与基底之间的滑脱断层控制,属于山前的薄皮构造。滑脱面的深度可达10km左右。这是库车坳陷主要的发震层。
沈军吴传勇李军向志勇陈建波谢天宋正娜王翠
新疆南天山库车坳陷晚第四纪以来地壳缩短速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库车坳陷是南天山中段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的地区,发育4排近EW向展布的逆断裂-背斜带。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及前人资料分析,认为该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变形主要集中于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和最南缘的亚肯逆断裂-背斜带之上,而且不同构造带之间的变形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作者利用全站仪(totalstation)对上述构造带的变形地貌进行了精确测量,并结合年代学分析,得到喀桑托开逆断裂一背斜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0—2.0mm/a,秋里塔格逆断裂一背斜带的地壳缩短速率为2.5—3.0mm/a,亚肯盲逆断裂一背斜的地壳缩短速率为1.5—2.0mm/a。晚第四纪以来,库车坳陷SN向总的地壳缩短速率不<5.0—7.0mm/a。
吴传勇沈军陈建波李军向志勇谢天宋正娜王翠
关键词:晚第四纪地壳缩短南天山
柯坪塔格推覆系活动构造的ETM影像特征与解译被引量:12
2006年
柯坪塔格推覆系所在的区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强烈,关于推覆系的活动构造和(古)地震复发规律亟需具体的基础资料和深入的认识。为此,对挑选的12景Landsat-7ETM影像进行了活动构造专题数字图像处理,并得到推覆系区域范围30m分辨率的ETM3-2-1波段、ETM7-4-3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和野外工作区范围15m分辨率的ETM3-2-1-8波段、ETM7-4-3-8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各2幅。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推覆系活动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地层标志、线性影像标志和水系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采用2种影像在同一软件平台的不同图层同时对比解译的方法进行了1/50万区域范围活动构造宏观解译和1/5万局部地点活动构造详细解译。经野外科考工作证实,所采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手段、结果和解译方法是有效的。
陈立春陈桂华陈立泽冉勇康杨晓平
新疆南天山库车坳陷区东秋里塔格断褶带构造特征及新活动性被引量:6
2008年
库车坳陷是南天山中段新构造运动异常强烈的地区,内部发育有四排近EW向展布的逆断裂.背斜带,由南天山山前向塔里木方向依次为:山麓逆断裂-背斜带;喀桑托开逆断裂.背斜带;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和亚肯盲逆断裂.背斜带.东秋里塔格背斜属秋里塔格逆断裂-背斜带东段部分,其构造运动尤为强烈.研究表明:东秋里塔格背斜是浅部滑脱面与其南翼逆冲断层共同形成的断层传播.滑脱混生褶皱,背斜南翼的浅层逆冲断层和深层的断坡构造是重要孕震场所.东秋里塔格浅部背斜核部的背冲式断裂和北翼的膝折属于派生的次级构造,断裂的规模、错动量有限.东秋里塔格背斜南翼逆断层最新活动错断Ⅱ级阶地砾石层,其活动年代至少为全新世早期,这次错动在地表留有3~4km长的古地震破裂形迹,说明断裂具粘滑运动特征.
陈建波沈军向志勇李军吴传勇赵欣曾宪伟
关键词:南天山晚第四纪
南天山地区巴楚-伽师地震(M_S6.8)发震构造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新生代期间强烈而持久的再生造山作用,在天山地区形成了大量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引起地壳强烈缩短,穿插有NW向“类转换断层”,显示出天山地区近NS向不均匀的构造挤压作用;区域上地震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断裂-褶皱带或盲逆断层,其次为NW向“类转换断层”。巴楚-伽师地震区位于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以南,NE向跨越极震区、长约50km的深地震反射探测表明,1997年伽师强震群的发震构造推测为NW向隐伏“类转换断层”,2003年巴楚-伽师地震(MS6·8)的发震构造为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系南缘尚未出露地表的近EW向盲逆断层系。
徐锡伟张先康冉勇康崔效锋马文涛沈军杨晓平韩竹军宋方敏张兰凤
关键词:巴楚-伽师地震发震构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