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B-a201101026)

作品数:19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张舒予肖婉赵丽白倩王念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开放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视觉
  • 8篇视觉文化
  • 7篇课程
  • 5篇媒介素养
  • 4篇文化
  • 4篇媒介
  • 3篇知识
  • 3篇教育
  • 3篇教学
  • 3篇共同体
  • 2篇新媒体
  • 2篇信息素养
  • 2篇学习共同体
  • 2篇视觉素养
  • 2篇视觉文化与媒...
  • 2篇文化课
  • 2篇文化课程
  • 2篇媒体
  • 2篇共享
  • 1篇代课

机构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苏开放大学
  • 1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17篇张舒予
  • 5篇肖婉
  • 3篇赵丽
  • 2篇王念春
  • 2篇白倩
  • 1篇周灵
  • 1篇邓红影
  • 1篇刘和海
  • 1篇王颖
  • 1篇鲍莹莹

传媒

  • 9篇现代远距离教...
  • 3篇高等理科教育
  • 2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开放教育研究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江苏开放大学...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以“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参与式教学通过促进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性,丰富学习活动的层次性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升知识传递的双向性及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换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教师开展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体,学生通过个体体验参与、小组互动参与和共同体实践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媒介体验、媒介解读和媒介应用活动,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参与式教学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得到实现。
张沿沿张舒予
关键词: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参与式教学
视觉文化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是一个由导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团队在多元目标引导下,在和谐的环境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研实践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协同创新的研究型人才和各具特长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了视觉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反思探析视觉文化人才培养的特色,蕴含着可供挖掘的研究生培养的普适性价值。
肖婉张舒予
关键词: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
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及发展路径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稳固的学习共同体。十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体现了该研究方向在教育技术学科领域中的特色。由于研究方向的综合性与跨学科性,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在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特色上总结视觉文化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的形成策略,是一种对已有成果有效的反思,并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赵丽
新媒体环境下人类“观看”行为透析被引量:1
2015年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类的"观看"行为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观看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观看的环境趋向于符号化、观看的方式越来越技术化,观看者之间也呈现出更强的互动性。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媒体环境是以信息的形式、内容、传播以及观者主体间的关系为载体影响人类的"观看"行为的。由于新媒体环境对人类的"观看"行为产生既有冲击、又有迎合的影响,人类"观看"行为的结果呈现出正反两面性效应。深刻剖析新媒体环境下人类"观看"行为的新特征、媒介动因与正反效应,能为新媒体时代下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力参考。
肖婉张舒予
关键词:新媒体观看视觉视觉文化
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以小组共同创作作品的形式开展协作学习,将实践创作与协作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发挥实践参与和深度合作的双重作用,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建构,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创新知识产品的形成。文章在阐述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典型实践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的特征,并剖析了其对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意义。
肖婉张舒予
关键词:知识建构
“后现代课程观”的反思与新解被引量:9
2015年
现有后现代课程观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目标向过程的转向、多尔课程观的实践价值及在课程要素中的体现。分析当下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课程的影响,对反思的再反思以及学习理论的发展,展开对后现代课程观的反思,从基于课程开发过程的维度转向基于课程传播方式的维度,试图提出后现代课程观的新解,即新的学习方式,如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新的学习环境变革,如在线课程的来袭等;新的文化危机,如对"课程消费文化"的抵御等。
赵丽张舒予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课程开发
论视觉文化专题学习网站的组织记忆机制转变与价值实现
2013年
组织记忆是网络时代专题学习网站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当下专题学习网站的组织记忆机制存在着静态预设过多,动态生成零散的问题,视觉文化专题学习网站在设计改进中注意实现从静态预设到动态生成的组织记忆机制转变,促进学习者和网站与知识之间的有效动态交互关系的形成,实现生态化组织记忆机制。这种机制转变的价值主要在于实现了知识的去中心化,唤醒了学习者的主体性;生成了生态化知识组织,激发了学习者的创新思维;推动了从共享到共生的知识建构,促进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邓红影张舒予
关键词:专题学习网站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的视角: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叙事策略探究被引量:5
2015年
电视视觉文化的盛行,使影像叙事成为社会叙事格局的重要方式。影像叙事研究不仅为影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而且推动了影视故事化潮流的发展与盛行。在远程教育领域,作为视觉文化艺术范畴的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面临着使用率低的尴尬境遇,除了课程画面形式的问题外,课程内容叙事方式存在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课题借鉴视觉影像叙事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从三方面着手,探讨人文社科类网络视频课程建设中对叙事策略的应用:叙事视角方面,深入调研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不同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方面,彰显人文关怀,精心设置冲突悬念与节奏;叙事时空方面,铸造网络课程精品,编排变化多端的时空场景,并对叙事技巧的过度使用可能产生的不良效果作出警示。
王念春张舒予
关键词:视觉文化叙事策略
“互联网+”时代众传知识创生路径探析——以“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为例
2017年
众传知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知识形态,具有"自由分享、群体创造、人人为师"的理念。文章通过对众传知识内涵的解析、对众传知识创生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以视觉文化课程为例,构建众传知识的创生路径:"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个体分享和共同体协商;作品创作实现人人为师、创生众传知识;移动平台建设推荐分享众传知识、促进知识形态循环迭代。
白倩刘和海张舒予
媒介融合语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创新被引量:6
2015年
多种媒介融合的进程赋予媒介素养教育新的内涵,推进了当前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要求媒介素养教育应当融合信息素养教育与视觉素养教育。将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视觉素养结合起来,建构VMIL的新概念并开展相应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可能性,也具有必要性。时代需要具备多元媒介素养的人才,VMIL的融合培养探索正是媒介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创新。
周灵张舒予
关键词:媒介融合媒介素养视觉素养信息素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