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3-01)
- 作品数:23 被引量:453H指数:14
- 相关作者:杨德刚张小雷汪菲杜宏茹王长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 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效应被引量:18
- 2011年
- 对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时空演化及其空间效应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的资源型产业在新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从空间过程看,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规模、发展速度和布局变化与城市空间扩展在时序上具有一致性,工业用地和工业区的拓展促进了乌鲁木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从空间效应的指向性看,资源型产业主要是沿交通线布局然后向外延伸,呈轴向扩展模式,形成"指状"或"锯齿状"空间结构形态;从空间尺度看,资源型产业对乌鲁木齐城镇扩展方向的影响主要以近郊扩展为主,对于较远的县市集聚大于扩散;资源型产业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体现在乌鲁木齐城市形态的演变以及与周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方面。
- 董雯邓锋杨宇
- 关键词:绿洲城镇资源型产业城市空间扩展乌鲁木齐
- 近30a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被引量:41
- 2012年
- 以新疆为例,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78—2009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并以经济增长和土地非农化演进为主要特征,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及其分量指标则呈现出各自的变化特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是生态环境状态指数、生态环境响应指数的格兰杰原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和生态环境响应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预测期内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响应趋于低水平的稳定状态,现行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环保投资水平还没有起到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作用。从长期预测来看,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解释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更应理性看待以城市化发展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 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汪菲
-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
- 三工河流域农户灌溉效率及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2年
- 通过三工河流域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基于DEA方法,从作物类型和地域空间两方面评价了农户灌溉效率,利用Tobit模型探讨了农户灌溉效率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对灌溉效率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作物类型的灌溉效率不同,平均灌溉效率的大小依次为棉花(0.95)>葡萄(0.89)>葵花(0.88)>打瓜葫芦(0.80)>玉米(0.78)>小麦(0.72)。②不同地域空间的灌溉效率具有差异,同种作物的平均灌溉效率在兵团与地方间差异显著,兵团略大于地方;上、中、下游进行比较,上游与中下游作物平均灌溉效率差异显著,下游>中游>上游。③灌溉方式、作物类型、收入、灌水量、水价、灌溉管理、技术培训对灌溉效率影响显著。其中灌溉量与灌溉效率呈负相关;灌溉方式、灌溉管理规范程度、水价、技术培训、收入与灌溉效率呈正相关;灌溉效率随种植作物类型和区域不同存在显著变化。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灌溉效率的政策建议。
- 陈大波张新焕杨德刚肖艳秋杨帆夏文进
- 关键词:农户灌溉效率影响因素三工河流域
- 新疆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和谐度及时空分异被引量:13
- 2014年
- 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和城市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土地利用综合分值和城市发展综合分值,再通过协调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三个指数衡量两者和谐关系。研究发现:在研究阶段内,新疆18个绿洲城市协调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三项指标总体呈现递减态势,城市系统的同步性、适用性、有序性处于下降阶段,城市系统和谐度较弱,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的矛盾正不断加剧,其复杂关系在很长时间将是新疆城市面临重要难题。城市系统和谐程度时空分异客观存在,北疆城市和谐性整体增强,南疆和东疆城市整体减弱,其中北疆上升2.62%,南疆、东疆分别下降51.67%和56.13%。
- 李松张小雷李寿山杜宏茹
-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化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 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禀赋是支撑区域人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新疆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新疆15个地区(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以中国西部地区为参照区,新疆2000—2005年处于人口非常富余、经济超载阶段;2006—2010年是人口、经济双重非常富余阶段。(2)与西部12省(市、区)相比,能源资源是新疆的优势资源,水资源是制约新疆人口、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3)以新疆为参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拉玛依市,超载最严重的是喀什地区;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最严重的是吐鲁番地区,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超载、富余状态将15个地区(州、市)归为4类资源承载力匹配区。
- 汪菲杨德刚王长建夏文进杨帆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被引量:33
- 2012年
- 以新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熵值法分析原理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了量化分析以及指标客观赋权,并得出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综合得分值.结果表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县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较低,且出现了下降趋势,而且空间差异显著.影响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变化的动力因子是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的双重不合理,并对水资源承载力产生较强的制动效应,用水效益的缓慢提升和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的减少,也影响着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提升和流域可持续管理,建议加强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和高效用水灌溉技术,优化流域内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完善流域管理法规、法律条例,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建设统一管理模式,建立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机制.
- 王长建张小雷杜宏茹汪菲
- 关键词:水资源
- 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及其内部差异演化和机理分析②被引量:25
- 2014年
-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熵模型、GIS技术、变异系数、改进的锡尔系数分解等方法,对1980-2011年新疆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内部差异演化及其机理做出定量化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相比全国和西部12省市区,新疆的经济均量水平较低,增量和效益拉动较强;2011年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在均量、增量及效益分量中呈现出各自的空间分异特点;自1980年以来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不断北移,极化中心基本显现。(2)以变异系数测度的县域经济极化态势呈波动减小特征,且差异大致可以分为4期扩张期和4期收缩期;扩大区域差异贡献率大的因子逐渐从增量和均量转化为增量和效益,资源开发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3)从贡献率的变动趋势上看,南疆内部差异和县域内部差异对新疆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影响较显著;南疆内部、北疆内部个别年份、县市各自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均同新疆的经济总体差异变化规律一致,南北疆之间和县市间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小,变化振幅亦最小。
- 汪菲杨德刚张新焕王长建
- 关键词:县域经济差异锡尔系数
- 干旱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以新疆为例,讨论干旱区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并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2000年之后呈快速增大趋势.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两者未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预测方差分解表明经济增长对提升城市化综合水平的贡献作用越来越低;预测期内经济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也将随之不断增大.应不断增加环保投资的比重、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减缓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压力.
- 王长建汪菲张小雷杜宏茹
- 关键词:经济增长城市化生态环境压力
- 基于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天山北坡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某一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于这一区域的自然资源及经济资源禀赋条件,特定区域人口和经济的双重合理布局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天山北坡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天山北坡各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①以新疆为参照区,近10 a来天山北坡处于人口非常富余、经济超载或严重超载阶段。②与全疆相比,水资源是天山北坡的优势资源,土地资源是制约天山北坡人口、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③以天山北坡为参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拉玛依市,超载最严重的是博乐市;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最严重的是克拉玛依市,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奇台县。④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的超载或富余状态,将天山北坡各县市归为4类资源承载力匹配区。
- 汪菲杨德刚王长建张豫芳唐宏尹晶晶
- 关键词:人口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天山北坡
- 新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被引量:16
- 2012年
-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本文运用岭回归分析1995-2008年新疆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和对策,推动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结果表明: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人口增长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技术进步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碳排放,但影响甚微;②新疆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③研究期间,新疆的主导产业均为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为主的重工业,但其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却有较大提升,导致对能源的消耗急剧增加。未来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疆应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的改进,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 霍金炜杨德刚唐宏
- 关键词:碳排放产业结构低碳产业STIRPA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