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50033)

作品数:21 被引量:76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天武陈繁张小明李睿王丽英更多>>
相关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成像
  • 10篇磁共振
  • 9篇肝硬化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纤维化
  • 7篇静脉
  • 7篇肝纤维化
  • 6篇门静脉
  • 4篇扩散
  • 4篇加权成像
  • 3篇细胞
  • 3篇扩散加权
  • 3篇扩散加权成像
  • 3篇肝细胞
  • 2篇胆管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乙肝
  • 2篇射频

机构

  • 21篇川北医学院附...
  • 3篇南充市中心医...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2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绵阳市第三人...
  • 1篇绵阳市中心医...
  • 1篇内江市第二人...
  • 1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四川石油管理...
  • 1篇南充市中医医...

作者

  • 21篇陈天武
  • 5篇陈繁
  • 4篇王丽英
  • 4篇李睿
  • 4篇张小明
  • 3篇王丹
  • 3篇敬宗林
  • 3篇杨振峰
  • 3篇陈艳丽
  • 2篇李春平
  • 2篇任勇军
  • 2篇周丽
  • 2篇赵琼惠
  • 2篇李洁
  • 2篇吴兰
  • 2篇蒋宇
  • 1篇陈晓丽
  • 1篇周海鹰
  • 1篇王丹
  • 1篇翟昭华

传媒

  • 8篇西部医学
  • 5篇国际医学放射...
  • 4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8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基于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的新模型预测乙肝肝硬化继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OVB)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210例连续性乙肝肝硬化病人的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将病人分为训练集(147例)和验证集(63例)。2年随访期内,训练集和验证集分别有47例和21例发生OVB。在训练集,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和无OVB病人间肝脾及门静脉MRI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OVB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OVB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最后在验证集通过Kappa检验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中,OVB病人肝右叶及全肝体积小于无OVB病人(均P<0.05),左内叶、左外叶及尾叶体积在有和无OVB的病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VB病人脾体积、脾体积与各肝叶体积的比值、门静脉系统直径及腹水发生率均大于无OVB病人(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右叶体积、胃左静脉直径、门静脉直径以及腹水(比值比分别为0.994、2.24、1.571及3.983,均P<0.05)是OVB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Logistic模型预测OVB的效能极佳(AUC=0.934)。在验证集,预测模型效能也极佳(κ=0.82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模型预测继发于乙肝肝硬化的OVB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谭邦国王晶陈小倩陈天武
关键词:肝硬化胃肠道出血
小型猪正常门静脉系统规范化磁共振血管成像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规范正常中国小型猪门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方法实验用健康中国小型猪16只,在全麻下以门静脉主干为中心行MR灌注扫描,生成门静脉时间-信号曲线,以获得其MR最佳成像时间。待实验动物体内造影剂代谢24h后,依据前述成像时间,行MR冠状位脂肪抑制三维快速扰向梯度回波序列增强扫描,行多平面容积重建,显示门脉主干、属支,在MRA测量门静脉主干及属支直径。之后行经肠系膜上动脉及脾动脉DSA间接门静脉造影,并测量显影血管的管径;随机选择经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造影计算门静脉系统最佳显影时间。分别对比分析MRA及DSA两种技术下测量的门静脉系统直径、最佳显影时间。结果 (1)MRA与DSA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分别为(31.81±2.03)s与(14.32±0.71)s,MRA测得的门静脉最佳显影时间明显长于DSA(P<0.05),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49,P<0.05)。(2)MRA测得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管径分别为(8.82±0.78)mm、(7.04±0.85)mm及(5.83±0.61)mm,DSA前述相应血管直径分别为(7.65±1.17)mm、(5.74±1.05)mm及(5.01±1.00)mm,MRA测定结果均高于DSA(P<0.05),二者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0.949、0.910、0.906,均P<0.05)。结论规范化门静脉MRA能准确评价门静脉系统,为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规范化MRA研究奠定基础。
杨振峰陈天武任勇军王丽英周丽张小明翟昭华李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门静脉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MRI特征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用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us,PVT)数量、解剖位置、信号特征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0月经临床随访、CT或超声诊断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的住院病人27例,以及同期肝硬化患者中未发生PVT患者222例,所有患者均有门静脉高压表现,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LAVA),采用MRI观察门静脉血栓的数量、位置、信号特征,并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做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PVT发生率为10.84%(27/249)。在27例血栓患者中共发现34个血栓,其解剖分布,位于门静脉主干22个,同时累及其左支或右支或者两支9个;位于门静脉右支3个,位于肠系膜上静脉7个,位于脾静脉2个。MRI均能显示门静脉内血栓,血栓在T1WI平扫上呈现两种不同的信号,信号值为(1134.17±35.28)和(291.33±58.20),分别代表新鲜血栓和陈旧性血栓。血栓的数量、解剖分布、信号强度差异与Child-Pugh分级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肝硬化PVT的数量、解剖部位及新鲜血栓或陈旧血栓。
陈繁陈艳丽陈天武张小明曾南林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肝硬化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定量诊断与分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肝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肝脏的任何损伤在修复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过程,但是如果损伤因素长期存在,纤维化将持续进展,并发展成肝硬化。早期肝纤维化通过干预可逆转。因此,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随着MRI技术的发展,肝纤维化无创定量诊断及分期取得了较大进展。着重就MR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的定量诊断与分期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陈繁陈天武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硬化扩散加权成像
CT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T对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RFA)术后不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RFA治疗的HCC患者53例,共65个病灶。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评价肿瘤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①完全消融,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6.7%、86.4%、70%、84.4%、80%。②肿瘤残余,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54.5%、85.2%、42.9%、90.2%、80%。③局部肿瘤进展,术后3个月以内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57.1%、88.7%、40%、94%、85%。术后3个月以后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80%、93.8%、57.1%、97.8%、92.5%。④肝内新发肿瘤,术后3个月以内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66.7%、93%、57.1%、95.2%、89.8%。术后3个月以后CT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76.9%、94.3%、83.3%、91.7%、89.6%。结论CT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以后的局部肿瘤进展及肝内新发肿瘤的评价效果良好,对肿瘤完全消融及术后3个月以内肝内新发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肿瘤残余及术后3个月以内局部肿瘤进展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明志强曹金明陈天武
关键词:肝细胞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
脂肪肝的MRI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7年
阐明磁共振成像(MRI)各类脂肪抑制技术及定量分析技术在肝脏脂肪变性的研究价值。对比阐述近年来各大类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及脂肪定量研究技术成像原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临床研究进展。频率选择反转脉冲脂肪抑制序列(SPECIAL)和非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水脂分离技术(IDEAL)在脂肪抑制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以后者更佳。本文就MRI波谱成像、双梯度回波成像及IDEAL-IQ技术在肝脏脂肪定量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郭达杨陈陈天武敬宗林母其文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定量诊断与分期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特征,早期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对其治疗方法选择及促进其逆转具有重要意义。肝脏活检是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有创性检查,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磁共振定量技术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近年来在评价肝纤维化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就肝纤维化的磁共振定量诊断与分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陈晓丽李杭陈天武
关键词:肝纤维化磁共振成像
肝脏ESWAN与血清铁蛋白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度T_2~*加权的三维梯度回波成像序列及血清铁蛋白诊断肝纤维化和评估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8只正常对照组,56只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6、8、10及12周进行MRI扫描,肝脏染色进行纤维化METAVIR分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量兔血清铁蛋白含量。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T_2~*值和幅度值均呈下降趋势(r=-0.588、-0.388,P<0.05),血清铁蛋白呈上升趋势(r=0.409,P<0.05)。T_2~*值能区分正常组分别与F_2、F_3、F_4期(P<0.05),及F_1期分别与F_4期、F_(2~4)期(P<0.0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e,AUC)值均≥0.74。幅度值能区分正常对照组与F_4期、F_1期与F_4期及F_(1~3)期与F_4期(P<0.05),AUC值均≥0.822。血清铁蛋白能区分正常组分别与F_3、F_4期(P<0.05),AUC值均≥0.873。结论 T_2~*值、幅度值及血清铁蛋白能定量诊断肝纤维化以及评估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王丹王丹陈天武刘启榆张小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肝纤维化血清铁蛋白动物实验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获取的肝脏各段摄取比率(HUR)、摄取指数(HUI)在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外科切除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扫描,在注射对比剂后第20 min所获得的肝胆期图像上分别测量肝脏第1—8段体积(V_(1-8))、平均信号强度(SI_(1-8))以及脾脏平均信号强度SI spleen,计算出肝脏各段摄取比率(HUR_(1-8)=SI_(1-8)/SI_(spleen)-1)、摄取指数(HUI_(1-8)=HUR_(1-8)×V_(1-8))及全肝摄取指数(THUI=HUI_(1)+HUI_(2)+…+HUI_(8)),使用3D Slicer软件包行肝肿瘤模拟切除,计算出残余肝脏摄取指数(RHUI),分析肝脏各段HUR、THUI、RHUI与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40例患者中8例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阳性组),占比为20.0%。两组患者年龄及血清谷氨酰胺转氨酶(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肝脏各段间HUI、THUI及RHUI均低于阴性组,阳性组肝脏各段HUR变异系数均高于阴性组(P<0.05)。肝脏各段HUR变异系数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准确性最高,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临界值是0.606,敏感度0.875,特异性0.781;虚拟切除后残余肝脏摄取指数RHUI的AUC为0.848,其临界值为168.04,敏感度0.875,特异性0.844。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获取的肝脏各段间HUR和HU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
刘爱民谭邦国卢福麟吴玉平陈天武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功能不全
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MRI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MRI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不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例52例,共60个病灶。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的MRI平扫、多期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图像,评价肿瘤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分别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准确率。结果 (1)完全消融,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9.5%、92.7%、85.0%、95.0%、91.7%;(2)肿瘤残余,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1.8%、91.8%、69.2%、95.7%、90.0%;(3)局部肿瘤进展,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84.6%、93.2%、78.6%、95.3%、91.2%;(4)新发肿瘤,MR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率分别为100.0%、94.7%、88.9%、100.0%、96.3%。结论 MRI用于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价时,其对完全消融、肿瘤残余、局部肿瘤进展及新发肿瘤的评价效果良好,尤其是在完全消融及新发肿瘤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
明志强曹金明陈天武吴玉平杨丽芹高丹
关键词:肝细胞癌射频消融疗效评价扩散加权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