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C33143)

作品数:34 被引量:89H指数:5
相关作者:凌志强毛伟敏王长春余齐鸣罗君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研究所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肿瘤
  • 21篇甲基化
  • 18篇食管
  • 14篇基因
  • 11篇食管肿瘤
  • 9篇DNA甲基化
  • 8篇食管癌
  • 8篇食管鳞癌
  • 8篇细胞
  • 8篇鳞癌
  • 7篇胃癌
  • 6篇胃肿瘤
  • 6篇癌组织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癌患者
  • 4篇肿瘤组织
  • 4篇淋巴
  • 4篇瘤组织
  • 4篇甲基化状态

机构

  • 32篇浙江省肿瘤医...
  • 7篇浙江省肿瘤研...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3篇浙江省立同德...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舟山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舟山医...

作者

  • 34篇凌志强
  • 23篇毛伟敏
  • 10篇王长春
  • 7篇余齐鸣
  • 6篇罗君
  • 5篇余江流
  • 4篇吕萍
  • 4篇袁嘉敏
  • 4篇王实
  • 4篇彭兵锋
  • 4篇郑智国
  • 3篇周素丽
  • 3篇刘玮
  • 3篇方铣华
  • 3篇赵挺
  • 3篇韩静
  • 2篇王新保
  • 2篇郑秋青
  • 1篇方仁桂
  • 1篇郑志国

传媒

  • 6篇国际肿瘤学杂...
  • 4篇肿瘤学杂志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浙江医学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7篇2013
  • 12篇2012
  • 11篇2011
  • 4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管鳞癌组织DNA甲基化与肿瘤侵袭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7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新鲜冷冻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酚氯仿法抽提组织中的DNA,然后用亚硫酸氢盐进行甲基化处理,最后用Real-time MSP技术分别检测了APC、RARβ2、CDH1、p16INK4α和RASSF1A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肿瘤组织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浸润均显著相关,P<0.050,且APC、p16INK4α和RASSF1A甲基化与肿瘤T分期显著相关,P<0.050,RARβ2及CDH1基因甲基化与肿瘤T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320,0.105)。这5个抑癌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吸烟和饮酒等7项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经Logistic分析,家族肿瘤史是肿瘤组织APC基因DNA甲基化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6,Exp(B)=34.675,95%CI(1.253~959.844)〕。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APC、RARβ2、CDH1、p16INK4α和RASSF1A均存在高甲基化现象,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与肿瘤侵袭程度显著相关;家族肿瘤史是肿瘤组织APC基因DNA甲基化的独立相关因素。
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关键词:甲基化
胃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33例胃癌首诊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CD25^+、CD44^+及NK^+细胞.并根据96名健康对照者的平均检测值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比较各亚群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胃癌患者CD3^+、CD8^+低表达。而CD4^+,CDl9^+,CD25^+、CD4^+/CD8^+、CD44^+,NK^+高表达(P〈0.05)。CD19^+高表达与低表达者分别为444例和389例,3年生存率为36.4%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7种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则与患者生存率无关(均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显著变化.其中CDl9^+高表达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袁嘉敏余齐鸣凌志强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亚群CDL9生存率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对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79例(85.9%),癌旁组织11例(12.0%),胃炎患者组织10例(20.8%),健康人未检测到甲基化。p16基因甲基化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管侵犯、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p16基因甲基化影响患者预后,但不是胃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胃腺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提示肿瘤进展,恶性程度高,预后欠佳。
吕萍凌志强余江流韩静王实王新宝余齐鸣方铣华
关键词:胃肿瘤P16基因甲基化
微小RNA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2011年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7~25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研究表明miRNA参与众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食管癌是常见的易导致死亡的肿瘤之一,有文献指出miRNA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进展及预后等相关。miRNA还能起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对食管癌进行调控。此文就miRNA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彭兵锋凌志强毛伟敏
关键词:MIRNA食管癌
miRNA-106a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1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miRNA-106a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情况,分析miRNA-106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蛋白表达和预后的关系。结果81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106a基因低表达48例(59.3%),高表达11例(13.6%),正常表达22例(27.2%)。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均P〈0.05)。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p53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0.006),与HER-2、Topo11和MRP蛋白表达无关(均P〉0.05)。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无关(P=0.486),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有关(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患者的PFS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分化程度、神经浸润和miRNA.106a表达水平无关(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9)。结论miRNA-106a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可作为生物标记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袁嘉敏毛伟敏罗君彭兵锋郑智国凌志强
关键词:食管肿瘤基因表达预后
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上皮细胞钙黏蛋白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上皮细胞钙黏蛋白(CDHl)基因及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对食管癌手术彻底程度的参考价值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技术(MSP)技术对76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术前、术中及术后外周血游离DNA中CDHl及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CDH1及RASSF1A甲基化率在食管癌肿瘤组织中分别是72.37%、55.26%;在血浆中分别是63.16%、50.00%,且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浸润显著相关(P值均〈0.01);术前、术中、术后血浆中DNA甲基化发生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中CDHl及RASSF1A甲基化可反映机体的荷瘤状态,并可作为食管鳞癌手术彻底程度的标志物。
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关键词:食管癌甲基化外周血
胃腺癌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细胞中APC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胃腺癌(GAC)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细胞DNA中结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异常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MSP)检测92例GAC患者术前腹腔冲洗液细胞中APC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分析APC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2例GAC患者术前腹腔冲洗细胞标本中,有49例(53.26%)APC基因异常甲基化,其中28例(30.43%)完全甲基化,21例(22.83%)半甲基化。APC基因异常甲基化分别与GAC的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表明,胃癌患者中APC基因异常甲基化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非甲基化组为4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PC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影响GAC患者的预后。结论术前腹腔冲洗液细胞DNA中APC基因异常甲基化可反映GAC进展状况,并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彭兵锋凌志强王新保余齐鸣赵挺方仁桂王建军方铣华王实
关键词:胃腺癌甲基化
hMSH6基因多态与肿瘤易感性被引量:3
2011年
hMSH(hunman Mut S homolog)6是错配修复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大肠癌和子宫内膜癌中.hMSH6在子宫内膜癌的作用超过了一直被公认的hMLH(hunman Mut L homolog)1和hMSH2.
刘玮凌志强毛伟敏
关键词:肿瘤多态现象基因表达调控
食管鳞癌染色体3p21区域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2010年
染色体3p21区域遗传不稳定性是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高发和早期的细胞遗传学改变,该区域存在一个乃至多个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异常或变异等不断积累可导致细胞突变频率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增加,最终引起细胞恶变,导致肿瘤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染色体3p21区域的遗传不稳定性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郑秋青凌志强毛伟敏
关键词:食管鳞癌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杂合性缺失
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背景: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荷瘤组(n=207)、非荷瘤组(n=33)和正常对照组(n=96)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荷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CD4+/CD8+比值、CD25+、CD44+、自然杀伤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Ⅰ/Ⅱ期与Ⅲ/Ⅳ期、低分化与中分化、淋巴结阴性与阳性亚组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荷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异常,提示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但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并不相关: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于术后第3-4周开始恢复,CD3+、CD4+细胞是早期监测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敏感指标.
王长春凌志强毛伟敏
关键词:食管肿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