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889)

作品数:8 被引量:130H指数:8
相关作者:钱大玮段金廒宿树兰郭盛欧阳臻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桑叶
  • 2篇生物碱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酮类
  • 2篇细胞
  • 2篇黄酮
  • 2篇黄酮类
  • 2篇多组分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地骨皮
  • 1篇学成
  • 1篇血糖
  • 1篇医药治疗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用药
  • 1篇用药规律

机构

  • 9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7篇宿树兰
  • 7篇段金廒
  • 7篇钱大玮
  • 5篇郭盛
  • 4篇欧阳臻
  • 3篇季涛
  • 2篇张丽丽
  • 2篇白永亮
  • 2篇唐于平
  • 2篇尚尔鑫
  • 1篇刘利
  • 1篇陶伟伟
  • 1篇黄晓晨
  • 1篇蔡宝昌
  • 1篇皮文霞
  • 1篇朱悦
  • 1篇周盈
  • 1篇朱振华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桑蚕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与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我国蚕桑资源丰富,在其资源生物种植/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弃的桑枝条、落叶、幼果、蚕沙等废弃物;在其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桑枝、桑叶、桑白皮的废渣等;在缫丝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蚕蛹等废弃物,从而造成蚕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对蚕桑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蚕桑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及其可利用物质、废弃物的利用途径及其产业化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蚕桑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及其利用价值的提升、蚕桑废弃物的资源化及其产业链延伸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宿树兰郭盛白永亮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中药资源蚕桑资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桑叶中生物碱类与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积累动态分析评价被引量:21
2014年
对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的11个品种88个桑叶样品中生物碱类、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积累动态进行分析评价,以期探讨桑叶的适宜采收期及桑叶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桑叶中的生物碱类、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期桑叶中的生物碱类、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物候期的顺延,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呈总体下降趋势,10月份后大幅下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较小,10月份之后亦呈下降趋势。广东桑中黄酮类成分远高于生物碱类成分,而鸡桑则相反;华桑和蒙桑中生物碱类成分在7-8月间迅速下降;白桑中的生物碱类、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综合分析,药用桑叶的适宜采收期在9月底10月初。研究结果为桑叶的合理采收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丽丽白永亮宿树兰欧阳臻刘利郭盛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桑叶生物碱类黄酮类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药治疗消渴症的用药规律与特点探析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古方治疗消渴症的方剂组成药味,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症的用药特点及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医方剂数据库(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有关治疗消渴症的方剂,以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治疗消渴症的577首方剂中共应用药物592种,出现频次为3 769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包括麦冬、甘草、人参等93种;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对为人参-甘草、甘草-麦冬、人参-麦冬等187组;3味中药药组包括人参-甘草-麦冬、天花粉-麦冬-黄连、天花粉-甘草-麦冬等117组;4味中药药组包括人参-甘草-麦冬-黄芪、天花粉-知母-麦冬-黄连、人参-甘草-知母-石膏等27组。消渴症包括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湿热内蕴证和血瘀阻络证5种主要证型,其治疗遣方用药各有侧重。结论:基于关联规则方法可挖掘方药治疗消渴症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机制阐释提供科学依据。
季涛宿树兰尚尔鑫钱大玮唐于平段金廒
关键词:消渴症方药用药规律关联规则
乳香-没药药对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 优化乳香-没药配伍药对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建立同时测定乳香、没药中10种萜类成分的定量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方法、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的结果,设计正交实验优选乳香-没药药对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乳香-没药配伍药对中萜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95%乙醇回流提取,料液比1∶12,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2 h。在该条件下,总萜类成分百分含量为10.44%。结论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操作性强,可为乳香-没药配伍药对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制备提供参考,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高茹梦张立雯缪晓冬宿树兰钱大玮欧阳臻段金廒
关键词:萜类成分
桑叶多组分对糖尿病及其并发肝肾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效应机制研究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内容。第一章文献研究第一节通过本草考证追溯桑叶作药用的历史渊源和古代主要应用方向;收集中国的桑属植物15个种与4个变种的生长地点及环境信息展示桑叶资源的分布情况;总结了桑树资源桑叶、桑枝、桑椹和桑白皮的药...
张立雯
关键词:桑叶生物碱糖尿病肝肾损伤
文献传递
基于代谢组学的桑叶多组分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Orbitrap 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学分析,利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探讨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浆整体代谢物谱特征、代谢轮廓变化和生物标志物群,并对桑叶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提取物干预后的生物效应转归与分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内源性代谢物的一级及二级碎片离子的精确分子量信息,鉴定了糖尿病模型小鼠血浆中8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鞘脂、氨基酸代谢途径。主成分分析表明,正常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得到明显区分,提示模型小鼠体内代谢发生异常;桑叶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类提取物干预后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氨基酸代谢、鞘脂代谢密切相关。
季涛张丽丽黄晓晨宿树兰欧阳臻朱振华郭盛尚尔鑫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桑叶MS代谢组学
地骨皮活性成分对高糖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地骨皮中有效成分对高糖刺激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研究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高糖模型组(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空白对照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甜菜碱、山奈酚5个浓度剂量组(0.01、0.1、1、10、100μmol/L),用 MTT 法观察系膜细胞增殖情况,ELISA 法观察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结果与高糖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甜菜碱组和山奈酚组,对高糖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甜菜碱、山奈酚均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分泌,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0.01)。结论地骨皮中有效成分甜菜碱和山奈酚均具有抑制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作用,推测地骨皮中有效成分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周盈皮文霞蔡宝昌赵文望黄浦俊
关键词:山奈酚肾小球系膜细胞地骨皮
桑叶防治糖尿病的效应成分群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0
2015年
桑叶作为我国传统的常用药食两用中药品种之一,其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桑叶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及产业化开发的发展,其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效应成分群与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桑叶对其调节血糖的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桑叶生物碱类成分是桑叶中调节血糖最为显著和明确的一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其次是桑叶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的作用;而桑叶多糖类成分则间接地起到降血糖作用。以期为桑叶调控血糖及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提供指引,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季涛宿树兰郭盛欧阳臻钱大玮唐于平段金廒
关键词:桑叶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降血糖作用
黄蜀葵花中黄酮类成分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黄蜀葵花中富含黄酮类成分,具有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等作用。该文采用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成熟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异槲皮苷(HY)、金丝桃苷(JY)、槲皮素(QT)、槲皮素-3'-O-葡萄糖苷(QG)、棉皮素-8-O-β-葡萄糖醛酸(GG)给药组,BC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荧光定量q PCR检测PPARγ,C/EBPα,SREBP-1,脂联素,内酯素,抵抗素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种黄酮类化合物5μmol·L-1浓度时可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0μmol·L-1时可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5种黄酮类化合物100μmol·L-1给药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显著上升(P<0.01),PPARγ,C/EBPα,脂联素表达明显增加(P<0.01),SREBP-1,抵抗素,内酯素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促使脂肪细胞分化。研究表明,HY,JY,QT,QG,GG能调控前脂肪细胞增殖,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因子PPARγ,C/EBPα,SREBP-1,脂联素,内酯素,抵抗素的表达,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葡萄糖利用,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蔡红蝶宿树兰郭盛朱悦钱大玮陶伟伟段金廒
关键词:锦葵科胰岛素抵抗黄酮类成分3T3-L1脂肪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