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BS2004040)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晓安王水赵佳耿强刘力嘉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结
  • 5篇乳腺癌
  • 5篇前哨
  • 5篇前哨淋巴结
  • 5篇腺癌
  • 4篇前哨淋巴结活...
  • 4篇淋巴结活检
  • 4篇活检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联合法
  • 2篇美蓝
  • 2篇活组织
  • 2篇活组织检查
  • 2篇核素
  • 2篇核素法

机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6篇赵佳
  • 6篇王水
  • 6篇刘晓安
  • 3篇刘力嘉
  • 3篇凌立君
  • 3篇耿强
  • 1篇孙蓉

传媒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联合法前哨淋巴通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通过乳晕下联合注射99mTc-SC和亚甲蓝,研究前哨淋巴通道(SLC)的行走方向、途径、数量及其与前哨淋巴结(SLN)之间的关系,以探讨乳腺癌SLNB出现假阴性的机制,并提出提高其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的方法。方法:9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术前核素法SLC显像和术中染料法SLC显像,并据SLC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结果:93例中核素法和染料法同时成功显示SLC和SLN者81例。大多数患者只有1条位于乳腺外上象限的SLC,且主要集中在θe角为31°~90°内,均终止于腋窝SLN。沿SLCs解剖出的SLN,病理结果未发现有假阴性和假阳性。结论:尚未发现乳腺癌腋窝"跳跃式"淋巴转移模式,推测SLNB假阴性的产生是技术问题,可能与手术者对SLCs和SLN行走路线和数量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核素法与染料法各有优劣,两者联合,优势互补,通过术前核素显像对SLC和SLN的分布获得大致了解后,在术中仔细解剖沿蓝染SLC寻找SLN,可以有效的检出SLC,并减少SLNB的假阴性率。
孙蓉凌立君刘晓安赵佳耿强王水
关键词:乳腺肿瘤外科学活组织检查针吸淋巴结
核素法前哨淋巴通道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通道(SLCs)的行走方向、途径、数量及其与前哨淋巴结(SL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术前淋巴显像,其中成功显示SLCs者79例,测量并记录SLCs的外侧角即θe。结果 93.67%(n=74)的病例有一条主要的SLC,6.33%(n=5)的病例有两条SLCs。SLCs主要走行在乳腺的外上象限(n=78,占98.73%),其中5例(6.33%)SLCs的θe角为0°~30°,28例(35.44%)SLCs的θe角为31°~60°,45例(56.96%)θe角为61°~90°,均终止于腋窝SLNs,未发现有内乳区SLNs。结论通过乳晕下注射^(99)Tc^m-SC行术前淋巴显像,显示SLCs主要起源于乳晕的外上边缘,穿越乳腺的外上象限,终止于腋窝SLNs。通过术前对SLCs和SLN行走路线和数量的认识有助于手术医生在术中正确定位SLN,提高SLNB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凌立君赵佳王水刘晓安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
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的研究被引量:27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前哨淋巴通道(SLCs)及其与前哨淋巴结(SLN)之间的解剖关系,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出现假阴性的机制.方法6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作外侧角即θe标记.全身麻醉后于乳晕内侧缘注入美蓝3 ml.取改良根治术标本仔细解剖连接乳晕和SLN之间的SLCs,观察其走行方向、走行途径、数量及与SLN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83.9%)成功解剖SLCs及其连接的SLN,其中49例(94.2%)SLCs的θe角为31°~90°,36例(69.2%)θe角为61°~90°.1枚SLN者48例(92.3%),2枚者4例(7.7%).SLCs与SLN有3种连接方式:2条独立的SLCs各连接1枚SLN;1条SLCs进入腋窝前后分成若干分支连接1枚SLN;1条SLCs进入腋窝前分成2条各连接1枚SLN,且2枚SLN可位于腋窝的不同群.沿SLCs解剖出的SLN,病理结果未发现有假阴性和假阳性.结论尚未发现乳腺癌腋窝“跳跃式”淋巴转移模式,推测SLNB假阴性的产生是技术问题,可能与手术者对SLCs和SLN行走路线和数量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
王水刘晓安赵佳耿强刘力嘉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活检美蓝
核素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通道显像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行乳腺癌术前淋巴显像,探讨前哨淋巴通道(SLC)的走行特点。方法:对101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包括3例多中心性/多灶性乳腺癌)行术前淋巴显像,其中成功显示SLC者88例,测量并记录SLC的外侧角即θe。结果:94.32%(n=83)的病例有一条主要的SLC,5.68%(n=5)的病例有两条SLCs。SLC主要走行在乳腺的外上象限(n=87,占98.86%),其中7例(7.95%)的θe角为0°-30°,31例(35.23%)的θe角为31°-60°,49例(55.68%)的θe角为61°-90°,所有SLC均终止于腋窝SLN,未发现有内乳区SLN。结论:术前淋巴显像通过乳晕下注射99mTc-SC,显示SLC的走行特点为:主要起源于乳晕的外上边缘、穿越乳腺的外上象限、终止于腋窝SLN。SLC的走行特点与原发肿瘤的部位和数量无关。通过术前对SLC行走路线和数量的认识有助术中正确定位SLN,提高SLNB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
赵佳王水刘晓安凌立君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
IHC和PCR法联合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微转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RT-PCR方法同时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灵敏度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全身麻醉后用1%异硫蓝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即刻取1/2SLN投入液氮中保存,然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常规病理切片证实包括SLN在内的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62例,同时采用IHC和RT-PCR方法检测SLN微转移。结果:62例患者中,13例(20·97%)SLN有KT19mRNA表达,其中7例(11·29%)IHC法也检出KT19阳性细胞,表明RT-PCR法灵敏度较IHC法更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67,P=0·0412;两者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483。另外,比较临床生物学特性和SLN微转移之间关系,未发现有相关因素。结论:常规检查未发现远处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经IHC和RT-PCR法对SLN有针对性的检测可发现微转移的存在,其中RT-PCR方法较IHC更灵敏。
赵佳王水刘晓安刘力嘉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淋巴转移
联合法观察前哨淋巴通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乳晕下联合注射^(99)Tc^m-SC和美蓝,研究前哨淋巴通道(SLC)的行走方向、途径、数量及其与前哨淋巴结(SLN)之间的关系,以探讨乳腺癌SLNB出现假阴性的机制,并提出提高其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的方法。方法 93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术前核素法SLC显像和术中染料法SLC显像,并据SLC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结果 93例中核素法和染料法同时成功显示SLC和SLN者81例。大多数患者只有一条位于乳腺外上象限的SLC,且主要集中在θe角为31°~90°的范围内,均终止于腋窝SLN。沿SLCs解剖出的SLN,病理结果未发现有假阴性和假阳性。结论尚未发现乳腺癌腋窝"跳跃式"淋巴转移模式,推测SLNB假阴性的产生是技术问题,可能与手术者对SLCs和SLN行走路线和数量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核素法与染料法各有优劣,两者联合,优势互补,通过术前核素显像对SLC和SLN的分布获得大致了解后,在术中仔细解剖沿蓝染SLC寻找SLN,可以有效的检出SLC,并减少SLNB的假阴性率。
王水刘晓安赵佳耿强刘力嘉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美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