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2068)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林张卫兵马俊青黄优张文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凋亡
  • 4篇腭中缝
  • 4篇细胞凋亡
  • 3篇颅底
  • 3篇扩张力
  • 2篇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
  • 2篇软骨
  • 2篇牵张
  • 2篇骨改建
  • 2篇骨细胞
  • 2篇FAS
  • 2篇成骨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物模型建立
  • 1篇新生大鼠
  • 1篇信号
  • 1篇信号传导

机构

  • 1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卫生职业...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王林
  • 8篇马俊青
  • 8篇张卫兵
  • 4篇黄优
  • 3篇巫云霞
  • 3篇吴蓉宁
  • 3篇张文健
  • 2篇潘永初
  • 1篇宋冬生
  • 1篇苗毅

传媒

  • 6篇口腔医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大动物模型建立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建立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弓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只22个月龄的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选取1只为空白对照,对其余3只以上颌骨种植体为支抗进行上颌快速扩弓。扩弓持续12d后保持30d。通过X线片测量,组织学观察上颌牙弓扩开结果。结果显示上颌骨中缝被有效扩开。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绝对骨支持式上颌快速扩大动物模型。
吴蓉宁王林马俊青张卫兵巫云霞张文健
关键词:上颌快速扩大动物模型
颅底软骨联合软骨内成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颅底最初以软骨形式形成,之后通过软骨内成骨转化为骨。随着钙化的进行,骨化中心继续保留着称为软骨联合的软骨带。其在颅底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发育异常对颅面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很多学者对于其发生机制已从基因和细胞水平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将此作一综述。
黄优王林
关键词:软骨内成骨颅底错牙合畸形成骨转化骨化中心发育异常
大鼠髁状突发育和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大鼠髁状突形成和发育过程,以及凋亡相关因子(Fas)和一氧化氮(NO)凋亡途径在其发育中作用。方法收集胎鼠及幼鼠的颞下颌关节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昔酞转移酶分析法(TUNEL)和Fa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检测髁状突发育特征。结果胚胎15.5d时髁状突和关节窝已基本出现,胚胎17.5d时髁状突出现完整的软骨细胞分层和软骨内成骨,胚胎19.5d时出现清晰的关节盘,各期均可见凋亡的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在关节软骨表层细胞中所占比例高于深层细胞,Fas阳性细胞分布大致同凋亡细胞,而iNOS阳性细胞较少,主要分布在肥大层。结论髁状突的发育与软骨细胞凋亡密切相关,Fas和NO凋亡途径在其发育中均起到一定作用。
马俊青黄优张卫兵潘永初王林
关键词:髁状突发育凋亡FAS一氧化氮
扩张早期大鼠腭中缝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腭中缝在扩张力作用早期的细胞凋亡现象,探讨细胞凋亡在腭中缝骨改建启动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成对照0、12、d组和实验加力1、2 d组,每组各5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约50 g/0.49 N)于实验加力组大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 d、2 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TUNEL法观察腭中缝组织中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加力1 d后腭中缝组织明显扩宽,腭中缝边缘的骨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加力2 d后腭中缝边缘细胞大量增殖,凋亡骨细胞数有所减少,但仍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扩张腭中缝组织改建的启动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巫云霞王林张卫兵马俊青吴蓉宁张文健
关键词:细胞凋亡腭中缝扩张力骨改建
大鼠颅底软骨联合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细胞的凋亡活动,探讨软骨联合细胞凋亡途径相关信号因子iNOS、Fas的表达及分布规律。方法选用出生后4、8、16、32、48、64、128 d的SD大鼠的颅底软骨联合组织。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iNOS及Fas的免疫组化法来检测颅底软骨联合细胞凋亡途径的时空特征,和各途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各期标本均可见黄色荧光TUNEL凋亡软骨细胞,出生后4、8 d大鼠软骨联合的肥大区、交界区发现少量细胞凋亡现象;随时间推移细胞凋亡主要出现在肥大区、交界区和两侧的骨小梁,且细胞数逐渐增多。iNOS主要在出生后4、8、16 d的大鼠颅底软骨联合中间静止区、增殖区表达。Fas则存在于几乎各个时期的软骨联合各层,以肥大区、交界区表达为多。结论颅底软骨联合的生长发育与软骨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并存在Fas和NO两种凋亡途径。Fas途径发挥主要作用,NO途径对静止区和增殖区的生长意义更大。
黄优马俊青王林
关键词:颅底凋亡INOSFAS
扩张力对大鼠腭中缝骨重建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扩张力对大鼠腭中缝重建新骨形成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55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5只)和对照组(B组,30只)。A组再均分为5个亚组:A1组,扩弓1d;A2组,扩弓2d;A3组,扩弓3d;A4组,扩弓4d并固定3d;A5组,扩弓4d并固定7d。B组再均分为6个亚组:B0组为扩弓前对照;B1组、B2组、B3组、B4组和B5组分别与实验组对应,但均不扩弓。每组5只大鼠。采用自制两眼簧后牙扩弓器扩张A组大鼠上颌腭中缝组织,用TUNEL荧光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A1组细胞凋亡现象多于B1组(P<0.01);A2组凋亡细胞较A1组有所减少,但仍多于B2组(P<0.05);A3组凋亡细胞数比A2组有所增加,且多于B3组(P<0.01);A4组和B4组以及A5组与B5组凋亡细胞的量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力诱导下细胞凋亡水平的改变在腭中缝组织改建新骨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巫云霞张卫兵马俊青宋冬生王林
关键词:扩张力腭中缝细胞凋亡
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软骨联合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大鼠生长发育过程中颅底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现象,探讨颅底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出生后4d、8d、16d、32d、48d、64d及128d的SD大鼠,取颅底软骨联合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增殖细胞,末端脱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比较观察不同时间段大鼠颅底的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出生后4d、8d及16d的大鼠可见大量的PCNA阳性细胞存在于软骨联合区,而32d、48d、64d及128d大鼠的软骨联合区仅有少量的PCNA阳性细胞,而在软骨联合区两侧的骨小梁之间的PCNA阳性细胞较多。在出生后4d、8d的大鼠软骨联合的肥大区,交界区发现少数细胞凋亡现象;而在出生后16d、32d、48d及64d的大鼠颅底软骨联合组织的肥大区、交界区和两侧的骨小梁之间发现较多散在的黄色荧光凋亡细胞,并随时间推移凋亡细胞逐渐增多;但在128d的大鼠又几乎未见凋亡细胞。结论在大鼠颅底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存在特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黄优王林马俊青张卫兵潘永初
关键词:颅底细胞增殖TUNEL法PCNA
体外牵张新生大鼠颅骨缝组织培养液一氧化氮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机械力调节骨缝生长改建过程中早期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取实验组和对照组体外器官培养的培养液,用NO试剂盒,检测牵张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大鼠颅骨骨缝组织在1h、6h、24h、48h生成NO的表达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骨缝被显著扩宽,缝细胞计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受力1h后,NO含量开始明显增加,到48h最为明显。生成的NO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O在机械力促进颅骨缝组织改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仲伟洁张卫兵王林
关键词:一氧化氮器官培养
机械扩张力作用下小鼠腭中缝成骨与破骨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观察小鼠腭中缝在机械扩张力作用的不同阶段成骨与破骨现象,探讨两种现象在腭中缝机械力扩张骨改建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用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成对照1d、3d、7d、14d、28d组和实验加力1d、3d、7d、14d、28d组,每组各9只。用两眼簧扩弓器施加扩张力(0.56N)于实验加力组小鼠的腭中缝。于加力后1d、3d、7d、14d、28d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腭中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腭中缝组织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变化。结果实验组1d紧邻腭骨的骨膜细胞ALP染色呈强阳性,7d实验组腭中缝明显被扩宽,缝边缘ALP染色呈强阳性。TRAP染色显示实验组第1天有破骨细胞活动而3d破骨细胞消失,7d实验组破骨细胞主要分布于鼻底侧且较第1天组多,14d实验组与7d相似而28d破骨细胞消失。结论对腭中缝施加扩张力能够促使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活化增殖,二者时间与空间的数量和分布差异导致了腭中缝扩张骨改建。
苗毅王林张卫兵马俊青
关键词:腭中缝破骨细胞小鼠
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组织成骨现象的连续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扩张力作用下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新骨形成情况,探讨扩弓后腭中缝组织的反应和新骨形成方式。方法:选用4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组、对照组6组,采用两眼簧后牙扩弓器扩张大鼠上颌腭中缝组织,分别于0d、实验1、2、4、7、11d取材,标本常规进行石蜡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三色染色、骨钙素(OCN)免疫组化。结果:扩张1d后即可见腭中缝明显增宽,并可见成骨细胞的分化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扩张2d和4d后可见软骨细胞带外侧有新骨沉积;固定3d后可见骨缝边缘内外侧均有新骨沉积;固定7d后,可见两侧陈旧的软骨细胞带内侧有大量类骨质形成,两侧骨缘呈指状嵌合。结论:扩张的腭中缝新骨改建主要发生在腭中缝骨缘,并由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向膜内成骨方式进行转变。
巫云霞王林张卫兵马俊青吴蓉宁张文健宋冬生
关键词:扩张力腭中缝缝牵张骨改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