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122024)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马悦婷岳升阳徐海鹏齐乌云张鹏飞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元大都
  • 2篇石碑
  • 2篇胡同
  • 1篇都城
  • 1篇遗迹
  • 1篇元初
  • 1篇元代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硅酸体
  • 1篇剖面
  • 1篇中轴线
  • 1篇西汉
  • 1篇环境变迁
  • 1篇环境演变
  • 1篇硅酸体
  • 1篇汉代
  • 1篇北京中轴线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首都博物馆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市颐和园...

作者

  • 4篇岳升阳
  • 4篇马悦婷
  • 2篇齐乌云
  • 2篇徐海鹏
  • 1篇张鹏飞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元大都海子东岸遗迹与大都城中轴线被引量:9
2014年
元大都海子东岸位于都火神庙与今地安门外大街之间,呈现为多段形式不同的石驳岸。其中与澄清闸金刚墙相连的一段湖岸,石壁高达5米,做工精致,它的存在应与元大都中轴线有密切关系,都火神庙的建筑年代不会早于元代,今天的庙址应形成于明代。
岳升阳马悦婷
关键词:元大都北京中轴线
古高梁河演变及其与古蓟城的关系被引量:2
2017年
古高梁河对北京城的选址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者对古高梁河的名称界定不一致,古河道的年代和规模也比较模糊。借助多年来实地考察的成果,选取古高梁河沿线的典型剖面,用^(14)C、光释光、热释光等测年方式,结合地貌学、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确定古河道的年代,以此近似地复原古高梁河的演变和分布特征。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古高梁河的称呼比"三海大河"的称呼更恰当,表达全新世中晚期由石景山经"三海"到亦庄的永定河故道。(2)古高梁河河道发育的年代上限在5000—4000a BP,下限应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3)古高梁河规模比古清河和古水小。(4)古蓟城的选址与古高梁河密切相关,古蓟城选址于古高梁河与古水故道之间的高地之上,是古高梁河要津上的城池。
岳升阳马悦婷齐乌云徐海鹏
关键词:元大都
汉代至元代北京什刹海成湖的地层证据——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对北京什刹海北岸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剖面沉积物粒度、化学成分及孢粉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汉代至元代,什刹海有4个环境演变阶段的沉积物:1930~1820 a BP为河流相的分支河道、河漫滩沉积;1820~1295 a BP为湖泊沉积,其中三国时期(1730~1690 a BP)水域较大,水体较深,可能与车箱渠的修筑有关,此后逐渐退为湖滩;1295~970 a BP为河流相沉积;970~580 a BP为湖滩沉积,是当时什刹海北岸的边缘地带。孢粉组合反映低湿地植被的环境特点,符合该地区沉积物的环境背景特征。元代湖岸距当时的斜街约100 m,距今什刹海北岸约80 m。研究结果揭示了什刹海湖泊演变的历史,为什刹海环境演变研究乃至北京城区的历史地理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马悦婷岳升阳徐海鹏张鹏飞
关键词:环境演变
西汉-元初什刹海沉积物植物硅酸体与环境研究——以小石碑胡同工地西壁南剖面为例
2016年
通过对什刹海北岸植硅体进行分类,并运用植硅体示暖指数分析、对应分析的方法,恢复了北京什刹海地区从西汉-元初的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西汉至元初什刹海气候可以分为两个阶段。I期:西汉晚期-唐早期(1980a.B.P-1295a.B.P)总体为冷期,其中西汉晚期-东汉早中期(1980a.B.P-1820a.B.P)、东晋早期-唐早期(1680a.B.P-1295a.B.P)为凉温气候,东汉晚期-东晋早期1820a.B.P-1680a.B.P为剖面最寒冷时期。II期:唐早期-元初(1295a.B.P-580a.B.P)为暖期,气温整体较温暖,内部有小的波动。剖面中芦苇扇型植硅体、硅藻和海绵骨针的出现印证了什刹海低湿地的微环境。另外,什刹海剖面发现的水稻扇型植硅体,为单一依靠历史文献研究历史地理问题提供了新的实证。
马悦婷张鹏飞岳升阳齐乌云
关键词:环境变迁植物硅酸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