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3424120002)

作品数:6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肖家欣吴雪俊张绍铃杨安娜安静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菌根
  • 7篇菌根真菌
  • 7篇丛枝菌根
  • 7篇丛枝菌根真菌
  • 3篇污染
  • 2篇英文
  • 2篇锌污染
  • 2篇抗氧化
  • 2篇矿质
  • 2篇矿质元素
  • 2篇百喜草
  • 2篇
  • 1篇氧化酶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超微结构
  • 1篇杂柑
  • 1篇三叶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理指标
  • 1篇实生

机构

  • 8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肖家欣
  • 4篇张绍铃
  • 4篇吴雪俊
  • 3篇杨慧
  • 3篇安静
  • 3篇杨安娜
  • 2篇申燕
  • 2篇陈迎迎
  • 1篇胡成银
  • 1篇任群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丛枝菌根真菌对百喜草的生理特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生长、渗透调节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百喜草的株高、地上部与根部鲜重、地上部P、K、Mn及根部P、Ca、Mn含量,明显降低了地上部Zn及根部Fe、B、Cu水平;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接种株的地上部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且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接种株地上部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未接种株,接种株的地上部POD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AM侵染对SOD活性的影响较小。可见,接种AM真菌Glomus mosse-ae提高了植株体内保护酶活性(如POD)及渗透调节能力(如脯氨酸、P、K、Ca等渗透调节物含量的增加),从而显著增强了百喜草的抗旱性。
肖家欣任群吴雪俊陈迎迎张绍铃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百喜草抗氧化物质水分胁迫
五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白三叶耐铜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副冠球囊霉、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聚丛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五种丛枝菌根(AM)真菌接种处理的白三叶对Cu污染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1)Cu污染土壤中接种根内球囊霉显著提高了白三叶地上部和根部鲜重、株高和主根长,菌根依赖性依次为: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聚丛球囊霉>副冠球囊霉。(2)AM真菌(副冠球囊霉除外)接种株地上部POD、CAT活性及根内球囊霉接种株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和副冠球囊霉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MDA含量;AM真菌接种株叶绿素含量及根内球囊霉、摩西球囊霉接种株地上部脯氨酸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3)根内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处理显著提高了地上部及根部Cu含量,摩西球囊霉接种株根部Cu含量亦显著增加,而副冠球囊霉处理降低了根部Cu含量,五种处理中以根内球囊霉处理的地上部/根系Cu转运系数最大。(4)AM真菌(副冠球囊霉除外)接种株地上部与根部Zn含量、根内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接种株地上部与根部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聚丛球囊霉和副冠球囊霉处理显著提高了地上部P含量;AM真菌显著提高了根部K含量,对地上部K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根内球囊霉处理地上部Mg含量增加,AM真菌(幼套球囊霉除外)接种株根部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此外,AM真菌处理显著增加了地上部Ca(聚丛球囊霉处理除外)和根部Ca(副冠球囊霉处理除外)含量。可见,根内球囊霉接种处理最有利于白三叶对Cu污染土壤的修复,幼套球囊霉处理的修复效果次之,副冠球囊霉处理的修复效果相对较弱。
肖家欣安静杨安娜吴雪俊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白三叶铜污染抗氧化酶矿质元素
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百喜草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抗旱性的影响(英文)
2011年
研究了三种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Aggregatum(G.a)、G.etunicatum(G.e)和G.intraradices(G.i)对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生长、矿质元素含量及干旱胁迫下几种生理指标的影响.3种AM真菌处理显著提高了主根长和地上部干重,菌根依赖性依次为G.a>G.i>G.e.G.a和G.e接种株根部P、K、Mg、Cu含量,G.i接种株根部P、Mg、Ca含量及G.e接种株根部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G.a接种株地上部P、K、Mg、Ca和Zn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G.e和G.i处理的地上部P、K、Mg、Ca和Cu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干旱胁迫4d时,G.a和G.e处理的地上部POD活性、G.a处理的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干旱胁迫8 d时,各接种株的SOD和POD活性与对照并无显著性差异,而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地上部脯氨酸含量,G.e和G.i处理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三种AM真菌以G.a接种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百喜草的生长及抗旱性,而G.e和G.i的效果相对较弱.
吴雪俊肖家欣杨安娜安静陈迎迎胡成银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百喜草矿质元素抗旱性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苗生长及镁吸收的影响
镁缺乏时,柑橘老叶侧脉间叶肉失绿黄化,但叶基部呈"八"形绿色,严重时叶片缺绿部位的叶脉呈木栓化开裂,进而引起产量及品质的下降。丛枝菌根(AM)是土壤中AM真菌与寄主植物根系形成的一种互惠共生体,它能促进寄主的生长,增强寄...
胡成银陈迎迎肖家欣滑俊杨博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文献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苗生长及锌吸收的影响
柑橘锌吸收不足时当年生新梢节间缩短,叶小且老熟叶脉间失绿,逐渐形成"肋骨"状的黄斑花叶。提高柑橘常用砧枳(Poncirus trifoliata L.Raf.)对锌的吸收及转运能力至关重要。丛枝菌根(AM)是土壤中真菌与...
陈迎迎胡成银肖家欣滑俊杨博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锌吸收
文献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对枳根净离子流及锌污染下枳苗矿质营养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施Zn水平(0、300 mg/kg和600 mg/kg)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对枳苗生长、Zn、Cu、P、K、Ca、Mg分布的影响,并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分析了菌根化与非菌根化枳根净Ca2+、H+、NO-3离子流动态。结果表明:(1)在不同施Zn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枳苗地上部及根部鲜重;随着施Zn水平的提高,菌根侵染率呈降低趋势,枳苗地上部与根部Zn含量呈增加趋势,且接种株根部Zn含量显著高于未接种株。(2)接种株未施Zn处理的地上部Cu、P、K、Mg和根部Cu含量、施600 mg/kg Zn处理的根部Cu及施300 mg/kg Zn处理的根部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菌根真菌侵染对枳苗Ca含量并无显著性影响。(3)接种株未施Zn处理的根部距根尖端0μm和600μm处净Ca2+流出速率、600μm处净H+流入速率、2400μm处净NO-3流入速率均显著高于未接种株。
肖家欣杨慧张绍铃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矿质营养
镁缺乏对“不知火”和“椪柑”生理指标、镁分布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缺镁胁迫下不知火"[Citrus reticulata×(C.reticulata×C.sinenesis)]和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镁元素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镁缺乏使不知火"和椪柑"的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下降,其中不知火"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椪柑";镁缺乏使二者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其中不知火"的MDA含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椪柑";在镁缺乏下不知火"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而椪柑"的CAT活性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不知火"和椪柑"各部位的镁含量均随营养液中镁浓度的增加而上升,且叶片镁含量随着叶龄的增长而呈明显下降趋势,在镁缺乏下不知火"各部位叶片镁含量均显著高于椪柑";3)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显著,在镁缺乏处理下不知火"细胞器受损程度较重,如叶绿体内基粒片层模糊、数目明显减少,淀粉粒增大,叶绿体膜与线粒体膜模糊;而椪柑"叶绿体变形、离壁,叶绿体内基粒片层数目明显减少,淀粉粒和质体小球增多.可见,镁缺乏对不知火"生理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较椪柑"明显.
申燕肖家欣杨慧张绍铃
关键词:镁缺乏椪柑生理指标
五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枳实生苗耐锌污染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versiforme(G.v)、G.mosseae(G.m)、G.intraradices(G.i)、G.aggregatum(G.a)和G.etunicatum(G.e)在锌污染条件下枳实生苗的菌根侵染、生长、叶片和根系锌、磷含量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污染基质中接种G.i、G.e和G.m显著提高了枳苗的生物量,菌根侵染率与菌根依赖性均以G.i接种处理最高,G.e处理次之,而G.v接种处理最低。AM真菌显著降低了枳地上部锌含量,促进了根部锌的积累(G.a处理除外),其中以G.i处理的地上部/根系锌转运系数最小,G.e处理次之,而G.v处理最大;AM真菌显著提高了枳根部磷含量,其中接种G.i还显著增加了枳地上部磷含量。接种G.i和G.e显著降低了枳叶片MDA含量,显著提高了枳根部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根部POD活性与不接种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可见,锌污染条件下接种G.i最有利于提高枳对锌污染的耐受性,G.e处理效果次之,而G.v接种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弱。
杨慧肖家欣杨安娜申燕张绍铃安静吴雪俊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枳实生苗锌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