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0-004-002)

作品数:17 被引量:269H指数:10
相关作者:印兴耀宗兆云吴国忱张峰郝前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反演
  • 6篇地震
  • 6篇频散
  • 4篇流体
  • 4篇储层
  • 3篇弹性阻抗
  • 3篇流体识别
  • 3篇流体因子
  • 3篇滤波
  • 3篇孔隙
  • 3篇AVO反演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反演
  • 2篇叠前
  • 2篇岩石
  • 2篇岩石物理
  • 2篇有限差分
  • 2篇震波
  • 2篇数值频散
  • 2篇速度频散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德州职业技术...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印兴耀
  • 6篇宗兆云
  • 4篇吴国忱
  • 4篇张峰
  • 3篇曹丹平
  • 2篇郝前勇
  • 2篇王欣
  • 2篇杨继东
  • 2篇高京华
  • 1篇郑明
  • 1篇张广智
  • 1篇王保丽
  • 1篇巴晶
  • 1篇孙卫涛
  • 1篇张琳
  • 1篇赵小龙
  • 1篇杨千里

传媒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震学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井震资料尺度匹配过程中声测井数据的精细分层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声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在纵向上尺度差异较大,因此实现二者的尺度匹配是声测井资料标定地震资料的前提。针对常规井震资料尺度匹配过程中可能会丢失声测井数据局部信息的缺点,在深时转换前采用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声测井数据进行精细分层处理:首先采用变时窗的中值滤波对声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降低噪声的影响;然后根据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声测井资料进行分层,分层参数最小速度差由目的层的具体情况决定,最小厚度则由地震采样间隔以及最小单层双程旅行时决定;最后把分层后的声测井曲线进行深时转换,并按地震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对实际的声测井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在保留声测井数据的局部信息上具有一定优势,为提高井震标定精度奠定了基础。
周建科印兴耀曹丹平
关键词:中值滤波
基于局部tau-p变换的地震曲率属性提取方法
<正>1.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精细化发展,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或新型油气前景区的难度逐渐增大,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快速、准确和适应性强的油气勘探技术和方法。地震几何属性(相干、曲率、纹理等)反映了地震数据的几何结构特征...
王欣印兴耀杨继东高京华
文献传递
岩石物理驱动下地震流体识别研究被引量:70
2015年
地震流体识别指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含流体特征进行识别与描述.含流体储层地震岩石物理是地震流体识别的基础,是搭建储层弹性参数与物性参数的桥梁,是实现含油气储层流体定量表征的重要发展方向.岩石物理驱动下地震流体识别研究有助于认识地下油气储层含流体特征及分布规律.文章概述地震流体识别及相关基础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着重评述国内外岩石物理驱动下地震流体识别研究的主要进展,探究地震流体识别研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地震流体识别要以岩石物理及数值模拟为理论基础,发展有效的流体敏感参数构建及评价方法;以地震资料为数据支撑,形成有效的地震资料品质评价方法;以地震反演为技术保障,发展可靠的地震反演策略.
印兴耀宗兆云吴国忱
关键词:流体识别地震反演流体因子
三维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5年
地震数据伴随的随机噪声,降低了地震资料品质,制约着后续的应用.在压制随机噪声的同时有效保护地质体边缘信息是地震资料去噪处理中的难点.本文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空间的构造信息,构建结构张量和扩散张量,控制不同方向的平滑程度,利用二阶导数在地质体边缘出现极大值的特性,辅助判断地震同相轴的终断位置,借助连续性因子强化层理方向的扩散平滑,抑制地质体边缘、断点及裂缝位置的平滑.在理论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实现了地震数据的三维各向异性扩散滤波技术,应用该技术对叠前CMP道集、地震属性沿层切片、三维叠后地震数据等进行了去噪处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滤波后的地震资料信噪比明显提高,非终断地震同相轴连续性增强,地质体边缘特征变得更明显,断层的断点更清楚,为后续的地震解释和储层反演提供了可靠资料.
杨千里吴国忱赵小龙
关键词:扩散滤波结构张量扩散张量
基于Metropolis抽样的弹性阻抗随机反演被引量:7
2015年
笔者提出了基于Metropolis抽样的弹性阻抗随机反演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蒙特卡洛的非线性反演方法,能够有效地融合测井资料中的高频信息,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应用贝叶斯理论框架,首先通过快速傅里叶滑动平均模拟算法(fast Fourier transform-moving average,FFT-MA)和逐渐变形算法(gradual deformation method,GDM)得到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先验信息,然后用Metropolis抽样算法对后验概率密度进行抽样,得到反演问题的解。其中FFT-MA模拟作为一种高效的频率域模拟方法,结合GDM后,在保持模拟空间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连续修改储层模型,直至满足实际观测地震记录。数值试验表明:FFT-MA模拟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效率,融入GDM更新算法,可以保证反演结果有效地收敛,并且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较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该方法采用两步法反演弹性参数,运算速度较快。
孙瑞莹印兴耀王保丽张广智
关键词:弹性阻抗高分辨率
砾岩储层地震波传播方程:三重孔隙结构模型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砾岩储层的砂、砾、泥三重孔隙结构特征,本文分析砾岩孔隙区域、砂岩孔隙区域以及泥岩孔隙区域相互之间的孔隙流体流动机制,将静态的砾岩骨架本构方程与动态的孔隙流体运动方程联立,提出了复杂砾岩储层的弹性波传播理论方程.采用实测砾岩储层参数,在算例中与双重孔隙介质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理论方程的合理性;基于三重孔隙介质模型,分析不同储层环境下纵波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随流体黏滞系数增大,在衰减-频率轴坐标系中,砾与砂、砂与泥孔隙区域间局域流导致的两个衰减峰向低频端移动,而Biot全局流导致的衰减峰向高频端移动;嵌入体尺寸及背景相介质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影响纵波速度频散曲线沿频率轴左、右平移,不影响波速低频、高频极限幅值;嵌入体含量及孔隙度的变化改变了岩石干骨架的弹性、密度参数,不仅影响速度频散曲线沿频率轴平移,而且影响其上、下限幅值;砾包砂包泥三重孔隙介质模型所预测的衰减曲线中,低频段"第一个衰减峰"主要由砾岩孔隙区域与砂岩孔隙区域之间的局域流导致,中间频段"第二个衰减峰"主要由砂岩孔隙区域与泥岩孔隙区域之间的局域流导致,超声频段"第三个衰减峰"由Biot全局流导致.对慢纵波传播特征的分析显示,砂岩骨架(局部孔隙度较大)内部的宏观孔隙流体流动造成的耗散明显强于砾岩与泥岩骨架.
张琳巴晶殷文孙卫涛唐建云
关键词:砾岩储层地震波传播速度频散
井震资料尺度匹配方法研究
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在纵向上尺度差异较大,实现二者的尺度匹配是测井资料标定地震资料的前提。针对常规井震资料尺度匹配方法可能会丢失测井数据局部信息的缺点,本文在深时转换前采用最小速度差以及最小厚度原理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首先...
周建科印兴耀曹丹平
文献传递
非均匀介质孔隙流体参数地震散射波反演被引量:14
2013年
弹性波逆散射是非均匀介质参数反演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弹性波逆散射理论出发,利用微扰理论和稳相法,将非均匀介质参数视为背景介质与扰动介质参数的叠加,建立了纵波散射系数和非均匀介质中背景介质与扰动介质孔隙流体参数,剪切模量与密度间的直接关系.进而发展了一种非均匀介质孔隙流体参数叠前地震贝叶斯反演方法.该方法假设模型参数(扰动介质与背景介质孔隙流体参数,剪切模量与密度的比值)服从柯西分布,反演目标似然函数服从高斯分布,并采用平滑初始模型约束提高反演稳定性.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反演方法能够稳定合理的直接从叠前地震资料中获取孔隙流体参数,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非均匀介质流体描述方法.
印兴耀宗兆云吴国忱
关键词:非均匀介质叠前地震反演
基于局部tau-p变换的地震曲率属性提取方法
<正>1.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和精细化发展,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或新型油气前景区的难度逐渐增大,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快速、准确和适应性强的油气勘探技术和方法。地震几何属性(相干、曲率、纹理等)反映了地震数据的几何结构特征...
王欣印兴耀杨继东高京华
TTI介质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研究综述被引量:13
2013年
逆时偏移是基于双程波波动方程进行波场逆时外推,再利用成像条件提取成像值,进而实现偏移成像的一种方法.目前,RTM已经由各向同性介质推广到了TI介质,包括VTI介质和TTI介质.考虑了各向异性因素的逆时偏移技术能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勘探精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成像效果.在回顾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发展历史的基础之上,本文针对于国内外TTI介质逆时偏移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TTI介质逆时偏移方法中所存在的特有的数值稳定性和qSV波人为干扰压制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逆时偏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张岩吴国忱
关键词:逆时偏移TTI介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