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231)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6
相关作者:潘会堂张启翔马玉磊李小远游晓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小报
  • 4篇萌发
  • 4篇报春
  • 3篇花粉
  • 3篇花柱
  • 3篇基因
  • 3篇报春花
  • 2篇休眠
  • 2篇野生
  • 2篇杂交
  • 2篇胚拯救
  • 2篇亲和
  • 2篇亲和性
  • 2篇自交不亲和
  • 2篇花粉萌发
  • 2篇花芽
  • 2篇光周期
  • 2篇报春花属
  • 2篇PRIMUL...
  • 1篇蛋白基因

机构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国家花卉工程...

作者

  • 12篇潘会堂
  • 9篇张启翔
  • 7篇马玉磊
  • 6篇李小远
  • 4篇游晓会
  • 3篇穆绘莉
  • 3篇唐星林
  • 2篇程堂仁
  • 2篇王佳
  • 1篇刘佳
  • 1篇姜岩
  • 1篇马琳
  • 1篇刘艳梅
  • 1篇刘阳
  • 1篇杨冰洁
  • 1篇刘颖
  • 1篇唐明
  • 1篇唐婉
  • 1篇石超

传媒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报春花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0
2012年
对国内外报春花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行概述,重点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试管苗移栽等方面的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展望。
游晓会马玉磊李小远潘会堂
关键词:报春花属
胭脂花和小报春自交与型间杂交亲和性基因的挖掘
花柱异型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是植物为了促进虫媒授粉进化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繁殖机制,开花植物中至少28个科存在花柱异型现象,大部分花柱异型植物都是自交不亲和的。报春花科报春花属(Pri...
卢婉佩
关键词:报春花转录组
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种子消毒及无菌播种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为获得胭脂花无菌苗,本试验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索了不同消毒方法、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浓度和蔗糖对无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消毒的最佳方法是以6%NaClO消毒6min;最佳无菌萌发基本培养基是MS或B5培养基;MS培养基大量元素浓度在1倍时,最适宜于胭脂花种子萌发;蔗糖含量在15~45 g/L范围内对发芽率的影响差异不明显。
游晓会杨冰洁马玉磊李小远潘会堂
关键词:种子消毒发芽率
小报春与欧报春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为了获得集小报春与欧报春两种报春花优点,培育株型紧凑、花型大、花量大、花色丰富、花期长、芳香的报春花新品种,本研究利用3个欧报春品种和3个小报春品种设计正反交共24个授粉组合,观察了杂交果实生长发育状况,探讨了幼胚拯救的...
刘艳梅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杂交亲和性胚拯救
文献传递
野生花卉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组培体系的建立被引量:6
2011年
以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的种子为外植体,利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种子表面消毒、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生根、炼苗和移栽等技术环节的研究,筛选出各培养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建立了胭脂花无菌培养体系。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消毒的最佳方法是以6%NaClO消毒6 min;最佳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 mg.L-1H+NAA0.20 mg.L-1,丛生芽增殖系数为3.82;生根培养中,IBA比NAA和IAA更有利于根的形成和生长,IBA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02~0.05 mg.L-1,生根率达94%以上。
游晓会穆绘莉唐明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增殖
胭脂花野生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对胭脂花的5个野生群体17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胭脂花野生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表型分化系数(Vst)为0.09~0.34,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的多样性,其变异来源主要存在于群体内;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13.71%~48.80%之间,其中变异最大的性状是花眼颜色,为48.80%,花冠筒长度表现最为稳定,变异系数为13.71%;叶片数、叶长、叶宽、花葶直径、花序轮数、花量等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花柱长短与花冠筒长呈显著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年均降雨量与大部分性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对其野生群体进行UPGMA聚类表明,5个群体聚为2大类,并没有严格按照地理距离聚类。
穆绘莉游晓会石超马琳姜岩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野生群体表型多样性
小报春不同授粉组合亲和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小报春‘红星’、‘紫霞’、‘罗兰香’3个品种分别设置8种授粉组合,统计了不同授粉组合的结实情况和单果种子数量,并对‘红星’品种部分授粉组合的花粉萌发与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1)3个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果种子数量均表现为异型植株授粉>长花柱同型异株授粉、长花柱自交>短花柱同型异株授粉、短花柱自交,不同授粉组合间单果种子数量差异极显著,异型植株授粉类型结实率均达到100%,单果种子数量为44~181粒,显著高于自交组合和同型异株杂交组合;以异型致死花粉作为蒙导对短花柱同型异株授粉组合的结实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长花柱同型异株授粉组合的结实没有一致的促进作用;3个品种中‘红星’的结实率和单果种子数量最高。(2)荧光显微观察表明,异型授粉组合花粉在柱头上大量萌发并在花柱中伸长,授粉144h后花粉管开始进入子房;同型授粉组合授粉12h后花粉开始萌发,但直到授粉后144h花粉管还没有进入花柱;自交授粉组合授粉后144h仍无花粉萌发。实验结果说明,小报春存在明显的自交不亲和性,且短花柱类型的自交不亲和性比长花柱类型强。
李小远马玉磊刘阳唐婉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荧光显微观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
光周期和温度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为探讨人工栽培条件下胭脂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发实用的胭脂花栽培技术,以胭脂花休眠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5与20℃2种温度和16、12、8 h 3种日照长度对解除胭脂花植株休眠及解除休眠后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周期和温度对解除胭脂花植株休眠和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光周期是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对植株萌发的贡献率为79.89%)和生长发育(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在78.66%以上)的重要因素;16 h日照长度处理20 d可彻底打破胭脂花的休眠,促进萌发和快速生长,日照短于12 h时胭脂花植株则持续处于休眠状态或生长缓慢。2)16 h日照长度和15℃温度组合最适合胭脂花的生长发育,该条件下植株生物量最大(干质量达到2.375g),主根发达,花芽分化效果好,并有部分植株开花。16 h日照长度下,20℃温度处理的植株生长速率在前期高于15℃处理,但后期叶片大量萎蔫,长势衰弱,根系活力低。试验结果说明,胭脂花适宜在长日照及较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短日照可诱导植株休眠,20℃以上温度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马玉磊唐星林李小远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光周期温度休眠萌发花芽发育
光周期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了冬季4种光周期处理(自然日长CK、20 h、16 h、暗期中断4 h)对胭脂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自然日长(9~11 h)条件下,胭脂花顶芽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延长日照时间和暗期中断可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胭脂花在10 d内迅速萌发;延长日照时间显著促进了胭脂花的生长,20 h日照处理的植株生长最快,单株干质量最终达到1.424 g,但其根系长势弱,干质量仅为0.075 g,根冠比失调,部分植株枯萎死亡。16 h日照和暗期中断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但根系活力高于20 h日照处理。不同光周期处理110 d后,胭脂花植株统一置于自然日长下继续培养40 d,发现均有花芽形成,16 h日照处理的植株花芽分化进程略早于其他2种处理,而对照植株无可见花芽形成;经低温冷藏100 d后,花芽分化率及成花率均以暗期中断4 h处理的植株为最高。3种补光处理的胭脂花地上部分GA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而AB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不同补光处理和对照之间胭脂花地上部分IAA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地下部分GA、ZR、IAA的含量在各处理和对照之间没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ABA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研究结果说明,长日照处理诱导胭脂花休眠芽萌发,并促进营养生长;胭脂花地上部分GA含量升高与ABA含量降低,可能是长日照促进胭脂花顶芽萌发的原因。
马玉磊李小远唐星林刘佳潘会堂张启翔
关键词:萌发休眠花芽分化内源激素
胭脂花离体快繁及遗传稳定性检测
2018年
胭脂花(P. maximowiczii)是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优良的观赏特性,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胭脂花离体培育技术体系,对胭脂花优良性状的保存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经过低温处理的胭脂花未萌发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并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以经过低温60~90 d处理的胭脂花芽鳞片作为外植体接种,外植体的最佳表面消毒方法为75%酒精浸泡30 s后,再用3%次氯酸钠灭菌15 min;最适宜启动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IBA,芽诱导率达100%;最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增殖系数达4.77。遗传稳定性检测发现,继代5代的胭脂花组培苗SSR和AFLP分子标记检测变异率分别是4.35%和3.80%,遗传一致性在95%以上。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经过低温处理的胭脂花未萌发芽为材料进行组培扩繁是保存胭脂花优异种质的理想途径。
卢婉佩游晓会潘会堂
关键词:离体快繁SSRAFL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