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5114)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4
相关作者:黄云凤崔胜辉杨绵海杨德伟林志兰更多>>
相关机构:集美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城市
  • 4篇城市化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半城市化
  • 3篇半城市化地区
  • 3篇城市化地区
  • 2篇生态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单一及复合污...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效应
  • 1篇生态修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驱动力
  • 1篇拮抗

机构

  • 5篇集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黄云凤
  • 2篇崔胜辉
  • 1篇黄宁
  • 1篇周培
  • 1篇毛亮
  • 1篇刘启明
  • 1篇高扬
  • 1篇黄志勇
  • 1篇林志兰
  • 1篇杨德伟
  • 1篇杨绵海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下土壤酶生态抑制效应及生态修复基准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由于土壤酶活性可有效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因此,本文通过研究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脱氢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选取合适的土壤酶指标作为Cd、Pb污染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Cd、Pb污染生态修复的基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酶活性对Cd、Pb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并且酶活性随土壤重金属浓度增加表现为叠加效应或拮抗效应。Cd、Pb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Cd、Pb复合污染对脲酶活性表现为叠加效应,因此,脲酶可作为土壤Cd、Pb污染的生物标记物。通过半数生态剂量模型研究发现:Cd、Pb污染下,50%脲酶活性受抑制的毒性阈值分别为2273和2703;C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基准值为1.33mg·kg-1,Pb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基准值为106mg·kg-1。
黄云凤高扬毛亮周培黄志勇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复合污染拮抗效应
厦门市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被引量:35
2012年
海岸带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具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海陆过渡区。本文以厦门市为例,运用遥感及GIS技术,对1987—2011年厦门城市化过程中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并基于生态安全内涵,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生态服务价值理论构建评价体系,评价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11年海岸带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193.0%,耕地和林地分别下降了55.2%、41.4%,滩涂早期转为海水养殖与耕地,中后期转为建设用地/裸地及水域,共减少了47.1%,海水养殖随第一产业兴衰,早期增加而2004年后则锐减47.6%;在发展初期研究区景观呈多样化、形状趋于复杂、空间分布较分散,快速发展之后,景观趋向单一、形状趋于规则,分布较为集中,自然景观明显破碎化,连通性显著下降。景观格局变化造成生态安全指数由0.561降至0.430,其中1995—2004年滩涂面积显著减少使自然生态功能减弱导致生态安全下降,2004年后岛外地区高强度开发,海岸带自然景观连通度、破碎度、分离度与景观形状的变化及滩涂的继续减少使自然生态结构、功能与稳定性均下降,导致生态安全不断变差。
黄宁杨绵海林志兰杨德伟黄云凤
关键词: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生态安全城市化
沿海半城市化地区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集美区人口、经济、产业、用地景观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半城市化现象基本特征。并基于研究区1987~2007年5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其2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集美区具有典型的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20年间建设用地大量增加,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增长最快,其扩展主要是通过侵占耕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的转化。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林地。淡水水域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耕地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发展,半城市化地区的耕地、湿地(包括滩涂和近海海域)面积明显减少,致使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必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重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的规划与管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黄云凤刘启明
关键词: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
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类型地域,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发现1987-200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持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和淡水水域面积减少。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农用地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变化与非农业人口、总GDP,第二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农用地面积变化与非农人口、总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集美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
黄云凤崔胜辉石龙宇
关键词: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被引量:30
2012年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地域类型,其土地利用特征表现为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剧烈,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胁迫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半城市化地区为例,分析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基于对2007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的方法,对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作出评估,并通过土地系统和生态系统二者的耦合变化关系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集美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是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土地利用强度与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随着半城市化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类型急剧转化,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预计集美半城市化地区未来ESV将继续降低,可采取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减缓ESV降低趋势。
黄云凤崔胜辉石龙宇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效应半城市化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