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0225032)

作品数:21 被引量:101H指数:6
相关作者:刘卓刚廖爱军吴斌杨威李迎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4篇蛋白
  • 3篇凋亡
  • 3篇血清
  • 3篇细胞凋亡
  • 3篇基因
  • 3篇果酸
  • 3篇分泌
  • 3篇JURKAT...
  • 3篇JURKAT...
  • 2篇预后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通路
  • 2篇尿液
  • 2篇齐墩果
  • 2篇齐墩果酸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腺癌

机构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防...

作者

  • 9篇刘卓刚
  • 7篇廖爱军
  • 6篇吴斌
  • 5篇杨威
  • 4篇姚鲲
  • 4篇李旸
  • 4篇李迎春
  • 2篇高生林
  • 2篇张嵘
  • 2篇赵成海
  • 2篇滕月娥
  • 2篇郭昆峰
  • 2篇李佳
  • 2篇孔垂泽
  • 2篇胡荣
  • 2篇张哲
  • 2篇王俊勇
  • 1篇徐璐
  • 1篇杨莹
  • 1篇张希富

传媒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FRP5在白血病细胞中基因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白血病患者标本及细胞系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患者及细胞系中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亚硫酸盐测序PCR(BSP)方法检测KG1a细胞中SFRP5基因甲基化状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FRP5蛋白在白血病患者及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 12例白血病患者标本中有7例发生了SFRP5基因甲基化,6例正常对照标本均未发生SFRP5基因甲基化。4种白血病细胞系(HL-60、Raji、U937、KG1a)中均发生SFRP5基因甲基化。KG1a细胞中SFRP5基因启动子区-394 bp到+99 bp位点的CpG总甲基化频率为82.5%。白血病患者标本中有7例存在SFRP5蛋白表达,6例正常标本存在SFRP5蛋白表达,4种白血病细胞系中未检测到SFRP5蛋白表达。使用去甲基化试剂DAC处理4种白血病细胞系,结果均恢复SFRP5蛋白表达。结论白血病细胞中存在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并导致SFRP5蛋白表达缺失或下调。
王慧涵张国君姚鲲杨威廖爱军赵成海刘卓刚
关键词:白血病基因甲基化
SPAR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酸性蛋白(SPAR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8年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的25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癌肿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制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AR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SPAR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1%,SPAR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P=0.007)及激素受体状态(P=0.034)相关。SPARC是否阳性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P=0.451)、总生存时间(OS)(P=0.562)未显示出有统计学差别,亚组分析显示:绝经前SPARC阴性组患者的DFS优于SPARC阳性组患者的DF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SPARC不是浸润性乳腺癌复发及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PARC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它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绝经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徐东旭徐璐李彦君李朝辉李智滕月娥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
SH2B1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Akt/mTOR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Src同源性2b衔接蛋白1(SH2B1)在肝癌细胞中表达情况,以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株QSG-7701及肝癌细胞株Hep G2中SH2B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SH2B1蛋白表达,采用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干扰技术构建沉默SH2B1基因的人肝癌细胞Hep G2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Hep G2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磷脂酰丝氨酸蛋白抗体/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Hep G2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凋亡细胞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以及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肝癌细胞中SH2B1 mRNA、SH2B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 <0. 05);与空白组、NC shRNA组相比,SH2B1 shRNA组SH2B1 mRNA、SH2B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5);CCK-8试验显示,与NC shRNA组和空白组相比,SH2B1 shRNA组转染48 h后OD值显著降低(P <0. 05);与空白组、NC shRNA组相比,SH2B1 shRN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 05);与空白组、NC shRNA组相比,SH2B1 shRNA组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 <0. 05),Bcl-2蛋白水平下降(P <0. 05);与空白组和NC shRNA组相比,SH2B1 shRNA组p-AKT、m TOR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 05)。结论 SH2B1在肝癌细胞株Hep G2中高表达,沉默SH2B1表达可能通过抑制Akt/m TOR信号通路活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周正郑伟
关键词:肝癌细胞
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6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应用CHOPE与CHOPE-L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2年1月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65例PTCL-U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CHOPE与CHOPE-L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0例应用CHOPE方案治疗,完全缓解(CR)4例(20.0%),部分缓解(PR)5例(25.0%),总有效率(OR)为45.0%;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5.0%、40.0%及15.0%。45例应用CHOPE-L方案治疗,CR 12例(26.7%),PR 19例(42.2%),OR为68.9%;1、2、3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2%、62.2%及40.0%。 Ann Arbor分期Ⅰ~Ⅱ期、结外侵犯0~1个、无骨髓侵犯、Ki-67≤50%及应用CHOPE-L方案的患者较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侵犯≥2个、有骨髓侵犯、Ki-67〉50%及应用CHOPE方案的患者化疗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状况评分(ECOG评分)0~1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E-L方案化疗的患者较ECOG评分2~4分、IPI评分〉2分、Ki-67〉50%及应用CHOPE方案化疗的患者3年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是本组病例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TCL-U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应用提高了化疗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Ann Arbor分期、结外侵犯、骨髓侵犯、Ki-67及化疗方案是影响近期疗效的重要因素。患者的ECOG评分、IPI评分、Ki-67及化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李佳刘卓刚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左旋门冬酰胺酶预后因素
齐墩果酸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对PTE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齐墩果酸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凋亡及对PTEN表达的影响。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Annexin V/PI双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PTEN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齐墩果酸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增殖,12、24和48小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约为85.35、53.66和33.18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齐墩果酸以0、40、80和160μmol/L浓度作用细胞24小时凋亡率分别为6.72%、19.8%、28.72%和30.12%(p<0.05)。80和160μmol/L齐墩果酸分别处理Jurkat细胞24小时后PTEN-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结论:PTEN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参与齐墩果酸对Jurkat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李旸廖爱军吴斌潘梦瑶刘卓刚
关键词:齐墩果酸JURKAT细胞细胞凋亡PTEN基因
肾透明细胞癌中环氧化酶-2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相关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10例正常肾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COX-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6.7%)高于正常肾组织(20%)(X^2=10.28,P〈0.01)。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3.3%)高于正常肾组织(20%)(X^2=8.58,P〈0.01)。肾透明细胞癌中COX-2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1)。结论COX-2、VEGF的表达参与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COX-2、VEGF的表达可作为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发展动态过程中的客观观察指标,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肿瘤的恶性演进。
金鹏王侠吴斌
关键词:病理学透明细胞病理学环氧化酶2代谢内皮生长因子代谢
^(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直肠癌Mile’s术后的患者,因发现骶前软组织病变行^(18)F-FDG PET/CT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分析和通过半定量分析测量病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病例经手术病理学诊断或临床大于6个月以上的随访。计算^(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61例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学和随访最终诊断为骶前复发30例,骶前良性病变31例。骶前复发病变的SUVmax为9.44±3.78,良性病变SUVmax为2.24±2.1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0,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以SUVmax为4.45是良恶性病变的界值,^(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为87%。曲线下面积为0.976。结论骶前复发性病变的^(18)F-FDG摄取值明显高于骶前良性病变,以SUV1max为4.45是良恶性病变的界值,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术后骶前复发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李雪娜李娜杜补林李亚明
关键词:直肠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SFRP5基因甲基化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调节白血病细胞MDR1/P-gp的表达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基因甲基化对耐药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蛋白1/P-糖蛋白(MDR1/P-gp)表达的调节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白血病患者及白血病细胞系中SFRP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非磷酸化β-catenin(NP-β-catenin)在SFRP5基因甲基化白血病患者及细胞系中表达。使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DAC)恢复SFRP5表达,采用RT-PCR和real-time PCR检测处理前后MDR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gp表达。结果:5/12例白血病患者标本及4种白血病细胞系存在SFRP5基因完全甲基化。在5例患者标本中,有3例(L2、L7和L8)NP-β-catenin水平高于其它标本,在4种白血病细胞系中,KG1a中NP-β-catenin水平高于另外3个细胞系。存在NP-β-catenin高水平表达的3例患者(L2、L7和L8)中检出MDR1 mRNA及P-gp表达。在4种细胞系中,KG1a存在MDR1 mRNA及P-gp表达。使用去甲基化试剂DAC处理L2、L7、L8患者标本和KG1a细胞,恢复SFRP5表达,L2、L7、L8和KG1a中MDR1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P-gp表达水平亦被下调。结论:SFRP5基因甲基化可导致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活化的β-catenin激活下游靶基因MDR1转录,编码的药物外排泵P-gp表达增加,促进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形成。
王慧涵胡荣李迎春赵成海杨威廖爱军刘卓刚
关键词:P-糖蛋白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熊果酸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4年
本研究观察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细胞(Jurkat)凋亡的影响及其初步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UA在不同时间处理Jurkat细胞,采用细胞毒性试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PTE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UA在10-8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能抑制Jurkat细胞的生长,并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UA 40、80μmol/L处理Jurkat细胞24、48 h后,出现凋亡细胞,并可见其细胞核呈波纹状或折缝样,荧光染色增强。UA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时间对照组相比,UA能够增加PTEN mRNA的表达。结论:UA可以上调PTEN mRN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贾文文苗苗李佳吴斌刘卓刚
关键词:熊果酸JURKAT细胞细胞凋亡PTEN
保留盆腔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疗效及安全性荟萃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大型数据库中近11年发表的关于NSRH与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临床疗效比较的前瞻性同期对照试验。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NSRH与RH相比,其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6.73,95%可信区间(CI)-7.39^-6.06]、残余尿量<50 m L时间(WMD=-7.80,95%CI-11.93^-3.67)、首次排气时间(WMD=-12.05,95%CI-15.87^-8.24)、首次排便时间(WMD=-24.99,95%CI-26.87^-23.11)、住院天数(WMD=-4.00,95%CI-4.60^-3.40)均明显减少,宫旁切除长度明显减小(WMD=-0.10,95%CI-0.15^-0.06),手术总时间延长(WMD=30.74,95%CI 16.66~44.82);而在淋巴结活检数、术中出血量、术后总体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具备安全性和可行性,在缩短膀胱功能恢复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陈丹于慧会史海敏张新
关键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宫颈癌META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