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12JK0902)

作品数:28 被引量:177H指数:9
相关作者:薛建阳马辉高亮陈宗平罗峥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西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8篇混凝土
  • 26篇型钢
  • 25篇再生混凝土
  • 10篇抗震
  • 9篇抗震性
  • 9篇抗震性能
  • 7篇再生混凝土框...
  • 7篇再生混凝土柱
  • 7篇混凝土框架
  • 7篇混凝土柱
  • 6篇载力
  • 6篇静力
  • 6篇荷载
  • 6篇承载力
  • 5篇低周
  • 5篇低周反复
  • 5篇拟静力
  • 5篇拟静力试验
  • 5篇取代率
  • 5篇静力试验

机构

  • 28篇西安建筑科技...
  • 5篇广西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新时代国...

作者

  • 28篇薛建阳
  • 15篇马辉
  • 8篇高亮
  • 5篇陈宗平
  • 4篇罗峥
  • 4篇任瑞
  • 4篇崔卫光
  • 4篇林建鹏
  • 3篇刘祖强
  • 3篇王刚
  • 3篇周升
  • 2篇刘锦禄
  • 2篇敖翔
  • 2篇雷思维
  • 2篇张杰
  • 2篇刘义
  • 2篇王运成
  • 2篇王成
  • 2篇翟磊
  • 1篇王秀振

传媒

  • 10篇工业建筑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15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8个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短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剪切斜压破坏;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基本呈梭形;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承载力下降较快、变形小、延性较差;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延性耗能随着取代率增大而有所减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提高但延性耗能降低幅度大;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试件承载力及延性耗能均相应增大。除轴压比较小的短柱外,其余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延性系数均小于3,表明短柱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短柱抗震性能。
薛建阳马辉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短柱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薛建阳鲍雨泽任瑞王刚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再生混凝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抗震性能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进行了10根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2根型钢普通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考虑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3个影响因素。12根试验梁中有8根发生剪切斜压破坏,4根发生弯剪破坏。试验表明,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梁中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可避免剪切粘结破坏的发生,型钢再生混凝土梁与型钢普通混凝土梁受力过程相似,且强度并没有明显降低。
薛建阳王秀振马辉林建鹏陈宗平
关键词:受剪性能
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通过6个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静载试验,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长细比两个参数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由试验得出组合柱在轴心荷载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机理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长细比对其轴压承载力的影响,提出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
薛建阳崔卫光陈宗平马辉高亮
关键词:取代率长细比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体墙混合结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体墙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机制,进行了1榀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与1榀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砌体墙试件的拟静力试验.通过分析其试验现象、破坏机理、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表明砌体墙在框架的约束下能显著提高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对试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得到了结构协同工作时框架与墙体各自的受力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该结构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轴压比、宽高比、配钢率和砌体墙厚度4个参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砌体墙混合结构协同工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加,框架-砌体墙承载力先升高后降低;随宽高比的增大,框架-砌体墙承载力显著提高;增大配钢率,框架的承载能力有所增强;随砌体墙厚度的增大,砌体墙部分的承载力和刚度显著增大,但框架部分的荷载-位移曲线变化很小.
薛建阳罗峥翟磊黄小刚高亮
关键词:砌体墙协同工作剪力分配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进行了7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拟静力试验,试件的主要设计参数为再生骨料取代率、轴压比和体积配箍率.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掺入未使试件的水平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明显降低,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轴压比过大,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增大体积配箍率,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所提高,水平承载力也略有增大.本文的研究可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薛建阳林建鹏马辉
关键词:抗震性能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
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研究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剪性能,对6根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3根普通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对比试件展开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5根焊接箍筋和4根普通箍筋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性能试验,分析混凝土强度、箍筋配箍率、轴压比和剪跨比对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和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并对比焊接箍筋与普通绑扎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的受剪承载力的区别。结果表明:焊接箍筋与普通绑扎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的破坏形态基本相同,并且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的极限抗剪承载力高于普通箍筋钢筋混凝土框架短柱和梁。另外,用现行的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框架短柱和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的结果偏低,因此进一步结合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并拟合出焊接箍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可用于工程设计。
薛建阳周升高德亮杨勇刘祖强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抗剪承载力
不同填充墙布置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进行了4榀单层单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试件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对不同填充墙布置及墙体宽高比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层间位移角、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及抗侧刚度;墙体半高填砌的框架,其峰值荷载、初始抗侧刚度均介于空框架与全高填充墙框架之间,其极限层间位移角、延性及耗能能力与空框架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墙体全高填砌的框架,其极限层间位移角及位移延性与空框架相比有所减小,但等效黏滞阻尼系数较大;随着墙体宽高比的增大,结构承载力有所提高,位移延性呈下降趋势,耗能能力变化不明显;填充墙框架的刚度退化率均高于空框架,墙体全高填砌框架的刚度退化率大于墙体半高填砌框架,且墙体宽高比越大,刚度退化率越大.
薛建阳高亮戚亮杰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
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9
2014年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对10个不同剪跨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剪切斜压破坏、弯剪破坏以及弯曲型破坏,破坏形态与剪跨比有关;滞回曲线大多呈梭形且较为饱满,说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取代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延性及耗能能力随取代率的增加而有所降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有一定提高,但其衰减加快,且延性及耗能能力降低;增大体积配箍率时,试件承载力增大不明显,但延性及耗能能力显著提高。总体上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其应用于抗震结构中。
薛建阳马辉刘义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抗震性能
基于Perform-3D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2015年
基于3榀缩尺比为1:2.5的单层单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Perform-3D对该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出铰机制,轴压比、宽高比对其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为符合.同时对试件承载力与顶点位移关系F-D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框架的水平承载力及初始刚度有所提高,延性降低;随着宽高比的增大,框架的水平承载力及初始刚度提高,但后期刚度退化加快,延性降低.
薛建阳席宇高亮
关键词:水平荷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