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14373)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月华鞠晓红蒋林哲李瑶冯宪敏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棘阿米巴
  • 3篇膜炎
  • 3篇角膜
  • 3篇角膜炎
  • 2篇血清
  • 2篇血清抗体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抗体
  • 2篇棘阿米巴角膜...
  • 2篇阿米巴
  • 2篇肠癌
  • 1篇滴度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形态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增殖
  • 1篇致病

机构

  • 7篇吉林医药学院
  • 2篇吉林市人民医...
  • 1篇吉化总医院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作者

  • 5篇王月华
  • 4篇鞠晓红
  • 2篇蒋林哲
  • 2篇钟秀宏
  • 2篇冯宪敏
  • 2篇李瑶
  • 2篇孙艳美
  • 1篇赵丽薇
  • 1篇李强
  • 1篇王立波
  • 1篇郑文彧
  • 1篇李正花
  • 1篇姜晓明
  • 1篇杨易
  • 1篇韩嵩
  • 1篇刘国祥
  • 1篇陈琳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棘阿米巴原虫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快速构建棘阿米巴滋养体全长cDNA文库,为棘阿米巴滋养体抗原的筛选和基因结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棘阿米巴滋养体分离株,ed,RNA为模板,以经修饰的SMART寡聚核苷酸引物逆转录合成单链cDNA,采用长距PCR(10ng—DistancePCR,LDPCR)方法扩增得到双链cDNA,经蛋白酶K消化和sfiI酶切后通过色谱柱CHROMASPON-400按分子质量进行分离,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回收纯化0.4~2.5kb分离产物。取1μlPCR产物与λ噬菌体连接,以XL1-BLUE为受体菌扩增得到cDNA文库,分别用梯度法和随机测序法检测文库滴度与重组率。结果成功构建棘阿米巴cDNA文库,文库滴度为3.85×10^7pfu/ml,插入片段大小在0.4~2.5kb之间.重组率为100%(20/20)。结论棘阿米巴滋养cDNA文库构建成功,为棘阿米巴滋养体抗原的筛选和基因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月华冯宪敏李瑶鞠晓红孙艳美
关键词:棘阿米巴CDNA文库
兔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血清抗体效价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1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阴性对照组(n=2)。实验组兔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为空白对照眼。实验组采用氢化可的松点眼3 d后行角膜基质内注入赫氏棘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悬液(1×106/ml)0.2 ml。对照组兔角膜基质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注射后每天记录兔眼角膜病变情况,刮取角膜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测。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采血和摘取角膜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经角膜刮片镜检和角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证实,实验眼感染棘阿米巴,并出现棘阿米巴角膜炎典型表现和病理改变。血清抗体效价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于感染后第28天达峰值(A450值为2.2358),而后逐渐下降,并维持稳定,直到处死仍高于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血清抗体效价无明显变化。
王月华郑文彧赵丽薇冯宪敏李瑶鞠晓红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抗体
伏立康唑对体外培养棘阿米巴增殖和形态表现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对体外培养棘阿米巴的增殖和形态表现的影响,阐明伏立康唑对棘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棘阿米巴原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5和25.0mg·L^(-1)),分别于药物作用后24、48、72和96h收集各组虫体,计数虫体数量并绘制增殖曲线;光镜下观察棘阿米巴的形态表现、活力和贴壁情况;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棘阿米巴虫体数量减少(P<0.01);光镜下实验组棘阿米巴形态变化明显,由不规则带棘状伪足的滋养体转化为圆形包囊,出现大量细胞碎片;电镜下实验组棘阿米巴的超微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坏死。结论:一定浓度伏立康唑能够有效抑制体外培养棘阿米巴的增殖并改变其形态甚至超微结构,对滋养体和包囊均具有明显杀伤作用。
王月华鞠晓红钟秀宏李强孙艳美姜晓明
关键词:伏立康唑棘阿米巴细胞增殖形态学
ELISA法分析棘阿米角膜炎兔模型血清抗体的滴度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棘阿米巴角膜炎血清抗体的可行性,从而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免疫学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离心收集对数期生长的棘阿米巴原虫,超声破碎虫体。4℃下10 000 r/min离心10 min去除虫体碎片,取上清。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此提取物即为虫体抗原,通过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实验兔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的血清抗体滴度水平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于感染后第28 d达峰值,此后抗体滴度水平逐渐下降,直到处死仍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抗体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ELISA法检测棘阿米巴角膜炎兔血清抗体滴度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这将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血清学诊断奠定基础。
王月华李正花陈琳韩嵩杨易刘国祥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血清抗体
甘露糖结合蛋白在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致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18年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病原体棘阿米巴是一种机会致病原虫,具有多种毒力因子。目前研究表明,引起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发病的关键始动因子是甘露糖结合蛋白,其可介导棘阿米巴黏附在宿主角膜细胞上,引起宿主细胞发生病理变化,并逃避免疫细胞的降解。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分子发病机制,为寻找药物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
王月华鞠晓红孙艳美陈爽
关键词:棘阿米巴甘露糖结合蛋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致病机制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癌中HER2和TOPOⅡα mRNA的表达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HER2和TOPOⅡα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的方法检测30例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HER2和TOPOⅡαmRNA的表达,用2-ΔΔCT的方法计算相对于远端正常组织结肠癌组织中HER2和TOPOⅡαmRNA的表达倍数。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HER2和TOPOⅡα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和远端正常结肠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ER2和TOPOⅡα相对表达量分别是远端正常结肠组织的8.00倍和2.00倍(2.95~10.41,0.98~3.14)。HER2和TOPOⅡα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在癌旁组织和远端正常结肠组织HER2和TOPOⅡαmRNA表达未见相关性。结论:HER2和TOPOⅡα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提示HER2和TOPOⅡα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两者表达相关性提示联合两者检测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蒋林哲王月华王立波鞠晓红钟秀宏
关键词:结肠癌实时荧光定量PCR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和拓扑异构酶Ⅱα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和拓扑异构酶(TOPO)Ⅱα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和健康对照组1(组织)和健康对照组2(血清)中的HER2和TOPOⅡα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ER2和TOPOⅡα在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8%和57.8%;结肠癌患者血清中HER2和TOPOⅡα含量分别为(4.878 2±0.629 3)ng/ml和(3.585 6±0.688 2)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血清含量(2.056 4±0.623 5)ng/ml和(2.014 7±0.476 9)ng/ml,且结肠癌组组织和血清中二者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80,r=0.610,均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HER2和TOPOⅡα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为结肠癌患者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王月华蒋林哲鞠晓红李强李瑶钟秀宏
关键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结肠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