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84)

作品数:13 被引量:81H指数:4
相关作者:陈一强孔晋亮闫萍宋志军王恒壮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济宁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青年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单胞菌
  • 10篇铜绿
  • 10篇铜绿假单胞
  • 10篇铜绿假单胞菌
  • 10篇假单胞菌
  • 4篇生物被膜
  • 4篇生物膜
  • 3篇基因
  • 3篇红霉素
  • 2篇氧氟沙星
  • 2篇沙星
  • 2篇生物被膜形成
  • 2篇左氧氟沙星
  • 2篇细菌
  • 2篇慢性
  • 2篇慢性肺
  • 2篇慢性肺部感染
  • 2篇美罗培南
  • 2篇密度感应
  • 2篇肺部

机构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济宁医学院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丹麦国家医院
  • 2篇哥本哈根大学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文登整...

作者

  • 11篇陈一强
  • 9篇孔晋亮
  • 7篇闫萍
  • 6篇王恒壮
  • 6篇宋志军
  • 5篇刘晓岚
  • 5篇王立赞
  • 4篇温红侠
  • 3篇简丽娟
  • 3篇张东伟
  • 2篇吴海英
  • 2篇朱莲娜
  • 1篇蔡双启
  • 1篇杨朝生
  • 1篇王飞
  • 1篇吴红
  • 1篇覃雪军

传媒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revention of catheter-rel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by levofloxacin-impregnated catheters in vitro and in vivo
2014年
Yan PingLiu WeiKong JinliangWu HongChen Yiqiang
关键词:绿脓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美罗培南对las/rhl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膜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meropenem,MEM)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及其PAO1lasI rhlI、PAO1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早期生物膜的作用。方法①测定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及其PAO1lasI rhlI和PAO1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②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PAO1lasI rhlI和PAO1lasR rhlR基因缺陷型体外生物膜培养3d后,用26mg·L-1的美罗培南溶液作用24h,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情况。结果①PAO1野生型,PAO1lasI rhlI基因缺陷型和PAO1lasR rhlR基因缺陷型3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MEM的MIC均为1mg·L-1,MBC均为2mg·L-1。②3d后PAO1野生型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生物膜,而lasI rhlI和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形成结构较简单的薄片状的早期生物膜结构;美罗培南作用后,PAO1野生型的生物膜结构明显稀薄,而PAO1lasI rhlI、PAO1lasR rhlR基因缺陷型的片状生物膜结构基本被破坏,剩下散在的碎片状结构。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las、rhl基因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
刘晓岚宋志军吴红王立赞陈一强孔晋亮王恒壮
关键词: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
黄芩水煎液联合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被膜(BF)的体外模型,研究在体外黄芩水煎液对BF的影响及对左氧氟沙星(LFX)的增效作用。方法:选取P.a野生株PAO1,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培养BF,建立体外BF模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F变化。将黄芩水煎液、红霉素、LFX各药单独或相互联合作用于BF,连续稀释法进行存活菌菌落计数。结果:31.25g/L的黄芩水煎液即可抑制和破坏BF。与LFX联合应用后,BF内存活菌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黄芩水煎液在体外可破坏P.a已形成的BF,并可增强LFX对BF内P.a的抗菌活性。
孔晋亮刘晓岚陈一强王立赞闫萍覃雪军朱莲娜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氧氟沙星红霉素
细菌生物膜与导管相关感染被引量:2
2014年
由于老年化人口和植入生物医学材料的日益增多,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也越来越多[1]。很多植入性治疗医疗用品,不仅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引起感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植入性治疗所用的生物材料很容易引起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黏附,这些微生物黏附后通过分泌胞外多糖和被膜多聚物,使微生物以非常精细的方式相互粘连形成膜状物,即微生物生物膜(biofilm,BF)[2]。BF容易在各种植入导管,
闫萍陈一强
关键词:生物膜导管相关感染
群体感应系统缺陷对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E)PAEO1野生型及群体感应(QS)系统的lasⅠrhⅡ、lasRrhlR基因缺陷型PAE菌株人工生物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QS系统的lasⅠrhⅡ和lasRrhlR基因组在PAE生物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地位。方法从大鼠支气管内直接予以PAE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1×109CFU/ml)攻击,建立PAEO1野生型及QS系统的lasⅠrhⅡ和lasR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感染2周后,PAEO1野生型组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改变均明显重于PAEO1lasⅠrhⅡ和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1);PAE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明显高于PAEO1lasRrhⅠR基因缺陷型组(P<0.01)和PAEO1lasⅠrhⅡ基因缺陷型组(P<0.01)。结论PAEO1野生型菌株组在病程中引起较持久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激发了较高的IL-10反应,而PAEO1lasⅠrhⅡ基因缺陷组、PAEO1lasRrhlR基因缺陷组的肺部病变明显轻于PAEO1野生型组,表明QS系统在PAE肺部感染的建立及慢性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晓岚宋志军陈一强王立赞孔晋亮王恒壮闫萍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
美罗培南对lasR/rhlR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膜的作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PAEO1野生型及其PAEO1 lasR、PAEO1 rhlR、PAE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早期生物膜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PAEO1野生型、PAEO1 lasR、PAEO1 rhlR、PAEO1 lasR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体外生物膜的培养,3 d后以26μg/ml的美罗培南溶液作用24 h,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情况。结果3 d后PAEO1野生型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生物膜结构,PAEO1 lasR、PAEO1 rhlR、PAEO1 lasRrhlR基因缺陷型黏附、聚集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生物膜结构;经过26μg/ml的美罗培南溶液作用24 h后,PAEO1野生型的生物膜结构明显稀薄,PAEO1 lasR、PAEO1 rhlR和PAEO1 lasRrhlR基因缺陷型的生物膜结构基本被破坏,其余下散在碎片状结构。结论lasR/rhlR基因可影响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
刘晓岚宋志军王飞吴红陈一强王立赞孔晋亮王恒壮
关键词: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美罗培南
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QS调控毒力因子的干预作用
2012年
目的研究红霉素(ERY)对铜绿假单胞菌QS调控毒力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方法弹性蛋白-刚果红法测定弹性蛋白酶活性;偶氮酪蛋白法测定蛋白水解酶活性;氯仿萃取法测定绿脓菌素;苔黑酚法测定鼠李糖脂;测定早期及成熟生物被膜细菌(BF)对H2O2敏感性。结果 ERY组弹性蛋白酶活性(0.03)、蛋白水解酶活性(0.37)、绿脓菌素浓度(0.06)、鼠李糖脂浓度(48.8μg/ml)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47、0.48、0.18、153.9μg/ml)(P<0.01),弹性蛋白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绿脓菌素浓度高于PA-JP3株组(分别为:0.04、0.16、0.01)(P<0.05),而鼠李糖脂浓度与PA-JP3株组(34.8μg/ml)相当,ERY组(早期1.81cm,成熟期3.8cm)及PA-JP3株组(早期2.6cm,成熟期2.87cm)生物被膜细菌对H2O2敏感性高于空白对照组(早期1.36cm,成熟期1.44cm)(P<0.01)。结论红霉素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
简丽娟孔晋亮陈一强温红侠闫萍吴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红霉素密度感应系统毒力因子
铜绿假单胞菌lasR rhlR基因缺陷对大鼠慢性肺部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PAO1野生型及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缺陷型Pα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致病性的差异,及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在Pα生物被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地位。方法从大鼠支气管内直接予以Pα(菌种为PAO1野生型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10^9CFU/ml)攻击,建立PAO1野生型及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分别于感染1周和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IL-4、IL-10)反应的变化。结果感染1周和2周后,PAO1野生型组的肺部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改变均明显重于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01);感染1周后PAO1野生型组肺部的IL-4、IL-10水平都高于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1,P〈0.05);2周后PA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明显高于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P〈0.001)。结论PAO1野生型组在病程中引起持久和严重的肺部感染,激发了TH2样免疫反应,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组的肺部病变明显轻于PAO1组,说明QS系统的lasR rhlR基因在Pα肺部感染的建立及慢性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晓岚宋志军吴红陈一强王立赞王恒壮孔晋亮Niels Hφiby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肺部感染
氨溴索增强左氧氟沙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时的杀菌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AMB)对铜绿假单胞菌(P.a)的生物被摸(BF)破坏清除作用及其与左氧氟沙星(LFX)联合后对BF内P.a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PA01的3d和7d体外BF模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MB组,AMB+LFX组。AMB质量浓度分别为256μg/ml和512μg/ml。于体外早期和成熟BF模型形成后,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AMB,作用24h后,连续稀释法行载体表面BF内P.a活菌计数,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学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ANOVA)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无论是早期BF还是成熟期BF,药物作用24h后SEM观察,AMB组载体表面BF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随着AMB质量浓度的增加,载体表面BF呈减少趋势。无论是早期BF还是成熟期BF,1μg/ml的LFX组可以减少BF内细菌(P〈0.05);LFX和不同质量浓度的AMB联合后,BF内菌落计数较单独使用LFX组减少更明显(P〈0.05);并且,LFX和512μg/ml AMB联合作用后,载体BF内菌落计数明显少于LFX和256μg/mlAMB联合组(P〈0.05)。结论AMB可以破坏已形成的早期和成熟BF;LFX单独作用可以部分减少载体BF内P.a,与AMB联合后表现出协同杀菌作用,且随着AMB质量浓度的增加协同杀菌作用更强。
孔晋亮蔡双启陈一强闫萍张东伟简丽娟吴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左氧氟沙星杀菌作用
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目的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在体外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E)生物膜(BF)形成的作用;对早期、成熟BF的破坏及其与头孢他啶(CAZ)的协同杀菌作用。方法构建体外PAO1生物膜模型;2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表面BF形态;连续稀释法行活菌计数。结果24 h载体表面PAE黏附量,绿原酸组少于红霉素(ERY)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SEM观察绿原酸组和ERY组仅见少量散在的游离细菌,而空白对照组可见大量分布均匀的微菌落和游离细菌;建模3 d,SEM观察绿原酸组仅偶见聚集的细菌,菌体间有少量稀薄的黏液样物质,BF规模小于ERY组和空白对照组,建模7 d SEM观察绿原酸组仅见稀少的薄层BF;绿原酸组载体表面活菌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和ERY组(P<0.05);对于早期和成熟BF内PAE,绿原酸+CAZ组,载体表面PAE数量明显少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绿原酸可以抑制PAE的BF形成,并对早期和成熟BF具有破坏作用,对于BF内PAE与CAZ有协同杀菌作用,并且强于ERY组。
温红侠陈一强朱莲娜宋志军杨朝生王恒壮张东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绿原酸头孢他啶红霉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