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作品数:16,383 被引量:50,887H指数:55
- 相关作者:张鹏飞梁雯杨力姚应水章锦河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十字路口:中国媒介文化研究的本土化探索
- 传媒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互嵌日渐深入,媒介文化的"显学"地位更加突出。中国的媒介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研究版图整体上景观多样,层次不一,具有一定的知识性的话语建构,但距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范式以及本土...
- 张泉泉
- 关键词:媒介文化文化研究本土化
- 文献传递
- 美学视野下的委婉语研究
- 2012年
- 委婉语的基本内涵就是说"好听的",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学的追求,把语言符号变成审美对象。分析委婉语的美学特征,探讨语言运用者在一定交际目的的支配下,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语言符号委婉语,在产生和传递信息过程中的美学构造原理。
- 余义兵
- 关键词:委婉语美学特征美学原则
- 池州青阳腔音乐留存调查与研究
- 2013年
- 青阳腔因产生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而得名,曾被誉为"徽池雅调"、"时尚天下"而风靡海内外,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被称为京剧的"鼻祖"。本文主要从对池州青阳腔音乐的历史调查、池州青阳腔音乐现状的调查和池州青阳腔音乐的创新发展设想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 路广宏林国霞
- 关键词:青阳腔
-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研究
- 2014年
- 通过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当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做对比,并通过深入研究与探讨,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 樊匀
-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
- 安徽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基于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稳步和均衡发展背景下促进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对安徽省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对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有正向促进但是作用不够显著,并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转移人口综合素质等角度对推动安徽省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和城镇化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 郝楠江永红洪二丽
-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 基于大数据的基础教育管理被引量:3
- 2014年
-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管理手段,基于大数据预测、分析基础上基础教育管理方法和决策模型都将随之改变。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将影响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改变基础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 程淑琴
- 关键词:大数据基础教育教育评价
- “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为了更好地对现有税制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缓解企业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我国从2012年开始,陆续在部分行业和地区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工作。其中,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咨询及鉴定业务也被纳入了试点范畴。首先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营改增"实施后会计账务处理方面的变化,接着探讨了"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会计师事务所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基于存在的问题给出了5个方面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 朱敏
-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账务处理税负影响
-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被引量:4
- 2015年
- 从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在办学理念、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实施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理论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对策及其实施路径:更新理念,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知;优化课程体系,创建实践性课程;拓宽和完善实践教学途径和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健全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强化实践性反思,巩固实践教学效果。
- 朱韩兵王妹
-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性课程教学反思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困境及对策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生力军。总体而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存在内容认同不够,情感认同不浓,信念认同不足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国家主导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策化;社会倡导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化;高校引导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化的路径,破解认同困境,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伍旭坤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中西语言哲学观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文章通过中西语言哲学思想的对比,阐述了中西诗歌在语言结构、视觉效果、作者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中西诗歌在创作上存在着含蓄自然和强势说明的两种基本态势,从而加深了对跨文化诗学的了解。
- 朱莉刘进
- 关键词:中西语言哲学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