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60050)

作品数:19 被引量:181H指数:10
相关作者:柴政段含明王金山罗淑政玉米提·哈力克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5篇塔里木河下游
  • 7篇生态输水
  • 3篇地下水
  • 3篇应急输水
  • 3篇生态
  • 3篇树高
  • 3篇塔里木河
  • 2篇地下水位
  • 2篇植被
  • 2篇物候
  • 2篇荒漠
  • 1篇地下水超采
  • 1篇多时相
  • 1篇雄树
  • 1篇雄株
  • 1篇枝下高
  • 1篇植被变化
  • 1篇生长量
  • 1篇生态退化
  • 1篇生态效益

机构

  • 17篇新疆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6篇新疆塔里木河...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柏林工业大学
  • 3篇西华师范大学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塔里木河流域...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5篇柴政
  • 5篇段含明
  • 4篇罗淑政
  • 4篇王金山
  • 3篇玉米提·哈力...
  • 3篇汪飞
  • 2篇刘桂林
  • 2篇陈燕
  • 2篇牛婷
  • 1篇艾里西尔·库...
  • 1篇任伟
  • 1篇艾尔肯·艾白...
  • 1篇蔡富艳
  • 1篇阿布都米吉提...
  • 1篇彭树宏
  • 1篇王珊珊
  • 1篇翟富春
  • 1篇蔡福燕
  • 1篇蔡福艳

传媒

  • 5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资源节约与环...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变化轨迹探测的植被景观格局动态分析——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区域为例被引量:12
2012年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以2006、2007、2009、2010年Landsat-5/TM影像与2008年的CBERS/CCD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获得5a的植被/非植被类型图。在此基础上,提取并归纳5a间的植被变化轨迹:恒定植被、恒定非植被、转变为植被、转变为非植被、非稳定变化。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3计算了变化轨迹景观格局的3种景观指标。结果表明,2006—2010年植被面积减小,主要因为生态输水量减小、输水间隔较大,导致草本植被、乔灌木幼苗死亡;恒定非植被的比重最大,表明非植被类型是研究区的基质,其次是转变为非植被的比重,说明5a间植被的衰退程度要强于恢复程度;转变为植被与非稳定变化两种类型属于过渡性植被变化类型,受生态输水量、分布的制约严重;各种变化轨迹类型的形状规则较为稳定,其中以恒定非植被类型最稳定而非稳定变化类型最不稳定。
刘桂林艾里西尔.库尔班玉米提.哈力克段含明Philipp GartnerBirgit Kleinschmit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牛婷
关键词: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
基于多时相CBERS/CCD数据的塔里木河下游植被变化被引量:10
2010年
自2000年实施生态输水以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区沿岸自然植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根据逐年中等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时间轨迹分析方法,对植被变化的过程和趋势进行分析。选择2000-2005年各年的最佳CBERS/CCD图像,根据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值,将各年土地覆被分为植被和非植被;基于分类结果逐像元构建土地覆被变化轨迹;并按照过程和趋势特征将变化轨迹划分为恒定非植被、恒定植被、转变为植被、转变为非植被和非稳定变化5种变化类型。通过分析植被面积变化与生态输水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趋势类型的数量、空间特征,并结合输水资料和地面调查结果,了解各种变化趋势的变化过程、植被结构和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植被面积随生态输水的进行呈逐年增加趋势;输水过程中,7.94%的区域呈现转变为植被的趋势,主要是草本植物恢复和灌木丛的复苏所致;同时仅有2.66%的像元转变为非植被;由于生态脆弱性较高,尚有10.43%的像元表现为非稳定变化。变化轨迹所揭示的过程特征显示,由非植被向植被转变的变化主要出现在2003年最大规模输水以后;在河水漫溢区尤为明显。实践还表明,干旱区植被变化波动频繁,时间轨迹分析方法有利于揭示植被的变化过程和趋势;而CBERS/CCD数据的免费使用,为利用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时间轨迹分析节约了成本。
段含明艾里西尔.库尔班玉米提.哈力克王珊珊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买合木提.巴拉提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胸径结构及林木分布特征被引量:32
2008年
采用"面"上宏观调查与"点"上典型研究相结合,集中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100hm2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林木分布与胸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距河道0-20m的范围内,胸径为0-4cm的幼龄胡杨占最多,达到13.24%。以后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幼龄胡杨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胸径分布范围简单,胸径为16-36cm的林木株数在胡杨林中所占的比例最多。另外,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胸径在48cm以上的过熟林和衰老林的比例逐渐增多。距河道0-200m的范围内,胡杨分布占整个胡杨林的80%以上。其中以疏失度为0-50%的长势较好的胡杨为主。在200-400m的范围内,疏失度为50%-75%的长势较差的过熟林和衰老林的比例开始增多。距河道400m以上,胡杨密度开始急剧下降,胡杨株数所占的比例几乎下降到5%以下。
王金山哈力克.玉米提Bernd Cyffka吾斯曼.库尔班彭树宏
关键词: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生态效益评价及其保护对策被引量:8
2008年
胡杨是塔里木河流域唯一的成林树种,也是世界上古老而珍贵的植物。通过不同角度对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甚至在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巨大功能。但是由于近50年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面积日益减少,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应该适时生态输水、退耕还林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保护下游日益萎缩的胡杨林,保持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柴政玉米提.哈力克王金山蔡福燕罗淑政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效益
人为输水干扰下不同树高级胡杨个体的分布特征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自2000年实施的向塔里木河下游8次应急输水对以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林产生了一定的恢复作用。为了定量评估胡杨对人为输水的响应程度,采用"面"上宏观调查与"点"上典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设立的长期监测样地内的胡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与研究了树高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高级的胡杨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随着离河距离的增加,胡杨株数呈递减趋势;特别是在距河50 m范围内人为输水干扰对胡杨幼苗更新具有显著作用。
蔡福艳玉米提.哈力克王金山阿迪里.阿不来提买尔燕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关键词:树高级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
胡杨雌、雄树物候特征差异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为研究对象,对雌、雄株胡杨的开花期、展叶期、第一次展叶期、第二次展叶期、果熟期、叶黄期及落叶期分别进行观测并对其物候特征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雌、雄株胡杨的落叶期以外,其余的物候期均有差异。雌、雄株胡杨同时开花,但个体上下部分和雌、雄个体之间存在时空差异,开花期重叠较长,雌株开花期持续时间比雄株长3天,雄株花粉能被充分利用,有利于雌花授粉。雌株胡杨比雄株早7天展叶,雌株叶子要尽快地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物质,提供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保证胡杨顺利完成生殖过程。胡杨果实成熟发生时间有很大程度的不一致性,并果熟期的持续时间也有很大差异。胡杨种子生命力很低,如长达4个多月的果熟期与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时间相吻合,并执行漫溢式放水措施,有利于更多种子的传播、着床萌发。胡杨雌株叶黄期比雄株早,表明雌株胡杨受到的干旱胁迫强度比雄株大。雌、雄株胡杨的落叶期几乎没有差异。以上胡杨的物候特征是对环境条件适应所形成的一种生殖策略。
买尔燕古丽.阿不都热合曼艾里西尔.库尔班玉米提.哈力克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利克木段含明
关键词:塔里木河雌株雄株物候
新疆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被引量:12
2008年
柴窝堡水源地近几年地下水持续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水源地地下水位、湖水水质的监测,结合近几年地表环境的变化,分析了地下水超采所带来的负面环境问题。结果显示:柴窝堡水源地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已呈漏斗形状;柴窝堡湖湖水水质也呈现恶化趋势,污染物含量不断增加;此外,水源地草场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壤沙漠化加重,风沙天气增多。因此,对柴窝堡水源地的地下水应该定量开采,引水补源,以实现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柴政玉米提.哈力克苟新华罗淑政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环境问题
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枝下高对应急输水的响应被引量:13
2009年
根据近5a来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林(Populus euphratica Oliv.)的监测数据和不同离河距离的地下水位监测信息,结合"面"上宏观调查与"点"上典型研究,集中对100hm2长期监测样方内的4499棵胡杨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胡杨个体实测数据和卫星影像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枝下高对应急生态输水的响应。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的胡杨具有伴河生长的特性,不同等级枝下高的胡杨都主要分布在距离河道200m的范围,且其分布都与离河道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急输水后,不同离河距离的胡杨枝下高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河道附近100m的范围内下降幅度最大,达到了0.36m,枝下高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胡杨茎部和基部萌生新枝所引起的,说明应急输水对于胡杨的自然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汪飞玉米提.哈力克B.ConradieB.KleinschmitJ.Kuechler
关键词:塔里木河应急输水枝下高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荒漠河岸林活力恢复监测被引量:11
2009年
根据近5年来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被的监测数据,分析了生态输水后植物活力的恢复状况。结果显示:应急生态输水增加了塔里木河下游的生物多样性,使原本面临死亡的荒漠河岸植被重新复活,而且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胡杨群落的自然更新;在近河道50m的范围内均出现了少量的胡杨、柽柳实生苗,并且在离河道150m的范围内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胡杨次生苗,在离河道400m范围内大约有25%的胡杨均有不同程度的基部新枝萌蘖。通过生态输水后地下水位的逐步抬升,河道两岸的低阶地发育着一定面积的草甸植被,形成了由胡杨、柽柳和草本植物所组成的干旱区非地带性河岸稀疏植被群落,说明应急生态输水对于胡杨为建群种的荒漠河岸林植被的恢复和自然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沙代提.木沙玉米提.哈力克托乎提.艾合买提Bernd Cyffka柴政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
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树高的分布和密度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小尺度生态监测与遥感数据分析获取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林现状信息,将胡杨个体对输水的响应实测数据和QuickBird影像信息进行对比和分析,“面”上宏观调查与“点”上典型研究相结合,集中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设立的100hm2长期监洲样方内的4500棵胡杨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表明:胡杨密度随着离河岸距离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规律。不同树高的胡杨也呈一定规律分布。树高小于3m的幼树主要分布在距河道50m范围内;树高3-9m之间的胡杨在研究区中占绝对优势;树高大于9m的胡杨在距河道200m内分布比较均匀,200m之外分布稀少。
蔡富艳玉米提·哈力克艾尔肯·艾白不拉阿布都米吉提·阿布力克木Bodo CoenradieBirgit Kleinschmit
关键词: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树高密度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