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AZHO10)
-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维艳沈琼李强明庆忠黄璐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攀枝花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乡村社区的景区化程度测度及其效应评估——以云南典型乡村社区为例被引量:6
- 2012年
- 基于乡村社区景区化内涵及村民感知视角,借鉴Scheyvens的旅游增权框架和叶春的动态设问方式,建构了乡村社区景区化程度及其环比效应的评估体系,为乡村社区的"旅游在场"及其增权提供了学理及实践依据。对云南落水村和曼听五寨的实证分析表明:过度或低度从业均不利于社区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与社区旅游及其响应的持续,因而不应片面追求经营性增权或无视其"在场"权益诉求,而谋求社区文化景观资源的资产化制度增权,必将成为社区旅游增权的治本之举,也是其逻辑起点。
- 王维艳黄璐安永青沈琼
- 关键词:乡村社区
-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逻辑及其增权路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个案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以往社区参与旅游研究重上层建筑参与理念而缺乏经济基础参与权益认同的倾向,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资本(权力)分析框架,依据社区旅游场域中资本及其占有者的结构与社区参与的实践逻辑,在正式制度供给滞后、缺失的背景下,建构了"准股份合作制"社区参与旅游增权框架;西双版纳傣族园的实证研究表明:将一定比例的门票反哺"村寨建设及奖励村民"的做法,因其增添了"股金分红"的核心内容而使这一制度框架得以完善;对社区参与旅游红利的确认,必将对社区旅游资源的产权化制度安排、社区景观资源保护激励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与实践示范效应。
- 王维艳李强
- 关键词:旅游场域社区参与实践逻辑傣族园
- 西部乡村社区景区化响应模式及其优化研究——基于现代物权理论的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基于现代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理论,从社区旅游吸引物权的不同利用方式入手,建构了乡村社区景区化响应模式,结合西部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由"社区自助"走向"社区参与",进而从"经营性参与分配"或"福利-经营性参与分配"转向"股权性参与分配"模式演进的优化路径,并提出了学界理论建构、政府法制建设、企业体制创新、社区能力培养、第三方力量助推等保障机制,以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旅游发展中效率与公平、参与权益与资源保护等协调问题。
- 王维艳
- 关键词:社区参与物权理论
- 社区响应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分析视角被引量:11
- 2013年
-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的"泛化"对社区旅游研究形成了遮蔽,社区参与旅游研究的"粗放"不仅对社区响应旅游发展的自主性关注不够,也削弱了对实践的分类指导作用,因而迫切需要学界系统地审视乡村旅游与社区参与的传统研究范式,建构社区响应乡村旅游发展的既相对自主又具结构同源性的实践逻辑与方法。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场域分析框架,依据乡村旅游场域中资本(权力)及其占有者的结构与社区实践,将社区响应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方法概括为2层、3类及7型;提出了设立社区资源补偿费、旅游分红与经营权保障等准股份合作制制度增权治理路径。
- 王维艳明庆忠
-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场域实践逻辑
- 西部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内涵及表征——以云南典型乡村民族社区为例被引量:15
- 2011年
- 从旅游活动要素及其空间效应着眼,对"景区化"与"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把社区事象的景观化、经济功能的旅游化、组织管理的业缘化等视为"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具体表征;认为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结果,必将导致乡村民族社区向旅游社区的演变,并对乡村民族旅游社区的内涵及其类型特征作了初步探讨,进而细分出名义在场型、从业参与型、景观资产型、混合平衡型4种类型。对云南曼听五寨、雨崩村、泸沽湖落水村和里格村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除了曼听五寨属于名义在场型外,其余为从业参与型旅游社区。
- 王维艳沈琼李强
- 关键词:旅游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