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900-1949)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晨杨联芬李双钱南秀陈星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艺术
  • 2篇佚文
  • 2篇丰子恺
  • 1篇新文化
  • 1篇艺术教育
  • 1篇艺术类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嬗变
  • 1篇中国女性
  • 1篇中国女性文化
  • 1篇中国现代长篇...
  • 1篇神圣
  • 1篇述论
  • 1篇四民
  • 1篇女性
  • 1篇女性文化
  • 1篇全集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独立
  • 1篇主义

机构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劳动关系...
  • 1篇莱斯大学

作者

  • 5篇刘晨
  • 4篇杨联芬
  • 1篇陈星
  • 1篇李双
  • 1篇钱南秀

传媒

  • 5篇美育学刊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亚波罗》到《亚丹娜》:见证艺术教育的新页被引量:1
2011年
创刊于1928年10月的《亚波罗》和1931年3月的《亚丹娜》是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后更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出版的期刊,它们和该校《神车》《艺星》等刊物一起从理论到实践见证了中国艺术教育全新的一页。以林风眠为首的国立艺专,作为国立艺术教育专业机构,信奉专业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并行的理念,倡行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并以"艺术运动"为旗帜实践艺术教育和艺术传播。
刘晨
李叔同佚文《唱歌法大意》刍议被引量:1
2012年
李叔同《唱歌法大意》第二、三章已收入郭长海、郭君兮编《李叔同集》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然缺第一章。现公布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收藏的该文第一章佚文,同时就部分史实作必要的说明正误。李叔同《唱歌法大意》第一章刊于《教育周报》第1期(1913年4月1日出版)第15页至16页,列"学术"专栏,署名李叔同。作者时任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艺术教师,此文对于研究李叔同艺术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且对近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轫期的音乐教学实践具有认识价值。
陈星刘晨
关键词:李叔同
从“四民皆工”到“工人阶级”——“劳工神圣”观念的形成与语义嬗变被引量:9
2019年
"劳工神圣"是五四文化的重要思想命题,其相关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工人阶级概念的生成及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进步主义维度,蔡元培"劳工神圣"的独特内涵及其在传播中的意义转换,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从观念形成的历史着眼,可以考察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主义的思考、抉择与实践,以及蔡元培"劳工神圣"的独特思想意义,揭示这一命题如何以传统伦理文化为底蕴,吸纳整合西方理论,形成五四时期极具影响的思潮,从而呈现该命题由无政府社会主义概念嬗变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思想史轨迹。
李双杨联芬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
“生之忏悔”:巴金与“家”
2023年
巴金与家庭由疏离到回归,隐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再思及自我伦理实践的反省和调整,这一心灵历程,贯穿巴金整个写作生涯,体现于家族题材的非虚构写作。这些文本与小说构成互文,是巴金真实的家族史,也是其心灵自省的忏悔录,记录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在巴金心灵成长中由冲突到和解的过程,而巴金中年以后的家庭伦理实践,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新文化与传统的关系。
杨联芬
关键词:忏悔新文化传统文化
作为“预流”的编年史及相关问题——评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
2023年
陈思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1922—1949)》是近年文学编年史中涌现的新成果,它设置“梗概”与“按”并置的体例,保证了编年史的工具性和文学本位,而其中所呈现的著者长期以来在编年与史论两方面相互推进的深耕、积累对其文学编年史书写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启发和示范意义。本文同时就编年史的著录标准、接受史料及索引问题,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刘锐杨联芬
关键词:长篇小说编年史文学本位
对谈:“列女”“贤媛”传统与中国女性文化的现代转型被引量:4
2022年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进一步融通古今中外,推陈出新。“列女”与“贤媛”是中国妇女史书写的两大分支,也是中国妇女思想史上的两种传统。前者载于正史,表现儒家女性道德;后者多集中于知识女性,她们富于智慧,其文学写作与生活实践往往体现自主意识与平等精神,但常为正史遮蔽。“贤媛”传统在清末维新运动中以女学实践得到彰显,而在民国时期以一批留学归来的新知识妇女及其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得到体现。她们看重家庭责任,推崇人格独立,对于妇女的社会责任有独特看法。《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本期推出美国莱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钱南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教授2018年10月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高端论坛“京师论坛”就中国妇女思想传统在晚清以来的演变所做的主题对谈。对谈文稿未曾正式发表,其观点和论述颇富新意,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钱南秀杨联芬
关键词:贤媛家庭责任人格独立维新运动
丰子恺艺术类著作的版本流变考述
2014年
在《丰子恺全集》(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的编辑过程中,为备具众本,搜寻了大量丰子恺的艺术类著作,现就目前所知丰子恺艺术理论、艺术杂著类部分图书的版本及流变情况进行梳理,从初版本的源流、重要版本流变等方面加以考述。
刘晨
关键词:丰子恺艺术类
民国期刊中的丰子恺艺术类文献寻佚
2013年
因《丰子恺全集》编纂工作的展开,需对丰子恺相关艺术类史料进行全面梳理,现就近年搜集到的民国期刊中所刊载的《图画教授法》《由艺术到生活》《都会艺术》《近世音乐大家》《图画教育的效果》《艺术教育的本意》等丰子恺部分重要的散佚文献进行评述,并列出《春晖》《民国日报·艺术评论》《教育杂志》《小说月报》等部分期刊中的散佚文献目录。
刘晨
关键词:丰子恺佚文
民国时期浙江木刻版画类期刊述论——以“刀与笔”构成的“画阵”
2016年
浙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发源地之一,"一八艺社"1931年习作展览会展出木刻作品被称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端。木刻版画类期刊占民国时期浙江艺术类期刊的三分之一。《一八艺社1931年习作展览会画册》《战时木刻半月刊》《刀与笔》《画阵》《木刻艺术》等木刻类期刊以"刀与笔"构成"画阵"推进木刻艺术运动的发展。
刘晨
关键词:木刻版画民国时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