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

作品数:155 被引量:1,229H指数:18
相关作者:吉沐祥束兆林缪康董英陈爱大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5篇农业科学
  • 2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气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小麦
  • 14篇水稻
  • 14篇草莓
  • 12篇发酵
  • 8篇田间
  • 8篇近红外
  • 8篇近红外光
  • 8篇近红外光谱
  • 8篇光谱
  • 8篇红外
  • 8篇红外光
  • 8篇红外光谱
  • 7篇育种
  • 7篇栽培
  • 7篇农业
  • 6篇神经网
  • 6篇神经网络
  • 6篇田间防治
  • 6篇粳稻
  • 5篇葡萄

机构

  • 74篇江苏大学
  • 60篇江苏丘陵地区...
  • 9篇江苏省农业科...
  • 8篇江苏省绿盾植...
  • 7篇江苏科技大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泰州职业技术...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镇江机电高等...
  • 3篇镇江市农业科...
  • 2篇常州轻工职业...
  • 2篇江苏省林业科...
  • 2篇江苏省农产品...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江苏农林职业...
  • 1篇鲁东大学

作者

  • 24篇吉沐祥
  • 18篇束兆林
  • 17篇董英
  • 17篇缪康
  • 14篇陈爱大
  • 14篇赵来成
  • 13篇曲朝喜
  • 13篇温明星
  • 13篇姚克兵
  • 11篇吴祥
  • 11篇李东升
  • 10篇陈宏州
  • 10篇陈树人
  • 10篇杨敬辉
  • 9篇方继朝
  • 8篇龚红兵
  • 8篇杨红福
  • 8篇盛生兰
  • 8篇庄义庆
  • 8篇林添资

传媒

  • 16篇江苏农业科学
  • 1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0篇农业工程学报
  • 8篇农机化研究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农业装备技术
  • 6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食品科学
  • 5篇江苏农业学报
  • 4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酿酒科技
  • 4篇农药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农学学报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现代科学仪器
  • 2篇蚕业科学
  • 2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19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26篇2009
  • 18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SP的棉田杂草实时识别试验研究
针对棉田图像中杂草识别数据量大、运算复杂的实际情况,基于DSP芯片TMS320DM642进行了棉田杂草实时识别研究,分析了TMS320DM642的结构和特点,对棉田杂草实时识别过程中的图像分割、图像滤波、区域划分和杂草识...
陈树人裴文超尹东富
关键词:精确农业杂草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直动式钵苗分苗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2
2019年
目前蔬菜移栽机的分苗装置普遍采用旋转托杯(苗杯)的方案,这种方案为动态投苗,易挂苗、动力传动系统复杂、传动力矩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直动式钵苗分苗装置.阐述了分苗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分苗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直线移动装置、落苗装置、苗杯)进行了具体的结构和驱动设计;进行了定位误差试验与分苗成功率试验,并对分苗的效果进行了检验.试验发现:直动式分苗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瞬态静止接苗与分苗,接苗、分苗成功率高,且不易挂苗.苗杯直线移动的定位精度随着分苗速度的提高而逐渐下降,通过给电动机设定不同的脉冲频率优化之后,产生的误差数值保持在0.2~0.8 mm,满足分苗定位要求;对分苗装置进行了分苗试验,分苗成功率随着分苗速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分苗频率为70株·min^(-1)·行^(-1)时,分苗的成功率为95.03%.表明该分苗装置能够满足目前多行全自动移栽机的分苗速度及精度要求.
石新异杨启志徐莉孙梦涛毛罕平
关键词:移栽机
水稻穗前稻飞虱省力化防控技术可行性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研究不同药剂处理水稻种子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稻飞虱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及其配套使用技术,为稻飞虱的省力化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噻虫嗪、呋虫胺、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胺和氟啶虫胺腈6种药剂分别按照有效药量2、4、6 g/kg进行拌种,测定不同处理对室内及田间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噻虫嗪与复合肥混合施用,验证药肥混施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及时长。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以噻虫嗪4 g/kg拌种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控制时长为45 d左右,防治效果为90.6%;田间条件下,机插秧、直播稻以及旱育秧3种种植方式下,仍以噻虫嗪防治效果最好,有效控制时长分别为65、80、65 d。噻虫嗪与复合肥混合施用,有效药量为240 g/hm^2以上时,药后20 d,防治效果在85%以上,与常规茎叶喷雾防治效果无差异。利用噻虫嗪有效药量4~6 g/kg进行拌种,在稻飞虱发生较轻年份,可有效降低田间稻飞虱种群数量;在稻飞虱发生较重年份,水稻抽穗前采用噻虫嗪药肥混施,控制稻飞虱的持效期为20 d左右,能有效减少稻飞虱的防治次数,实现稻飞虱的省力化、轻简式防控,可在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赵来成缪康庄义庆姚克兵方继朝
关键词:种子处理稻飞虱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为了探明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为实现高产优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高产红皮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68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设3个施氮水平(N 240、300、360kg/hm2)和5个种植密度(135×104、180×104、225×104、270×104、330×104seedlings/hm2),研究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镇麦16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镇麦168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水平为N 300和360 kg/hm2的处理间子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当种植密度为270×104seedlings/hm2时,镇麦168的子粒产量最高。穗数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施氮量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镇麦168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并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增加种植密度有降低湿面筋含量和弱化度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子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镇麦168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N 300 kg/hm2,种植密度为270×104seedlings/hm2。
蔡金华陈爱大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关键词:小麦氮肥种植密度
多变量生物发酵过程的在线学习神经网络逆控制
生物发酵过程具有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的特点.为提高神经网络逆控制器(NNIC)在发酵过程中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在线学习神经网络逆解耦控制.根据严格的逆系统理论得到发酵系统的逆系统表达式,并通过离线训练神经网络逼近逆系统....
于霜刘国海梅从立丁煜函江辉
关键词:生物发酵过程神经网络逆系统
Kluyveromyces marxianus菊粉外切酶的制备及其水解菊粉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超滤、DEAE-Cellulose阴离子交换色谱、SephadexG-100凝胶色谱等蛋白分离技术,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粗酶液中分离到2种菊粉外切酶Ⅰ(ExoⅠ)和Ⅱ(ExoⅡ)。经分步纯化后,酶活回收4.92%,纯化了51倍。用纯化的2种菊粉外切酶进行分解菊粉,ExoⅠ酶解菊粉的产物主要是果糖和少量葡萄糖;ExoⅡ酶解菊粉的能力很弱,只有少量的还原糖生成。结果表明,ExoⅠ是主要的菊粉外切酶。SDS-PAGE测定ExoⅠ的分子量为85ku。ExoⅠ水解菊粉的优化表明,在加酶量80 U/g、菊粉浓度10%、pH4.6条件下,50℃酶解8h,其酶解率达73.52%。菊粉外切酶快速水解菊粉的特性,为利用菊粉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提供了条件。
汪伦记董英邹风郭凯
关键词: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果糖燃料乙醇
米糠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和燃料特性被引量:13
2007年
研究了米糠油在KOH为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甲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了反应体系中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应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米糠油酯交换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催化剂质量分数0.9%、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5min。通过实验对其燃料性能进行研究,将各项燃料性能和美国ATSM或德国DIN标准进行比较,均达到相关标准。测定了燃用生物柴油的柴油机输出功率、油耗及其排放性能,并与0号柴油进行了比较,其燃料性能和0号柴油相当,并可显著降低CO、HC排放量,而NOx排放量略有升高。
董英林琳徐自明徐斌
关键词:米糠油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燃料特性
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对水稻种传病害防治效果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筛选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配方。[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咪鲜胺和戊唑醇复配比例为2∶1时,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表现为增效作用。噻唑膦对水稻干尖线虫的LC_(50)值为50.3513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400~100 mg/L浸种或1∶250药种比拌种,对水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效。[结论]20%咪鲜胺·噻唑膦·戊唑醇悬浮剂可作为新型种子处理剂防治水稻种传病害。
杨红福束兆林陈宏州周华飞
关键词:咪鲜胺戊唑醇恶苗病干尖线虫病防效
粳稻镇稻10号的优质高产育种策略及保优栽培技术被引量:5
2008年
对镇稻10号优质与高产相结合的选育策略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优质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
林添资景德道刁立平龚红兵盛生兰张继本胡春明钱华飞周义文余波
关键词:镇稻10号选育策略栽培技术
黄粉虫幼虫降血压肽酶解液脱色工艺的优化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粉末活性炭对脱脂黄粉虫幼虫降血压肽酶解液进行脱色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活性炭用量、pH、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率(DE)、肽损失率(LP)和溶液对血管紧张素酶(ACE)的活性抑制率(IP)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用量3%,pH3,脱色温度40℃,吸附时间50min的条件下,黄粉虫幼虫降血压肽酶解液脱色效果明显,脱色率为85·3%,ACE抑制活性为70·8%。
代春华马海乐赵圣惠顾小红汤坚
关键词:黄粉虫幼虫降血压肽酶解液脱色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