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705311)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王岩姜涛李玉惠于洋程光惠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细胞
  • 1篇胰腺肿瘤
  • 1篇乙酸
  • 1篇痔切除
  • 1篇痔切除术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肿瘤
  • 1篇周期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周期
  • 1篇腺癌
  • 1篇腺癌细胞
  • 1篇腺肿瘤
  • 1篇临床效果评价
  • 1篇麻醉
  • 1篇静脉
  • 1篇静脉麻醉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2篇姜涛
  • 2篇王岩
  • 1篇徐凯成
  • 1篇孙宝震
  • 1篇陈丽波
  • 1篇冯子朔
  • 1篇程光惠
  • 1篇于洋
  • 1篇李玉惠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静脉麻醉下超声刀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3年
目的:评价静脉麻醉下超声刀痔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痔的微创化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超声刀痔切除术患者20例和采用硬膜外麻醉电刀痔切除术患者20例,分别作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比较2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腰痛、肛周疼痛和肛缘水肿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麻醉均满意。微创组手术时间(12.25 min±5.24min)明显少于传统组(25.20min±4.75min)(P<0.05),微创组术中失血量(5.70mL±3.51mL)明显少于传统组(16.50mL±4.73mL)(P<0.05),微创组创面愈合时间(7.2d±1.20d)明显短于传统组(10.6d±1.15d)(P<0.05);微创组术后腰痛(0/20)、肛周疼痛(4/20)、肛缘水肿(3/20)及尿潴留(1/20)发生情况均优于传统组(4/20,11/20,9/20,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肛门控便障碍(1/20,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超声刀痔切除术较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及创面愈合快等优点,更能满足患者无痛要求,符合微创外科理念和快速康复医学发展方向。
于洋姜涛程光惠王岩李玉惠徐凯成
关键词:静脉麻醉超声刀痔切除术
苯乙酸对胰腺癌细胞DNA合成的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观察苯乙酸(PA)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0.25、0.50、1.00、2.00和4.00 mmol·L-1)PA对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各细胞周期的细胞百分比。结果:BXPC-3细胞分别经0.25、0.50、1.00、2.00和4.00 mmol·L-1PA作用72 h后,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0%±1.6%、54.8%±1.2%、68.3%±2.4%、79.9%±2.1%和81.1%±1.3%,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2%±0.2%)(P<0.05),且0.25、0.50、1.00和2.00 mmol·L-1PA各组间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随PA浓度增加而明显增高(P<0.05),但2.00与4.00 mmol.L-1PA组间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M分析BXPC-3细胞周期变化,经1.00 mmol·L-1PA作用72 h后G0/G1期比例由61.8%下降至51.3%,G2+M期比例由9.4%下降至9.2%;经2.00 mmol·L-1PA作用72 h后G0/G1期比例由61.8%下降至32.3%,G2+M期比例由9.4%下降至8.1%。2.00 mmol.L-1PA组与未用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可阻抑细胞增殖周期于G1期,减少DNA合成,抑制细胞增殖,作用机制为PA抑制BXPC-3细胞周期中G1期的某种效应蛋白RNA的功能表达。
王岩陈丽波孙宝震冯子朔姜涛
关键词:苯乙酸胰腺肿瘤细胞周期BXPC-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