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2097)
-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5
- 相关作者:曾凡桂贾建波李美芬谢克昌李文英更多>>
-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晋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CH4/CO2/H2O与煤分子结构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
- 分子水平上煤与CH、CO、HO等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是深入认识这些物质在煤中的赋存状态、煤与流体作用诱导的溶胀/收缩等现象的基础,目前,限于宏观实验技术的限制,对这一问题缺乏有效的手段。分子模拟作为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
- 相建华曾凡桂粱虎珍李彬宋晓夏
- 文献传递
-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煤中甲基苯生成甲烷的反应机理被引量:14
- 2010年
- 低煤级煤大分子芳香结构单元以1~2个环的芳香体系为主,为了理解煤热解甲烷的生成机制,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对甲基苯热解甲烷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生成甲烷的所有反应路径中,其控速步骤是甲基苯的脱氢或脱甲基的过程;氢自由基的参与可以显著的降低甲基苯脱甲基的能垒。在温度低于675K时,生成甲烷的主反应路径为:甲基苯上甲基脱氢,然后由氢通过本位(ipso)加成到甲基苯然后脱甲基,最后由甲基夺取甲基苯侧链上的氢生成甲烷。当温度高于975K时,生成甲烷的主反应路径为:甲基苯脱甲基,然后由甲基夺取甲基苯侧链上的氢生成甲烷。在675~975K之间则为这两条反应路径的竞争反应。
- 贾建波曾凡桂李美芬谢克昌
- 关键词:甲基苯热解机理密度泛函
- 霍林河褐煤热解甲烷生成反应类型及动力学的热重-质谱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被引量:16
- 2009年
-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对未成熟的霍林河褐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O0ax0为0.33%)进行了热解模拟,获得了甲烷的在线析出速率曲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甲烷生成速率曲线可以分解为5个峰,结合化学动力学分析,发现低温阶段甲烷的峰为吸附甲烷析出峰,其余四个峰为热解甲烷的生成峰,代表四类不同的化学反应.将煤的结构特征及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相结合,认为甲烷的生成包括4类反应,类型1为与氧等杂原子相连的脂碳断裂;类型2包含了两种反应,一种是短链脂肪烃类官能团β位断裂,另一种是所形成的长链脂肪烃类物质二次裂解;类型3是与芳核直接相连的甲基热解脱落;类型4为存在于煤结构中脂肪类物质的芳香化.
- 曾凡桂贾建波
- 关键词:甲烷煤结构量子化学计算霍林河褐煤
- 神东煤镜质组结构模型红外光谱的量子化学计算(英文)被引量:4
- 2014年
- 为了煤的洁净、高效和高附加值利用,需要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煤的结构。在文献[5]中,作者以元素分析和13 C核磁共振为依据构建了神东煤镜质组(SV)的结构模型,所建模型的13 CNMR模拟计算结果能很好的和实验结果比对,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以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VAMP对SV模型结构的红外谱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模拟计算得到的红外谱图与实验谱图相比峰形相似,但整个计算谱明显偏向高波数区域。经过对相关模型化合物的红外谱进行计算,其原因是半经验方法计算所得官能团结构的振动频率均高于实验测试结果。依此对SV结构模型的红外模拟谱进行修正,修正后实验和模拟谱图能很好地吻合,这进一步证实SV结构模型可以真实的反映神东煤镜质组的结构组成特点。
- 贾建波王颖李风海仪桂云曾凡桂郭红玉
- 关键词:煤结构红外光谱量子化学
- 不同煤级煤的Raman谱特征及与XRD结构参数的关系被引量:41
- 2009年
- 11种Cdaf在57.58%~94.01%的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拉曼光谱实验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的拉曼光谱一级模都存在两个明显的振动峰,分别为较为宽缓的D峰(13401380cm^-)和相对较为尖锐的G峰(1580~1600cm^-1)。将800~1800cm^-11范围的谱图拟合为两个洛仑兹峰,每个峰的峰位置,峰强度以及半峰宽等拉曼参数与碳含量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显示:D峰位置和G峰位置随碳含量的增加分别向低波数和高波数区域移动;两峰的峰位差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峰的半峰宽FWHM-D,FWHM-G及两峰强度比ID/LG在碳含量75%~94%范围内与碳含量线性相关。发现XRD分析获得的d002和Lc与拉曼谱中的G峰位置及半峰宽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与X射线衍射得到的晶粒尺寸La值相关性分析表明用Cancado公式和KW公式对La进行估算均是不合理的。
- 李美芬曾凡桂齐福辉孙蓓蕾
- 关键词:拉曼光谱XRD
- 煤及其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的半焦收缩动力学被引量:7
- 2008年
- 采用显微热台对煤显微组分微粒进行热解,通过在线拍摄的显微图片能够直观揭示出煤粒热解时呈现的两个阶段——脱挥发分和半焦收缩.通过对显微图片的图像分析,获得了煤粒面积随温度变化的热解曲线.结果表明,半焦收缩过程由缓慢收缩、过渡收缩和快速收缩三个阶段构成,活化能、指前因子及速率常数皆随三个阶段依次增大,其原因在于各段的化学键断裂种类及其键能、生成的自由基碎片及缩聚反应存在不同特点.就半焦收缩而言,镜质组的速率常数大于惰质组;变质程度较低的神东煤及其显微组分的速率常数大于平朔煤及其对应显微组分,即前者显示出较强的半焦收缩反应性.
- 常海洲曾凡桂李文英李美芬李军谢克昌
- 关键词:显微组分
- 太原西山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砂岩碎屑锆石U-Pb定年的约束
- <正>太原西山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是华北晚古生代标准层型剖面所在地,自1882年李希霍芬研究以来,已有130多年历史。虽然众多的古生物地层学家、岩石与沉积环境学家对这一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岩石地层划分...
- 孙蓓蕾曾凡桂刘超崔秀琦
- 文献传递
-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显微组分结构的Micro-FTIR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资源丰富,揭示该地区煤显微组分的微观化学结构特征是对其进行合理高效利用的必要前提。采用透射式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Micro-FTIR)对西北地区侏罗纪煤中主要显微组分——镜质体、丝质体、半丝质体的分子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丝质体,镜质体和半丝质体的脂肪氢相对含量较高,而芳香氢、CO相对含量较低,半丝质体的脂肪氢相对含量高于丝质体的这一分子结构特点是导致西北地区侏罗纪煤虽富含惰质组却具有较高反应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相对于强还原型煤,弱还原型煤镜质体、半丝质体和丝质体皆具有较低的脂肪氢相对含量及较高的CO相对含量,成煤过程中不同强度的氧化作用是造成煤具有不同还原类型的原因之一。
- 常海洲曾凡桂李文英李军贾建波谢克昌
- 关键词:显微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