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109307)

作品数:27 被引量:372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秀斌周卫武志杰孙静文陈利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土壤
  • 7篇施肥
  • 5篇棕壤
  • 5篇轮作
  • 4篇玉米
  • 4篇施氮
  • 4篇水稻
  • 4篇水稻土
  • 4篇轮作体系
  • 4篇长期施肥
  • 3篇夏玉米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氨挥发
  • 2篇氮肥
  • 2篇稻麦
  • 2篇稻麦轮作
  • 2篇冬小麦
  • 2篇动力学特性
  • 2篇动力学特征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湖北省农业科...
  • 3篇东北大学
  • 3篇沈阳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10篇周卫
  • 10篇武志杰
  • 10篇王秀斌
  • 9篇孙静文
  • 9篇陈利军
  • 8篇夏文建
  • 8篇梁国庆
  • 6篇姜勇
  • 6篇张丽莉
  • 5篇李双来
  • 5篇裴雪霞
  • 4篇张玉兰
  • 4篇张玉革
  • 3篇梁文举
  • 3篇刘兴斌
  • 3篇孙彩霞
  • 3篇陈振华
  • 2篇胡诚
  • 2篇刘光荣
  • 2篇马星竹

传媒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6篇土壤通报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酶活性对大田单季种植转Bt基因及转双价棉花的响应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田间试验,以转Bt基因棉花Z30、转双价(Bt+CpTI)棉花SGK321及其相应的等价基因Z16、SY321作为供试对象,研究棉花种植后对土壤水解/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棉花及转双价棉花的种植对各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一致,转Bt棉花及转双价棉花种植显著降低了土壤蛋白酶和脱氢酶活性(P<0.05)。转Bt棉花还显著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转双价棉花种植同时显著降低土壤磷酸二酯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氢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P<0.05)。棉花品种及转基因行为(转入基因类型)均未给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和FDA活性带来影响;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所受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棉花品种自身。
陈振华孙彩霞郝建军陈利军武志杰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棉花土壤酶CPTI
不同利用方式对潮棕壤交换性钾钠及盐基总量的影响被引量:15
2008年
为深刻认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交换性离子的影响,本文对潮棕壤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经过14年后,在0~150cm剖面中土壤交换性钾、钠、交换性盐基总量的剖面分布及交换性钾钠比值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撂荒地各土层交换性K含量及土体中交换性K储量具有高于水稻田和玉米地的趋势;水稻田和撂荒地0~20cm各土层的交换性Na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和玉米地;林地0~150cm深度土壤交换性Na储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利用方式(P<0.05);0~150cm深度内土壤交换性盐基总储量大小依次为林地、玉米地、撂荒地、水稻田;水稻田剖面土壤交换性K/Na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则是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管理和植物自身的特性在土壤剖面中交换性离子的构成以及土壤交换性盐基库的重建等方面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张玉革梁文举姜勇张玉龙
关键词:潮棕壤土地利用
同位素质谱法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
2010年
在评价硝化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时,需要确认此硝化抑制剂对反硝化过程有无影响。而对此过程的确认是通过反硝化酶活性(denitrifying enzyme activity,简写为DEA)的测定来实现的。采用加入同位素标记底物结合同位素质谱仪来测定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作用下的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此新型方法能够较准确的测定培养体系中的N2O的浓度,与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MSN2O=-0.45+1.03GCN2O,R2=0.995)。通过测定15N2O和15N2的丰度能够较好的区分2种反硝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和N2O还原酶),且克服了传统测定中需要加入乙炔作为酶抑制剂的弊端。对DMPP作用下土壤反硝化酶的测定表明,DMPP对反硝化酶无显著影响,说明DMPP在使用中不会影响土壤中的反硝化过程。
张丽莉武志杰宋玉超
关键词:质谱法
长期定位施肥对黑土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对长期不同培肥制度下黑土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性磷酸单酯酶活性最高,磷酸二酯酶活性次之,磷酸三酯酶活性最低。不同施肥处理中性磷酸单酯酶活性顺序为:NPK>NK>M1+N2PK>秸秆+N3PK>CK>M2+N1PK。磷酸二酯酶活性顺序为:M1+N2PK>M2+N1PK>秸秆+N3PK>CK>NK>NPK。磷酸三酯酶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刘耀鹏武志杰陈利军张丽莉史云峰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磷酸二酯酶
光谱法分析固沙工程对土壤腐殖质及组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外加热法将土壤腐殖质(HM)及其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分别氧化后,采用光度法分析固沙工程的植被恢复(51,43,32,20和0年)对腾格里沙地腐殖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探讨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可见光谱学方法测定腐殖质及组分含量是可行的,结果重现性较好(变异系数最大为7.26%),比传统容量法准确、快速、简便,具有能批量测定的优点。随恢复年限增加,腐殖质及其组分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胡富比也呈现增加趋势,说明植被固定改善了土壤质量,土壤腐殖化程度增加。傅里叶变换光谱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不同年限的沙土同一组分的红外光谱形状基本相似,但特征峰强度有明显区别。恢复年限增加,小分子糖类物质减少,芳族类物质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物芳构化程度增加。
张玉兰孙彩霞段争虎陈利军武志杰陈晓红张艾明刘兴斌王俊宇
关键词:腐殖质红外光谱
设施菜田不同施氮处理对硝酸盐迁移和积累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在设施菜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减施及配施抑制剂处理在黄瓜生长期对土壤NO3--N迁移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和整个土体的NO3--N含量。常规施氮量时0~40 cm土层的NO3--N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减氮30%后0~40 cm土层未出现NO3--N显著积累现象;氮肥配施抑制剂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NO3--N含量,且抑制硝态氮向下层土壤淋失,其中抑制剂组合的效果最好。氮肥配施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NO3--N在土壤和植物体内的过量累积,减少硝态氮淋溶损失。
周丹符明明魏金明娄翼来姜勇
关键词:氮肥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设施菜田硝酸盐
三种膜材喷涂尿素前后红外吸收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包膜肥料是目前肥料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膜材料对包膜肥养分释放的作用机制上,而膜材在包膜前后结构变化的可用信息则较少,此信息是能否直接用膜材研究包膜肥养分控释机理的关键所在。文章分别用以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碳酸酯(PC)为主要材料配制的膜材为对象,研究他们在对尿素包膜前后红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目的是为利用纯膜材深入研究包膜肥养分控释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PLA和PC在对尿素包膜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变化较小,而PBS较大。这说明前两种包膜材料能够直接用于研究包膜肥养分释放情况,但PBS不能。
刘兴斌陈利军武志杰张广娜
关键词:红外光谱包膜尿素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
不同种植制度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土壤质量与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种植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对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黑龙江853农场不同种植制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种植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农作物轮作有利于提高土壤全碳含量,而大豆连作和玉米-大豆轮作使土壤有效氮和全氮含量提高,大豆连作土壤pH显著低于其它作物连作及轮作处理,全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种轮作体系均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催化能力,且催化能力的提高源于酶的Km降低(即酶-底物亲合力提高);玉米-小麦-大豆轮作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及催化能力,其催化能力的提高由2个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共同决定,禾本科作物连作土壤动力学参数与豆科作物种植(大豆连作及与禾本科轮作)具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合理的轮作方式是提高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有效手段。
张丽莉武志杰陈利军陈振华张玉兰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动力学特性
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双季稻连作体系不同施氮量下土壤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早稻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5d内,第3~5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60~162.0 kg/hm2,损失率为29.29%~52.32%;晚稻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11d内,第3 d出现峰值,损失总量为N 22.35~141.4 kg/hm2,损失率为35.75%~46.82%;早、晚稻各生育期及连作周期的氨挥发量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关系。
王淳周卫李祖章刘秀梅孙刚夏文建王秀斌刘光荣
关键词:水稻土氨挥发施氮量
沈阳市郊不同年限蔬菜温室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09年
对沈阳市郊大民屯镇不同使用年限蔬菜温室77个样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态Fe、Mn、Cu、Zn含量分别为8.57~60.30mgkg-1、2.69~22.43mgkg-1、0.64~7.52mgkg-1和0.56~9.29mgkg-1,变异系数为50%左右;随着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态Fe、Mn、Cu、Zn含量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使用年限较短的蔬菜温室,土壤微量元素缺乏的可能性较大,而使用年限较长的蔬菜温室,土壤Cu和Zn超量的风险则相对较高。由于温室管理个体的差异,一些使用年限相对较长的温室通过置换土壤、施加腐熟牛粪、厩肥、作物秸秆以及其他有机物料等措施,也可使土壤中微量元素保持在较适宜的状态。温室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秦莹娄翼来周丹张玉革姜勇
关键词:蔬菜温室土壤微量元素土壤PH土壤有机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