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1-09-03)

作品数:6 被引量:122H指数:5
相关作者:司建华张小由冯起康尔泗龚家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额济纳
  • 3篇额济纳绿洲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柽柳
  • 2篇干旱
  • 2篇尘暴
  • 1篇短波辐射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用水定额
  • 1篇沙尘暴天气
  • 1篇生态需水
  • 1篇生态需水量
  • 1篇水量
  • 1篇热量
  • 1篇热量平衡
  • 1篇热脉冲技术
  • 1篇小气候
  • 1篇绿洲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司建华
  • 4篇张小由
  • 2篇康尔泗
  • 2篇冯起
  • 1篇张勃
  • 1篇龚家栋
  • 1篇高晓清
  • 1篇苏永红
  • 1篇刘蔚
  • 1篇谷良雷
  • 1篇周茅先
  • 1篇周茂先
  • 1篇吉喜斌
  • 1篇姚济敏
  • 1篇王涛

传媒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额济纳绿洲沙尘暴天气下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6
2006年
该文所用资料取自内蒙古额济纳旗查干毛道饲草料基地,采用ICT公司的SKS1110E型辐射仪和SKP215E型光合有效辐射仪观测,并针对典型天气日———2001年4月29日(沙尘暴日)、7月22日(阴天日)和9月4日(晴天日)进行对比,分析了晴天日、阴天日和沙尘暴日PAR的日总量、日变化及PAR在太阳短波辐射中的比例ηQ的变化,发现在沙尘暴日PAR明显小于阴天日和晴天日下的值,而ηQ非常大,且变化不稳定。
姚济敏高晓清冯起张小由谷良雷
关键词:沙尘暴光合有效辐射短波辐射
额济纳绿洲柽柳灌丛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根据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柽柳灌丛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内部,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2133325.0kW.m-2)出现在6月份,最小值(133325.0kW.m-2)出现在10月份;在柽柳灌丛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潜热通量占能量支出量的62.85%,感热通量占32.85%,土壤热通量占4.44%。在日变化中,潜热在上午大于感热,在下午,由于湍流加剧,感热交换大于潜热。
张小由康尔泗司建华周茂先
关键词:额济纳绿洲热量平衡
额济纳绿洲中柽柳耗水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本文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柽柳灌丛液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下,柽柳在开始生长的初期(5-6上旬),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05-0.08L.cm-2.d-1;日平均耗水量为0.8-1.2L.d-1,在生长旺盛时期,液流通量为0.06-0.108L.cm-2.d-1;日平均耗水量为1.1-1.5L.d-1;在生长的后期(6月-9月),液流通量明显下降(9月下旬-10月),液流通量为0.04-0.06L.cm-2.d-1;在液流的日变化中,树液流速具有的多峰变化趋势,在中午有短暂液流明显减小的现象,晚上有明显液流上升,以补充树冠部分的水分储存;随着胸径的增大,茎流速率和茎流量也随之增大;在生长季节地径4-5cm的柽柳日平均耗水量1.25L,整个生长季节耗水量为150.8L。
张小由康尔泗司建华周茅先
关键词:柽柳热脉冲技术额济纳
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小气候特征研究被引量:32
2005年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运用微气象学方法以多路传感器同步观测的方式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对我国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和柽柳群落内的小气候特征与空旷地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荒漠河岸林具有独特的小气候作用。具有改变太阳辐射、调节近地层地表及地下温度、缩小温差、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和提高空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1)胡杨和柽柳群落均起到了改变太阳辐射的作用,林冠层顶部的太阳总辐射量月平均值分别为341.72MJ.m-2、345.14MJ.m-2,林冠遮蔽使胡杨和柽柳林内总辐射比林外分别减少49.8%、49.3%;(2)生长季胡杨和柽柳林内的气温均低于林外,胡杨林平均比对照低1.62℃,柽柳林平均比对照低0.83℃,而且森林覆盖率越高降温作用越明显;群落上层气温高于群落下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3)林内平均大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外,胡杨林生长季比对照平均高8.5%,柽柳林平均比对照大4.2%。胡杨林地空气相对湿度各月值高于柽柳林地,平均湿度比柽柳高4.33%;(4)柽柳林月平均土壤温度(19.43℃)高于胡杨林地(18.20℃);(5)林内风速低于林外,胡杨林地平均风速为0.33m.s-1,比林外降低了2.7m.s-1;柽柳林平均风速为0.72m.s-1,比林外降低了2.31m.s-1。胡杨林比柽柳林对风的阻挡作用强。
司建华冯起张小由苏永红吉喜斌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柽柳小气候
干旱地区生态需水量的初步估算——以张掖地区为例被引量:42
2004年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 ,绿洲的开发规模取决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开发规模和管理水平。本文以此为出发点 ,在干旱区生态用水概念的基础上 ,对张掖地区生态用水进行分类 ,依据部分实验资料及理论公式推导确定各类生态用水定额 ,并以统计数据为依据 ,对其生态用水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 ,张掖地区生态需水量达 9.74× 1 0 8m3。
司建华龚家栋张勃
关键词:干旱地区生态需水量绿洲用水定额
我国沙尘暴变化及降尘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千年尺度上我国沙尘暴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律。我国的沙尘暴通常发生在寒冷时期,特别是三月到五月之间。主要沙尘暴事件与厄尔尼诺发生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在1995年-1998年间,沿喀什-塔克拉玛干沙漠-兰州-宁夏-西安-内蒙古一线采集降尘的资料,并对降尘的物理、化学和矿物特征做了研究。结果证明多数降尘物的结构序列是从细粘土到具有中级粒度的粘壤土,粒径一般在5微米到63微米之间;浮尘与中国中部黄土和西部、北部的细沙土相似。尘粒沉积化学特征以二氧化硅、氧化铝和较高含量的氧化钾为主。其中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和二氧化硅的摩尔比分别是从5.17、8.43、0.009和0.036。在晴朗的天空,空气物质浓度是三峰光谱图,而在沙尘暴天气,主要矿物质是石英、长石、亚氯酸盐、伊利石、方解石、和白云石,物质浓度显示单峰光谱图。目前,大气尘粒的物理、化学与矿物特征与中国西部和北部沉积的黄土和类黄土状的土壤特征相似。中国北方的风成沉积和部分地区具有细密纹理的土沉积主要是由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和蒙古地区的盛行风带来的。
刘蔚王涛
关键词:沙尘暴厄尔尼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