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BSH010)
- 作品数:13 被引量:352H指数:9
- 相关作者:肖唐镖严国方董江爱王小军尹利民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江西行政学院赣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信息:村委会选举的一种变数——江西里陂村两届村委会选举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该文通过对个案村———里陂村近期前后两次村委会直选的比较,分析了村委会选举背后的另一种变数———信息不对称。要提高村委会选举的质量,进而提高“村治”的绩效,不仅需要基层政府推动村委会选举的“诚意”,而且还需要选民在不均衡的政治博弈中积极主动,努力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以维护法律赋予自己的政治权益。
- 尹利民
-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
- 乡村治理中宗族与村民的互动关系分析被引量:24
- 2008年
- 对宗族活动,当今农民的态度与行为是多元的,他们组织或参与宗族活动尽管有较大的自愿成分,却也有着相当的非自愿成分。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宗族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并不相同,农民的应对策略也是灵活的。如今,族权已趋式微,并主要通过积淀的习俗与规矩、村落舆论与评价等方式,发挥规制、组织、参与、物质援助、规劝与惩处等功能。不过,传统习俗与规矩已成为宗族所能借助的最后的资源与手段,因此,当这块"最后的阵地"也一道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漠视时,宗族所具有的传统权力也许就将发生真正革命性的变化。
- 肖唐镖
- 关键词:乡村治理宗族村民权力
- 正式体制、工作现实与血缘亲情——地方干部对农村宗族的多元立场与态度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对待农村宗族,地方干部往往呈现复杂甚至矛盾态度。当面对的是一般性的宗族,他们往往将它看成比较负面的问题;而在与宗族发生现实的工作交往中,往往在负面化宗族的同时,却在工作中借助并利用它。如果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宗族,他们则往往会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乃至组织它的活动。这就是地方干部对待宗族的体制性立场、现实性立场与亲情性立场。这种多元的矛盾立场,既显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解释中国乡村问题上的无力,更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现实和人性取向的偏差与背离。
- 肖唐镖
- 关键词:宗族地方干部
- 农村宗族与村民选举的关系分析——对赣、晋两省56个村选举的跟踪观察和研究被引量:34
- 2007年
- 作为对村选举状况的跟踪调查,本文分析表明,与首次村民直选相比,第二次村民直选的质量并没有提升,相反在江西两县还有下降。其中,既有选举程序与规则安排的影响,也有自治绩效和宏观体制等因素的影响。这表明,村民选举的质量并不一定会随着届期而直线上升,基层民主建设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选举对宗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族际关系的变化。宗族在选举中的影响依然常见,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选民投票的宗族取向。不过,与影响选举的其他组织因素相比,宗族因素依然微不足道,并未成为足以左右选举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的性质既有正面性也有负面性。
- 肖唐镖
- 关键词:农村宗族村民选举
- 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被引量:51
- 2006年
- 在当今中国乡村研究中,宗族“重建论”与“瓦解论”同存;对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的“肯定论”、“负面论”与“中性论”同在,至今尚未形成关于宗族重建及其与乡村治理关系的清晰图像与理解。这种状况与近年来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缺失密切相关。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在深入田野,以抓取第一手资料,且研究的规范性增强,学术对话意识和累积意识大步提升,但多数人所作的只是个案研究,尚未延伸为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更未有较大面积的抽样调查;既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和讨论标准,也缺乏深入细致的专题研究,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视角也不够多样化。
- 肖唐镖
- 关键词:农村宗族乡村治理田野调查
- 从正式治理者到非正式治理者——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角色变迁被引量:35
- 2008年
- 自明清至1949年,在乡村治理中宗族体现出"正式治理者"的角色特征。而自1949年至1978年间,宗族则演变为"非正式影响者"角色,即从正式变成了非正式,从体制内转到了体制外,从治理者变成了影响者。宗族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传统权力已丧失合法性,既不能直接作为治理者实施管理行为,也不能对精英选拔政策产生影响。它们所能发挥作用的,一是影响村民日常生活,二是通过对村社区权力分配的非正式争夺,通过对村干部工作的支持或配合与否,来影响上级对管理精英的选任、影响村干部的治理行为。影响宗族角色变迁最重要、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即国家宏观环境与体制的变化。
- 肖唐镖
- 关键词:宗族乡村治理
- 运动式的乡村建设:理解与反思——以“部门包村”工作为案例被引量:75
- 2004年
- 作为我们党开展农村工作的一种传统 ,“下派干部 (或工作队 )”、“部门包村” ,仍是当前农村工作中常见的方法。这种政府主导的运动式乡村建设模式存在严重的内在制度性缺失。工作队陷入与包村单位、受包乡村之间的复杂关系 ,处于“两张皮”的尴尬境地。下派工作队虽在形式上已高度制度化 ,但实际上却是高度的非制度化 ,难以成为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人为本 ,走参与式发展道路 ,或许是乡村建设与治理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 严国方肖唐镖
- 关键词:参与式发展政府
- 基强本固 村定国安——从花村自治模式透视我国农村村民自治被引量:1
- 2005年
-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以来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 ,同时制约村民自治发展的因素也日益凸显。作为村民自治根本体现的民主 ,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方面 ,村民自治完全可能因为民主制度的缺失而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甚至还可能名存实亡。要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端正认识 ,健全制度 ,规范程序 ,加强领导。
- 李曦吴海波朱谋俊
- 关键词:村民自治民主制度选举
- 退步的“海选”——对中村第二次直选的解读被引量:3
- 2005年
- 随着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各地纷纷开展了村委会的第二次直选 ,然而在第二次直选的操作过程中 ,不少地方却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中村也是如此 ,其主要原因就是第一次直选出来的村委会治理不力导致了村民的政治冷漠 ,同时 ,乡镇政府介入的减少、选举信息的不对称、强势精英的消失及当地经济欠发达也是导致选举倒退的原因。
- 王小军
- 关键词:村委会选举退步
- 村庄治理中的传统组织与民主建设——以宗族与村庄组织为例被引量:27
- 2007年
- 在宗族型村庄,某些自发的非正式组织如村庄、宗族等自治组织按民主—自治的规则治理着底层乡村。虽然其自治结构与运行质量尚是初级的、"原始的",但却表明了农民对民主—自治的内在意愿与实际能力。乡村的宗族等传统组织资源,不仅不是社区公共治理的障碍,相反有可能成为民主—自治的基础。不过,宏观体制与政策,如政府对资源的垄断、不允许农民自组织起来的政策以及乡村治理体制的行政化约束等,都严重地制约着农民的组织和治理能力。因此,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和治理能力,还应该进行政治上的进一步改革。
- 肖唐镖
-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宗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