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LT2013020)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4
- 相关作者:窦德强徐煜彬冉小库张建逵王冰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5年
- 中药注射剂由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危急重症领域。近年来随着其临床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中急性过敏反应为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急性过敏包括I型过敏和类过敏,其中后者占77%以上,为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药注射剂包括鱼腥草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等导致严重的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但是国内外对类过敏反应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均未建立评价中药致敏原的类过敏标准动物模型,有关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技术指导原则尚未制定,相关机制及类过敏成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该文主要从类过敏反应机制、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3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进行综述。类过敏反应机制主要包括直接刺激途径、补体途径、凝血途径、激肽释放酶-激肽途径和急性过敏途径共5条途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整体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综述评价指标主要分析了类过敏发生途径的特征指标及类过敏发生后效应物质指标。
- 徐煜彬窦德强
-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
- 于术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于潜产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术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以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共检测出41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其中含量高于1%的共有12个,并以苍术酮的含量最高(26.302%)。结论:于潜产白术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这与已报道市售白术、湖南白术、河北白术挥发油中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为不同产地白术的开发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 陈静李玲辉窦德强
- 关键词:白术挥发油GC/MS
- 肠道微生物对牛蒡苷的转化及转化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牛蒡苷48 h的转化和转化酶的性质。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的混合菌液与牛蒡苷在37℃厌氧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HPLC分离转化产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采用超声破碎方法,提取人肠内细菌总酶。结果:牛蒡苷在48 h内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为牛蒡苷元和牛蒡苷元脱甲基化产物;转化酶可能为组成酶和诱导酶。结论:牛蒡苷在48 h时主要转化产物为牛蒡苷元和脱甲基化产物。
- 姜洪帅窦德强
- 关键词:牛蒡苷生物转化
- 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被引量:22
- 2014年
- 目的对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木等茯苓类药材的药用历史沿革、来源及原植物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结论在东汉以前茯苓以整体入药,东汉的《中藏经》始载茯苓皮入药,东晋始有茯苓、茯神之分,白、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其功效明确于唐、宋,其归经阐明于金、元,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茯神木始载于唐代《药性论》。历代本草对茯苓的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茯苓原植物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茯苓类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张建逵窦德强王冰康廷国
- 关键词:茯苓茯苓皮茯神本草考证
- 茯苓化学组分拆分及不交叉性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水提醇沉法、液液萃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的联合应用,建立茯苓化学组分的拆分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茯苓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不交叉的定性分析;采用夹角余弦、平方欧式距离和生药峰面积交叉分析法对茯苓化学拆分组分进行不交叉的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将茯苓化学成分拆分为多糖组分、石油醚萃取组分、乙酸乙酯萃取组分、树脂醇洗组分和树脂水洗组分,且各化学拆分组分差异度在80%以上,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标识。该实验建立茯苓化学组分的拆分方法,工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对茯苓全部化学成分进行拆分,并且首次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对组分之间的不交叉性进行了分析。
- 林喆徐煜彬冉小库窦德强
- 关键词:茯苓化学拆分组分
- 獾子油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研究獾子油的化学成分及HPLC-ELSD法测定獾子油与猪油的区别,为獾子油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法对獾子油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HPLC对獾子油和猪油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色谱条件为Phenomenex Hyper C18色谱柱,流动相CH3CN-CH2CL2(75∶25),流速1.0 mL·min-1,柱温30℃,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0℃,氮气压力3.5 bar。结果:从獾子油中分离得到2个甘油酯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三油酸甘油酯(1)和1-亚油酸-2,3-二油酸甘油酯(2)。獾子油与猪油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别。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该动物油脂中分离得到。
- 朱琳宋起滨窦德强
- 关键词:化学成分甘油酯
- 不同参龄的石柱林下山参外观形态及7种主要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不同参龄石柱林下山参外观形态与人参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人参样品,采用外标法测定人参样品中的各成分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石柱林下山参外观形态与人参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参龄石柱林下山参中大部分成分的含量呈现出先升高,随后保持稳定,最后略有降低的累积趋势。石柱林下山参的总重量、总长度以及芦头重百分比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须根重百分比与生长年限呈负相关。人参皂苷的含量与芦长/主根长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芦长与人参皂苷含量存在相关性为通过芦长对人参分等的传统分等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曲扬乔铁周志勋窦德强
- 关键词:人参皂苷人参
- 云苓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对茯苓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而为阐明茯苓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ODS等方法对茯苓的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茯苓水提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酪氨酸(Ⅰ)、苯丙氨酸(Ⅱ)、3-吲哚乙醇(Ⅲ)。结论:化合物(Ⅰ)^(Ⅲ)均为首次从茯苓中分离得到。
- 谭日秋窦德强
- 关键词:茯苓水溶性化学成分
- 孔雀草茎、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孔雀草Tagetespatula是菊科Asteraceae植物,近代研究发现花中含有大量叶黄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根中得到的噻吩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得的柠檬酸、苹果酸具有降压活性,该文旨在研究其茎、叶化学成分,揭示其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95%乙醇,减压回收溶剂得浓缩物,将浓缩物溶于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取乙酸乙酯萃取物,用硅胶柱、开放ODS柱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H-NMR,13C-NMR等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丁香脂素-4’-0-β-D-葡萄糖苷(1),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田-D-葡萄糖苷(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万寿菊素(4),β-胡萝h苷(5),β-谷甾醇(6),4-烯丙基-2,6一二甲氧基苯基葡萄糖苷(7),1-β-D-吡喃葡萄糖苷-2,6-二甲氧基-4-丙烯基苯酚(8)。结论:化合物1,2,3,7,8为首次从孔雀草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首次从万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综合开发及寻找天然植物性抗炎、抗氧化活性成分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和基础。
- 于淼冉小库窦德强蔡德成
- 关键词:孔雀草化学成分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