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10103907)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黄适吴双秀徐健魏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微拟球藻中潜在C_4循环对不同抑制剂、光质的响应
- 2015年
- 为了探讨微拟球藻C3、C4循环在碳固定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通过对其基因组、转录组进行解析,发现微拟球藻IMET1中存在编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苹果酸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等C4途径关键酶的基因。分析了关键C4基因的进化,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了微拟球藻在不同光质条件下C4基因(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表达量的变化。此外通过使用不同的化学抑制剂检测这些潜在C4基因对其的响应。结果表明,IMET1中存在细菌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系统同发育关系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都与硅藻、褐藻进化关系很近。在白光、蓝光、红光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基因表达在蓝光下短期内会显著升高,而后相对表达又下调。在某些胁迫条件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酶等活性的升高可能改变了微拟球藻IMET1碳代谢途径的走向,C4代谢途径功能加强。
- 魏力
- 关键词:抑制剂
- 微拟球藻培养中共生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为了获得对海洋产油藻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共栖菌株,对实验室条件下微拟球藻与共栖细菌共生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利用琼脂扩散法,16S rDNA系统发生学分析和互补共培养法,对海洋产油微藻微拟球藻的4株共栖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与微藻的共生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6S rDNA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FG-2,FG-3,FG-4,FG-5这4株细菌分别与Paracoccussp.JAM-AL07,Planom icrobiumsp.EP-20,Stappia stellulatasp和Idiomarinasp.JAM-GA26的16S rDNA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通过藻菌间相互作用的相关试验表明,来自微拟球藻的胞外有机物能够促进FG-3,FG-4,FG-5的生长;FG-3能够促进微拟球藻的生长。另外,还首次报道了在固体平板上观察到共栖细菌与微拟球藻的共生现象。[结论]FG-3与微拟球藻间存在共生关系,并且FG-3对微拟球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黄适吴双秀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