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H29008)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喜德冯莹莹蔡龙王云卿叶丽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关节炎
  • 10篇性关节炎
  • 10篇诱导性
  • 10篇胶原
  • 10篇胶原诱导
  • 10篇胶原诱导性
  • 9篇胶原诱导性关...
  • 6篇滑膜
  • 5篇类风湿
  • 5篇类风湿关节炎
  • 5篇胶原诱导性关...
  • 5篇关节炎大鼠
  • 5篇风湿
  • 5篇风湿关节炎
  • 2篇清化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温经
  • 2篇细胞
  • 2篇基因

机构

  • 14篇浙江省中西医...
  • 1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红十字...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14篇刘喜德
  • 10篇冯莹莹
  • 10篇王云卿
  • 10篇蔡龙
  • 9篇叶丽红
  • 7篇周红娟
  • 6篇余建明
  • 6篇杜静
  • 5篇杨梦霞
  • 4篇王芳
  • 1篇温成平
  • 1篇李志轩
  • 1篇陈滢
  • 1篇刘风云
  • 1篇黄芳
  • 1篇王安琪
  • 1篇李蕾
  • 1篇杨梦露
  • 1篇孙炜

传媒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新中医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风湿病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10只,简称中药组)。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抑制血管翳形成而治疗CIA。
刘喜德叶丽红王云卿蔡龙周红娟杜静冯莹莹杨梦霞
关键词:滑膜VEGF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的方法建立CIA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8只。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22.9g/(kg·d)灌胃,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30天。给药结束后,提取两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化蠲痹方干预后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22条,其中上调基因76条,如防御素3b(RatNP-3b)等;下调基因146条,如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黏蛋白1(Muc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等。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素、防御素基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癌基因等。结论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对多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发挥多靶点治疗CIA的作用。
刘喜德洪旭涛王云卿王芳蔡龙冯莹莹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
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络昔康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治疗,均治疗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指数总积分等骨关节指数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疗效肯定。
王云卿刘喜德余建明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Ras-MAPKs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miRNA-146a调控DNMTs中的作用及温化蠲痹方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ras-MAPKs信号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对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调控中的作用,以及温化蠲痹方干预作用。方法提取RA患者、健康受试者PBMCs进行体外培养研究。将18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均为3例,分别为正常组,正常转染miRNA-146a组(转染组),正常转染miRNA-146a加中药组(中药1组),正常转染miRNA-146a加MAPKs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组(阻断1组)、SB203580组(阻断2组)、SP600125组(阻断3组)。将符合中医辨证为寒热错杂、痰瘀痹阻型的活动期RA患者15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3例,分别为RA组,RA加中药组(中药2组),RA加MAPKs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组(阻断4组)、SB203580组(阻断5组)、SP600125组(阻断6组)。对受试者PBMCs进行体外培养、转染、加通路阻断剂以及含药血清,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BMC中miRNA-146a、DNMTs、RASGRP1的表达。结果阻断1~6组miRNA-146a表达降低,DNMTs表达升高,RASGRP1表达降低(均P<0.05)。中药1、2组RSAGRP1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ras-MAPK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RA患者miRNA-146a对DNMTs的调控。中药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RA患者RASGRP1表达作用于ras-MAPKs信号通路,影响miRNA-146a对DNMTs进行调控,达到治疗RA作用。
刘喜德贺利勤温成平蔡龙周红娟王珊珊叶丽红杜静郑琳琳黄梦婷王钿丹周海丽黄柳云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MAPKS信号通路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微小RNA-146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微小RNA-146a(miRNA-146a)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低剂量组(n=10,简称中药1组)、温化蠲痹方中剂量组(n=10,简称中药2组)、温化蠲痹方高剂量组(n=10,简称中药3组)。中药1、2、3组分别给予温化蠲痹方22.9 g/kg·d、45.8 g/kg·d、68.7 g/kg·d灌胃,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MTX组按0.78 mg/kg剂量灌胃MTX混悬液,每周1次,连续30 d。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评价足趾肿胀度。给药结束后,提取各组大鼠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6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X组比较,中药1、2、3组大鼠足趾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1、2、3组和MTX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X比较,中药1、2、3组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1、2、3组比较,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升高。中药温化蠲痹方下调CIA大鼠PBMC miRNA-146a表达无剂量依赖性,其可能通过下调miRNA-146a表达,而调节免疫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等达到治疗CIA的作用。
刘喜德冯莹莹蔡龙周红娟叶丽红余建明王云卿杜静杨梦霞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温经清化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系列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痰瘀痹阻。论述了中药湿化蠲痹方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
刘喜德蔡龙周红娟叶丽红余建明杜静王云卿王芳冯莹莹刘风云陈滢
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大鼠滑膜缺氧诱导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缺氧诱导因子(HI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作用机理。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简称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颈、背部5个部位皮内多点注射BCⅡ乳剂的方法进行免疫,建立CIA模型。再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10)、温化蠲痹方组(中药组,n=10)和MTX组(n=10)。采用容积法(排水体积)和计分法分别评价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症程度。分别灌胃给药:中药组给予温化蠲痹方,剂量为22.9 g/kg,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MTX组给予MTX混悬液,剂量为0.78 mg/kg,每周1次。治疗30 d后处死,取各组膝关节滑膜及血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HIF表达水平。结果:1AI评分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大鼠AI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第18天,中药组大鼠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3 d后中药组大鼠A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HIF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MTX组HIF表达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MTX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A大鼠滑膜HIF表达水平升高,温化蠲痹方可能通过下调HIF表达,而抑制CIA大鼠血管翳生成,从而治疗CIA。
叶丽红刘喜德李蕾黄芳蔡龙周红娟冯莹莹
关键词: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HIF
刘喜德辨治风湿性疾病医案3则
2018年
风湿性疾病,是由感染性、免疫性、退行性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能够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一定的致残率,在危害人类健康的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风湿性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所以对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尚无特别行之有效的办法。
贺利勤刘喜德王安琪郑琳琳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医案
试论温经清化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被引量:1
2014年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顽痹范畴。病本禀赋不足,邪凑正虚致痹。临床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治疗法当温清并用,痰瘀同治。拟温化蠲痹方,温经清化法为基本治法。
刘喜德叶丽红冯莹莹王云卿杨梦霞余建明
关键词:寒热错杂痰瘀痹阻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ing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基因表达谱特征,探讨CIA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n=8,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在造模成功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作为模型组(n=8)。于造模成功后30天,提取各大鼠滑膜总RNA,运用Illumina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每个样本基因变化。结果: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滑膜差异表达基因有271条,其中上调基因131条,下调基因140条。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凋亡、基质金属蛋白酶、癌基因、热休克蛋白、骨桥蛋白、细胞周期、代谢、信号传导通路、趋化因子、黏附分子等。结论:CIA是一涉及多基因表达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筛选到的差异基因如上调表达基因Map3k11、Mmp8、OPN5、Rgs5、Hsph1、Ccl20、Robo4、Hyal4及下调表达基因Cabp1等,有利于阐释RA分子机制,提供RA防治新靶点。
刘喜德洪旭涛王云卿王芳蔡龙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