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2A05)
- 作品数:11 被引量:87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杰军于观贞王喜陈颖潘军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扬中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王杰军于观贞
- 关键词:胃癌分子遗传学
- 大规模中国人胃癌组织芯片的构建及胃癌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影响中国人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及生物学因素。方法:收集107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构建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3和PCNA的表达,并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中国人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1072例胃癌信息的组织芯片,p5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5.1%和89.3%,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53的过度表达与年龄、男性、贫血、腺癌、分化、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而PCNA则与年龄、肿瘤部位、腺癌、分化、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高度相关。单因素分析中,年龄、贫血、肿瘤大小、分化、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切缘、术中输血以及PCNA均与预后相关,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年龄、肿瘤分化、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中输血以及PCNA与预后相关。结论:1072例胃癌的大规模组织芯片为胃癌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胃癌患者的机体情况、肿瘤、手术情况和生物学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影响了其预后。
- 于观贞陈颖潘军王喜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组织芯片
- 胃癌高发区男性Hp感染自然人群胃镜多点活检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癌高发区男性自然人群Hp感染者胃体大、小弯侧内镜病理的差异。方法选择胃癌高发区6个自然村30~59岁年龄组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3C呼气试验,阳性人群1043例全部行内镜检查,并分别在胃黏膜8个位点进行病理和Hp检查,选择胃体大、小弯侧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体大、小弯侧在重度与非重度炎症、活动与非活动性炎症、萎缩与非萎缩炎症、肠化与非肠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炎症与非炎症、病理染色Hp感染与非感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高发区男性自然人群胃体小弯与大弯侧相比,炎症重,活动性炎症多,萎缩与肠化发生几率高,但Hp的分布一致。
- 朱阳春华召来崔桂平王锦芳夏林王喜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HP
- 优福定节拍性化疗抗MKN-45荷瘤裸鼠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持续小剂量优福定(UFT)对MKN-45荷瘤裸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荷瘤动物模型,用UFT和环磷酰胺(CTX)对荷瘤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持续小剂量UFT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CEP和MVD含量下降显著,而持续小剂量CTX虽然抑瘤率较持续小剂量UFT高,但却未抑制CEP和MVD含量。结论:持续小剂量UFT可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对MKN-45胃癌细胞荷瘤裸鼠产生抗瘤效应。
- 吴欣王喜于观贞陈颖姚明闫明霞王杰军
- 关键词:裸鼠内皮祖细胞微血管密度
- ErbB2/Grb2/mTOR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检测ErbB2/neu、Grb2和mTOR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ErbB2/Grb2/mTOR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1072例胃癌的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rbB2/neu、Grb2和mTOR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ErbB2/neu、Grb2和mTOR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2%、47.5%和50.8%。ErbB2/neu和Grb2的过度表达与年龄(>60岁)、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和高分化相关(P<0.01);mTO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类型、高分化、T分期和TNM分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3个蛋白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Grb2和mTOR与预后有关(P=0.0067,P=0.0001);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mTOR与预后有关(P=0.046)。结论:ErbB2/Grb2/mTOR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mTOR还可能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3个蛋白可以作为胃癌治疗的靶点,继而为胃癌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于观贞陈颖潘军王喜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ERBB2GRB2MTOR
- ANXA1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检测ANXA1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含有1072例胃癌的组织芯片上,利用免疫组化检测ANXA1和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NXA1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35.5%(381/1072),而癌旁上皮中均有表达。在胃癌中,ANXA1的表达下降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疾病分期以及组织学分化高度相关(P<0.01)。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22.6%(242/1072),EGF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部位、高分化和T分期相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ANXA1和EGFR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ANXA1缺失表达和EGFR的过度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NXA1和EGFR是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的指标。
- 于观贞陈颖潘军王喜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EGFR
- mTOR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8年
- 目的:观察mTOR和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和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mTOR和VEGF在1072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mTOR和VEGF在胃癌中总表达率分别为50.8%和59.4%。mTOR过度表达与肿瘤部位(贲门、胃底)、腺癌、高/中分化、T1/T2、Ⅰ/Ⅱ期以及PCNA表达有关;VEGF过度表达与年龄(>60岁)、男性、肿瘤部位(贲门、胃底)、腺癌、高/中分化、肿瘤浸润(T3~T4)、淋巴结转移、PCNA表达以及p53表达有关。mTOR和VEGF共表达率为39.6%。Cox模型结果显示,mTOR和VEGF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mTOR/VEGF信号通路在胃癌中高度激活,mTOR和VEGF的表达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作为胃癌治疗的靶点。
- 潘军于观贞陈颖王喜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MTORVEGF
- EphB2受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EphB2在胃癌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phB2在正常粘膜(n=71)、原发癌(n=71)、淋巴结转移癌(n=71)和远处转移癌(n=26)中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原发灶和正常组织、转移灶的表达差异。结果:EphB2的表达随肿瘤的发生和进展逐渐下降。EphB2在正常粘膜、原发癌、淋巴结转移和器官远处转移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3.1%(59/71)、60.6%(43/71)、43.7%(31/71)和26.9%(7/26)。正常粘膜组织中EphB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细胞中的表达(P<0.01)。脏器转移中的表达又显著低于原发癌中的表达(P=0.003)。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phB2表达不一致的病例数与性别(男性)和浸润深度高度相关(P<0.05)。结论:肿瘤转移是一个遗传改变逐步积累的结果,EphB2表达下调在胃癌发展及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高云姝于观贞陈颖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基因EPHB2肿瘤转移
- 肿瘤相关贫血、肿瘤病理状况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肿瘤相关贫血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2005年病理确诊的术前胃癌患者,通过检索患者住院病历和随访来获取研究资料,应用SPSS软件处理和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669例获生存随访等资料的胃癌患者,术前有无贫血,其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23.9±1.7)个月vs.(35.1±2.2)个月,P<0.01];按胃癌TNM分期计算有无贫血患者的生存时间,在Ⅰ期胃癌患者中,无贫血和有贫血患者的生存期分别是(79.9±2.0)个月和(63.5±7.1)个月(P<0.01),但是在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中,未见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有无贫血和胃癌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而胃癌的肿瘤直径(P=0.009)、肿瘤分化程度(P=0.004)和TNM分期(P<0.001)与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结论:有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胃癌患者生存期短于无贫血患者;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
- 李睿于观贞王喜潘军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贫血
- 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中国人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76例胃癌患者分为输血组和非输血组,统计学分析输血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在胃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51%(347/676)患者需输血,49%(329/676)患者不需输血。围手术期输血与年龄(≥60岁)、肿瘤大小(≥6cm)、上区和中区部位胃癌、R1、术前贫血呈正相关(P<0.05);输血组患者较未输血组浸润深度更深、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以及疾病分期更晚(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未输血组患者预后显著好于输血组胃癌患者(P<0.001);根据TNM分期、术前贫血有无和肿瘤大小分层,Ⅱ和Ⅲ期患者中未输血组和输血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显著(>58个月vs.58个月,P=0.0064和29个月vs.20个月,P=0.0071),而在Ⅰ和Ⅳ期患者中未发现生存差异(>67个月vs.>62个月,P=0.2070和16个月vs.10个月,P=0.3235);≤6cm组和>6cm组中未输血组和输血组生存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52个月vs.30个月,P<0.001和43个月vs.17个月,P=0.0019);贫血组和非贫血组中未输血组和输血组生存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9个月vs.20个月,P=0.0072和>52个月vs.29个月,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围手术期输血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其中对Ⅱ和Ⅲ期胃癌患者的影响更大,而且其影响力度不受肿瘤大小和患者的整体状况的影响,这为临床上合理输血及适度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于观贞陈颖潘军王喜王杰军
-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输血